□韩培培
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结构性产业矛盾凸显,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乡村旅游正是实现农业、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路径:一方面乡村旅游通过一三产业融合改造农业传统动能,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农业”模式打造旅游新业态。探索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加快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升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了40年的快速增长后,成本竞争力、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外延式增长已经达到极限的边缘,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我国经济极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都预示着只有坚持新旧动能转换才是根本出路。乡村旅游正是促进农业、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通过一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旅游+”打造旅游发展新业态两方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农业粗放型经营方式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迫在眉睫。从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产业融合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农业与旅游业全面对接、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使农业生产过程价值化,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在此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直接参与的农户从乡村旅游消费中获取经济利益,改善了农村的经济条件,间接保护了农村资源与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增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并且需求由量变转为质变,越发期待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但现阶段,旅游业广泛存在产品单一、功能欠缺、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因此,旅游业进入重要的战略调整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旅游业当前的重要任务。“旅游+农业”形成的乡村旅游模式,是解决旅游业现存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一三产业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培育旅游新业态,可大大推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地处于华北平原和胶东半岛,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是我国著名的农业、渔业大省。农业经济发达,农产品资源丰富多样;地貌类型齐全,具有平原、丘陵、山地、海域等多种地形,构成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悠久,齐鲁文明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些构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资源与文化,为山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越来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17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和标准引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2017年1月起实施的《山东省旅游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支持利用农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支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18年5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齐鲁乡村旅游品牌,至2020年实现乡村旅游消费3600亿元。良好的宏观环境与政策为山东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宽松健康的环境。
当前,城市居民面临着工作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问题,渴望走出城市到乡村去放松自己。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新体验。山东拥有大中城市近20个,城市居民占全部人口的60%左右,经济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逐年递增,这为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目前,山东乡村旅游主要包括4种发展模式:农家乐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以及历史人文旅游模式。
农家乐是指以农民家庭为依托,利用农户自产的农产品及乡村周围自然风景,吸引城市居民来吃、住、游、娱、购,体验乡村原生态生活的一种新型短期旅游形式。目前,山东省星级农家乐达4000多家,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收入高达1500多亿元,占乡村旅游收入的70%左右。吴村镇农家乐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农家乐之一。吴村镇位于山东省曲阜市,风景秀丽,盘卧着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九仙山;交通四通八达,物产丰富,葡萄、苹果、樱桃、板栗、大枣、山楂、脆梨等果品种植成就了吴村镇“林果之乡”的美称;地形复杂多变,以山奇、水秀、林丰著称,大规模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成为吴村镇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吴村镇坚持以农家生活、农村民俗、农业风光为特色,吸引大批游客来村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体验农家乐趣。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来吸引游客,重点突出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开发农耕采摘、民间技艺、节庆活动和民间歌舞等活动,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青岛韩家民俗村就是坐落于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的民俗风情旅游村。韩家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开发主题,通过民俗园林、民俗博物馆、民俗商业街、民俗剧场等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胶州湾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古东夷文化、海岱地区民俗文化,感受当地的民俗事项、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及审美情趣。但这种旅游模式普遍存在盲目开发、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导致此类旅游模式推广受限。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是指依托乡间风景或独特的资源优势,建造休闲、娱乐设施,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度假、娱乐、餐饮等优质服务的旅游模式。这种模式对景区的气候、环境和开发规模有较高要求。如荣成石岛休闲度假村三面环海、一面依山,风光优美、气候宜人、物产丰美、风俗传统,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石岛湾拥有赤山风景区、朝阳山景区、凤凰湖景区、桃园民俗村以及花村车脚河、“海上大寨”大鱼岛等自然和人文景观40多处,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最新鲜的海鲜,呼吸最新鲜的空气,领略胶东渔家的饮食文化,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馈赠。
山东是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开发历史人文旅游的资源优势。这种模式主要是依托现有的名胜古迹、遗址遗迹,带领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色彩和教育意义。山东历史人文旅游发展较充分的是济宁。济宁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之称,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孔孟文化、始祖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山水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济宁独特的乡村旅游格局。济宁文化遗迹颇多,少昊陵、周公庙、鲁国故城、“三孔”、颜回庙等儒家建筑和文化遗存,以及独山抗日歼灭战遗址、尼山区抗日烈士纪念碑等抗战纪念遗迹,均吸引各地游客前来瞻仰。
总的来说,农家乐开发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但存在管理模式不科学、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民俗风情旅游被游客接受的程度较高,对当地传统风俗文化要求高,但缺乏统一规划,过度消耗旅游资源阻碍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门槛高,在环境、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要求高;历史人文旅游更多依赖乡村固有的历史人文资源,适用范围较窄。
当前山东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盲目开发、管理混乱、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及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推动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山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引导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区分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针对性地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山东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水平。同时,要制定相关开发保护条例,防范部分经营者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盲目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与投资环境。
目前,山东乡村旅游的准入门槛较低,众多经营者竞争激烈,乡村旅游市场较为混乱。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建立乡村旅游管理机制,规范相关经营者行为,保护各相关者的利益,进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选拔和人才培育,不断派遣经营者外出学习或聘请专家进行授课,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地区的基础设施。一方面,解决好城市与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状况,完善交通运输方式,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重视乡村旅游地区设施建设,在供电、饮水、卫生、住宿、医疗、通信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服务满意度,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创新是一个行业进步的灵魂。为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发展,要深度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政府在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布局时,要依据当地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对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山东乡村旅游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