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玉溪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2.玉溪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是国家教育部对师范生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师范生从教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能否写一手规范的好字,不仅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师的威信,还关系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目前师范院校师范生普遍面临“三笔字”书写能力较低的挑战。笔者以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为“三笔字”教学改革目的,提出“系统思维”学习方式,即: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思辩系统思维方式融入“七步衔接”逻辑系统思维训练步骤中,建立“三笔字”学习系统思维模式。毛笔楷书的习得是粉笔字、钢笔字的基础,本文以毛笔楷书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为具体对象,提炼、理顺楷书的理与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阴阳思辩在楷书中的运用,教会学生操作“七步衔接”系统逻辑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清晰明了、具体实用的训练路径。
系统思维是指把目标对象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以辩证思维方法对待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背景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并对目标问题做出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方式以整体性为基本特征,始终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考察和把握,强调从系统的结构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对思维对象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整体思维,通过把握系统结构规律,让系统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明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用有效[注]冯国瑞.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J].高校理论战线,2004(3):14-20.。
系统思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体现为对阴阳辩证思维的系统应用。中国传统文化虽博大精深,但皆以阴阳辩证思维为本。在中国文化中,阴阳“被运用于宇宙万物的性质、结构、关系、变化(创造、化生、生灭)的根源(内在原因)和规律诸方面。其内容包括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索宇宙及人生之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注]杨成寅.太极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24.。《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思维体系。老子《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同样构成了完整的系统思维体系[注]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文化基因探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3-326.。中国传统系统思维中的阴阳辩证思维认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与阳两个方面,二者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对立是二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二者之间相成的一面。没有对立也就没有统—,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事物才能发展变化,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事物才能不断地处于协调平衡状态;阴与阳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种阴与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反相成。一句话,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中国古典哲学对宇宙万物相反相成的概括。
汉字书法的形成与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基因和思维方式。理解了阴阳变通之道,可以使理解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变得更加容易。系统思维在“三笔字”的具体实践训练,体现为一种逻辑系统思维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观察、分析、预判、行动、矫正、结果与反馈七个步骤,可称之为“七步衔接”系统思维。这是从量化分析(重逻辑、重实证、重差别)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入手,将知识自如运行并应用于实践的一套完整的思维体系。
将楷书中的阴阳思辩造型原理具体系统地融入“七步衔接”逻辑思维系统中,“三笔字”实训便有了清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路径,能帮助学生理顺、提炼、简化对“三笔字”的认知,提升学生正确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切实解决学生“三笔字”训练从楷书入门的问题。
第一,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整体观。学生往往习惯于把知识点孤立起来,或对某个组成部分进行解析,这种局部分析的思维模式虽有利于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细致的考察,但会忽视事物的整体关联。因此,学生学到的许多知识点在解决实际书写问题时,往往作用有限。事物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对事物局部的细致研究并不能完全解释事物的整体行为,必须将各个局部按照其结构模式统一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抓不住整体的联系,就会纠缠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之中。楷书作为书法系统的子系统,有着完整和极具意味的程式语言体系。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把楷书的笔画、结构、形制,楷书的方法和神韵作为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来考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思维的逻辑体系学习方式,能将学生信息时代对书法产生的碎片化知识、惰性知识变为活性的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学习书法的整体意识。
第二,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辩证思维能力。书法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始终全面系统地蕴含和运用着对立统一的阴阳辩证关系。我国较早的书法理论,汉代蔡邕的《九势》开篇即说:“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足立矣。”[注]杨成寅.太极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441.书法之道就是阴阳之理,其造型的主次大小、疏密正斜、长短粗细、方圆曲直,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审美的动静刚柔、雄秀巧拙等诸元素,皆阴阳而已。指导学生运用阴阳辩证思维理解分析楷书的构成原理,能帮助学生简化、归纳对楷书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的辩证思维能力。
第三,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具体系统的学习能力。“七步衔接”系统思维模式与阴阳思辩方式有效结合,能与中国艺术尚直觉、重体悟、擅类比的感性判断形成互补。量化分析是最可信的,对于初学者,传统书论中“千里阵云”“高山坠石”的描述没有太多意义,都不具备“1+1=2”这样的可信度。采用数学几何测量的科学方法,突破传统回宫格、米字格书法临摹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临摹练习,能有效解决初学者由于“心理视觉”和“视觉错觉”导致的对具体形象细节的误判。因为临摹同一范本却出现千人千面的“我体”现象、凭自我感觉随心所欲盲目临习的现象,在初学者中极为普遍,其结果不仅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养成恶习。
作为“三笔字”的基础,要对楷书“形、法、神”结构系统有整体认知。“形”即遵循着阴阳之道的书法的外在形状,凡书法作品中视觉可见的外部表现皆为形。楷书“形”的子系统结构包括笔画、字体、幅式。笔画的“形”主要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8种;字体的“形”可归纳为: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宽右窄、左窄又宽、中间宽上下窄5种;幅式的“形”涉及款式系统(中堂、条幅、条屏、横幅、斗方、对联、扇面、册页、手卷)和内部结构系统(正文、款识、印章)两部分。
“法”是通过阴阳之道具体实施用线造型的问题,其子系统有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法”涉及执笔、运腕和用笔。传统执笔分为擫(按)、押(压)、钩(钩)、格(顶)、抵(抵)5种;运腕有着腕、枕腕、提腕、悬腕4种[注]胡昌华.教师书写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用笔注重起、行、收,强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具体有:提笔、按笔、转锋、折锋、中锋、侧锋、逆锋、顺锋、藏锋、露锋等,运笔过程中还强调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有往必收等等。“字法”强调匀称均衡、欹正相倚、疏密揖让、多样统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等,具体又分为对比和照应,对比包括收与放、疏与密、正与斜、轻与重、粗与细、方与圆、宽与窄、高与低、长与短、松与紧、藏与露、主与次等等;照应包括顾与盼、向与背、朝与揖、管与领、递与映等等。“章法”有:上下承接、左右照应、首尾呼应、顾盼生姿、布局自然、动静相宜、通篇贯气、浑然一体等等。“墨法”有:枯湿浓淡、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筋藏肉莹、浓纤间出等等。
“神”是一个宽泛的审美概念,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审美视角,往往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做出相应的选择。《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其24种审美描述虽然以诗歌为指向,但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也不例外。作为中国书画中精神范畴的“神”,它们联系着作品的生命力、感染力以及精神价值、艺术特质。书法“神”的子系统可归纳为以阳刚和阴柔为主的生命之美、气韵之美和意境之美。阳刚之美偏向于雄浑古朴、刚健险劲、大气磅礴、浑穆悲慨、苍率豪放等;阴柔之美偏向于秀逸清雅、丰润遒媚、委曲含蓄、圆融冲和等。书法之“神”从境界上看有三个层次:象境→意境→道境。象境包涵刚柔涩润、敛舒险厉、骨血充盈、缜密况练等特质;意境包涵自然随化、穷观极照、以形媚道、以意写意等特质;道境具有大化流行、澄怀味象、真气弥漫、心物妙合,天人合一等特质[注]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2.。
“形”“神”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形”是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实体性和确定性。“神”是内核,是精气神韵,是虚灵的,寓于形式又超出形式。形的表现与再现,神的超越与目的,构成完整的阴阳互动体系。“法”是实现形质与神采的通道,神采高于形质,通过“法”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备,这是书法艺术追求的境界和目标。
楷书的认知学习路径指对楷书构成原理的理解方法,检验学习路径指对学习结果的检验方法。认知与检验路径可遵循“道→阴阳→形法神→阴阳→道”的系统思维过程。“道”分阴阳,形、法、神皆归于道,故“形”有阴阳,“法”有阴阳,“神”亦有阴阳,“形”与“神”也是阴阳关系,“法”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通道,“形”通过“法”传“神”,“神”通过“法”显“形”,最终实现形神合一,回归于道。这就是“综合→分析→综合”的相互反馈的双向系统思维过程,“综合”贯穿于思维逻辑进程的始终并指导和统摄“分析”,再通过逐级次综合而达到总体综合。理解了书法艺术中阴阳合一的内在规律,把握和运用好阴阳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并把这种辩证关系深入到具体的形、法、神的子系统结构中,才能使书法作品产生形式上千变万化的审美效应,才能使书法成为以书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
图1 字体整体结构的阴阳思辨系统要素认知图例
第一,笔画的阴阳思辩认知。楷书中的每一个具体笔画都大致体现着阴阳法则。若以阴阳相对应的方圆关系作为讨论对象,则有的笔画倾向于方,但方中有圆,有的倾向于圆,但圆中有方,做到方圆结合,刚柔并济,尽量避免纯方(阳)或纯圆(阴),才吻合阴阳之道。在此原则统领下,可千变万化呈现千姿百态的美感。当然,受字形、章法、审美等要素的制约,牺牲局部的笔画以顾全整体的目标,或以外柔内刚的审美追求实现整体的阴阳变通之道,皆属于辩证思维的范围,但对初学者而言,先通过这样的认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以一撇的书写为例,假如边线太方硬、呈纯阳之态或边线太圆柔、呈纯阴之态,皆会美感不足,不吻合阴阳之道;只有边线方圆结合、阳中有阴才具有美感,吻合阴阳之道。
图2 字体整体结构的阴阳关系变化应用图例
第二,字形整体结构的阴阳思辩系统要素认知。字形整体的结字规律,可以通过字形外围的“宽窄”阴阳关系分解为五类(参见图1)。这五类基本规律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的书法结字,只要吻合这种外围“宽窄”结字规律,同一个字外围的宽窄亦可以有不同的书写方法,如“饮”“能”等字,可左宽右窄或左窄右宽(参见图2)。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拒绝把楷书写成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分析范字的这种阴阳关系,并切实应用于临摹训练中。
图3 字体间架结构组合的阴阳关系图例
第三,楷书字体间架结构组合的总体要求是匀中求变、稳中求险。这里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七个基本要素,每一个基本要素又延伸出若干子要素,即:
(1)收与放:中收外放、左收右放、左放右收、上收下放、上放下收等;
(2)正与斜:中正两边斜、左正右斜、左斜右正、上正下斜、上斜下正等;
(3)呼与应:左呼右应、上呼下应、笔画呼应等;
(4)主与次:左主右次、左次右主、上主下次、上次下主、外主内次、笔画主次等;
(5)争与让:左争右让、左让右争、上争下让、上让下争、笔画争让等等;
(6)疏与密:左疏右密、左密右疏、上疏下密、上密下疏、中密外疏、中疏外密等;
(7)动与静:左动右静、左静右动、上动下静、上静下动等(参见图3)。
在阴阳思辩法则的统摄下,运用“七步衔接”逻辑系统思维临摹学习模式,可为初学者提供一条实实在在的、爬楼梯式的学习方式,并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即:第一步观察,运用阴阳之道对形的直觉把握;第二步分析,运用阴阳之道对形的精准分析;第三步预判,运用阴阳之道对分析结果预判;第四步行动,运用阴阳之道对预判结果实践;第五步矫正,运用阴阳之道对实践结果矫正;第六步结果,运用阴阳之道对习得程度总结;第七步反馈,运用阴阳之道对习得结果反省。
第一步:观察。对形的直觉把握,方直挺劲,呈阳刚之气,刚中有柔。
图4 长横具体分析图例
第二步:分析。对笔画的长宽比例,粗细比例、正斜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具体运用数学的精准度对这个笔画展开分析(参见图4)。
图5 长横具体字例
图6 长横书写运笔方法
图7 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图例
第三步:预判。在欧体楷书中,凡涉及到有长横的汉字都基本具备这一笔画特征:略向右上斜,左细右粗,中间略细,略有弧度,往上弯,以方为主,方中带圆,阳中有阴,阳刚为主。如工、其、昔、千、者的长横(参见图5)。
第四步:行动。采用画、描、摹、临各种途径反复练习。初学者往往不可能一笔到位,对形的理解也需要加强巩固。因此,可以用双钩法准确勾画,对笔画的造型特征有了准确的认识后,运用笔锋的侧正藏露、运笔的轻重缓急反复练习,最终实现一笔完成(参见图6)。
第五步:矫正。关注书写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找出问题反复矫正训练。必须从形状、大小、神态上找出与范本的异同,尽可能接近范本。观察比较、修正练习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培养出较为敏锐的眼光,才能感悟到笔画之间那些微妙的变化。初学者通常易犯三个错误:一是收尾处未往右下顿笔,导致笔画缺一角;二是粗细变化不明显,且两头粗细弄反了;三是起、收皆顿笔太重,收笔处未起笔下顿,导致收尾圆而下垂(参见图7)。
第六步:结果。以长横的习得为例,当能较为精确地、熟练地习得这一笔画时,便可进入下一步:在欧楷中所有涉及到长横的字体中去检测、总结习得结果,进一步认知长横的造型特征及书写方法。
第七步:反馈。检验是否吻合阴阳之道,同道交流,寻找差距,准确定位自己。反馈有两个途径:其一,在欧楷中凡有长横的汉字是否都具有这一基本特征?事实上,欧楷在各类楷书中,法度是最严谨的,笔画是最为规范的。我们检测的结果大部分自然是吻合我们习得的结果。即使有少部分长横略有出入,它也是在阴阳法则体系中的变化。当然,欧楷并非十全十美,它仍然有一些瑕疵,只不过,就楷书而言,它已是“楷书之极则”。其二,把自己的习得结果拿到前辈同修那里求教,从反馈意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习得结果,使其更为完善。
第一步:观察。“宫”字笔画方直有力,结构谨严端庄,整体感觉挺拔俊朗,阳刚气十足。这是“宫”字给予我们的第一感觉和意象。在之后的具体分析、临摹学习中,尽可能保持这种感觉和意象,我们将不断地返回到这一步进行反省。
图8 字体阴阳关系图例
图9 字体阴阳关系图例
第二步:分析。先运用楷书结构中的阴阳思辩规律对“宫”字作具体分析,再运用画线比较,以数学几何方法对其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
(1)字体间架结构吻合“中收外放”的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即宝盖头外放,中间的口字中收,下边的口字略外放(参见图8)。
图10 字体偏旁部首特征分析图例
(2)字形整体结构吻合“上宽下窄”的阴阳对立统一法则。即宝盖头体现为扁宽,“吕”字体现为竖长,整体形态呈竖长结构(参见图9)。
(3)笔画偏旁部首特征分析。其一,关注宝盖头的左斜点、竖点与钩的倾斜程度,特别要注意竖点的倾斜与钩所对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结构中的粗细长短比例。其二,关注两个“口”字的变化,上一个略竖长,下一个略扁宽,组成的“吕”字吻合“上小下大”的阴阳法则,同时还要注意它们的粗细变化。其三,左边的竖画往左上倾斜,右边的竖画往右上倾斜,倾斜程度略有变化,避免了竖画之间平行呆板问题。同时,竖画之间的距离大致均匀又略有不同(参见图10)。
图11 字体笔画位置分析图例
图12 字体笔画位置分析图例
(4)笔画位置分析。其一,竖点在宝盖头的中间偏左,并与两个口字在一条垂直线上。其二,所有横画都往右上倾斜,且倾斜程度多有变化,避免了横画之间平行呆板的问题。同时,横画之间的距离大致均匀又略有不同。其三,左边的竖画往左上倾斜,右边的竖画往右上倾斜,倾斜程度略有变化,避免了竖画之间平行呆板问题。同时,竖画之间的距离大致均匀又略有不同(参见图11)。
(5)笔画的粗细比例分析。字体结构中,最细笔画与最粗笔画之间的比例大约为1:3,有此参照,其他笔画的粗细比例便可相应确定(参见图12)。
(6)笔画线条的弧度表情分析。无论横画还是竖画都不是直线条,都有意识地将其变成有一定弧度的有表情的线条,且弧度的方向、大小各有不同,变化丰富。
第三步:预判。经过以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即可做一个大致的预判:欧体楷书结构谨严俊朗,笔画方直挺劲,整体特征与间架组合体现出“宽与窄”“中收外放”等阴阳法则,凡涉及到类似的字体结构组合中,宝盖头的竖点不在正中而是偏左,且略倾斜。所有横画均往右上倾斜,笔画横细竖粗,都有一定的弧度和表情。请记住这些预判结果,因为在往后的学习中,随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些预判结果,能为我们寻找到欧体楷书的部分书写规律。当然,只要符合了阴阳法则,无论笔画、结构怎么变,则万变不离其宗。
第四步:行动。有了以上分析,“宫”字的具体形象、结构特征、精神气质已基本上映在我们的脑海中,接下来,就可以依据我们之前掌握的笔画书写规律以及笔法应用经验进行临摹练习。练习中,判断认知与动手操作之间还会有相当的距离,因为眼高手低是人之常情。对于初学者来说,同样要采用画、描、临、摹、记等多种方法反复训练,争取做到背临,并与范字基本相同。注意,“画”的意思是象画画一样用双钩法描绘笔画,不能用“摹”的方法,因为“画”能够加深我们对笔画结构特征的认知。
第五步:矫正。矫正的方法,就是把实践结果带回到前四步进行审视,对照字帖范本,反复分析、练习、再分析、再练习。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比较中反复训练和矫正,不仅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眼力,还能快速强化自己的书写能力,达到心手合一。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就是读帖的过程,修正练习的过程就是临写的过程,读帖是“心摹”,临写是“手追”,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若无这一步,临帖就变成抄帖,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初学者就误在这一步上。
第六步:结果。当我们经过以上五步的训练,得到自己较为满意的成效时,这就是我们临摹学习的结果。但是,这只是我们自己认可的结果,这个结果还必须放到其他途径去进行反馈和检测。
第七步:反馈。同样运用两个途径:首先,在欧体楷书中寻找“中收外放”和“宽与窄”等阴阳法则的应用情况,以及笔画、间架的结构特征在欧体楷书中的共通性,进而检验习得结果与范本的差距。其次,在习欧楷的专家前辈那里获得反馈,从反馈意见中发现自己的局限与缺陷,再不断修正自己的习得结果,使习得的结果更为完善和高质。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阴阳变通之道。无论用笔、结体、章法、神韵,还是继承与创新,都是阴阳辩证统一规律的运用。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运用这一规律,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书法才有美感,有动感,有韵律感,才有生命力。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在学习中将阴阳辩证系统思维与“七步衔接”逻辑系统思维有机结合,是一套可行的“三笔字”学习路径选择。因为这是依据师范生“三笔字”的教学目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提出的学习方法。限于篇幅,本文把重点放在楷书笔画、结字原理的梳理及学习路径的选择之上,对“法”和“神”都未具体展开讨论。必须强调的是,之所以采用“七步衔接”系统思维学习方法,并非死板地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是为初学者提供一种能形成体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严密、可信的特质,它能鉴别学习者认识理论的正确性,有效地训练思维以达到学习目的。对于师范生来说,练好“三笔字”是今后从业的需要,想在书法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需要学习的就远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