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与现代艺术的交集及其发展

2019-03-05 17:51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墨当代艺术油画

(蚌埠学院 现代艺术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0)

水墨与当代文化的碰撞在今天的语境下,更像是时光的穿越。它的骨子里带有古人的影子,却行走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现代油画、装置艺术、影像等艺术形式中夸张的色彩、大胆的造型、新奇的观念,被传统的水墨不断融合、变异,但其又不舍传统文化的情怀与意境。艺术家对传统水墨的痴迷以及现代社会多元情境的影响,使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不断杂糅,舍弃再吸收,一种新的水墨艺术由此产生,这种新技法现在看来有点暧昧,有点深沉;带着荒诞,带着诙谐;不断调侃,不断背叛;忽而蔑视,忽而追崇。水墨究竟如何发展?我们不能定位,也无法猜测,我们所做的,只有冷眼旁观或者置入其中一起“穿越”。

中国画坛两大支柱水墨与油画的交集,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乾隆曾记录郎世宁给他画的肖像画:“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注]见郎世宁画作《平安春信图》,该画反映了乾隆年轻时与父亲雍正游玩的景象。画面上方的这段诗文为乾隆皇帝亲自题写。有趣的是,在中国宫廷画家开始接受油画色彩与透视的同时,西方画家也开始不断调整油画技巧,郎世宁甚至利用中国的宣纸和笔墨尝试中西合璧式的新创作。

如果说郎世宁只是受好奇心驱使进行了简单尝试,那么20世纪初,真正的实验已经开始。徐悲鸿的总结实在精辟:“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补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注]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J].绘学杂志,1920(6).在那个时代,一大批艺术大师不断地实验着中国画与西画的结合,如林风眠、李可染及岭南画派高剑父、黎雄才、关山月等等。后来,吴冠中时代引发的“笔墨等于零”的论争[注]“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先生1992年发表于香港《明报周刊》的一篇文章,该文发表后,针对这一观点的论争持续不断,到1998年这一论争轰动了整个美术界。,使得中国画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以至于数度迷失。当经历了大小手术的中国传统水墨技法开始习惯和适应了强势进入的油画技法之时,更大的考验却正在席卷而来,20世纪80年代的新思潮艺术运动带来的多视角、多元化的艺术模式,又让水墨一度茫然和迷失。

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大多坚定地认为,自己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近现代,不少艺术家不断摸索如何借用现代科技和油画特质,同时又能延用传统水墨表现技法进行创作。这样的思路及其新的媒介表达方式,使得一批艺术家显得特立独行。作为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刘庆和以一种温婉的异类风格冲击着传统水墨艺术,切断了缠在中国画身上的种种规范枷锁。像是一种微光,穿透了20世纪70~90年代在混沌和质疑中摸索的水墨画创作。他的作品充斥着时代感和中国元素,带有叙事感又纯粹虚幻,在异类的表现中带着丝丝的温婉。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更多贯穿着铺天盖地的大众文化和都市化进程中的复杂变化。或许这种打破传统的完美与崇高,顺应了逐步兴起的视觉体验,使得水墨的表达展开了更新一轮的大胆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油画家们相继把数码和影像所呈现出的特殊图像应用到绘画当中,油画颜料优越的性能一度让油画家们得心应手,而水墨这种古老的绘画方式和现代科技也变得更加接近。艺术家戴光郁一直在着力挖掘如何让这种传统媒介在当代文化语境当中发挥它的光彩。许多人可能不会想到,画家会用水、墨,在宣纸上来考验我们的一种视觉的极限。这与20世纪照相写实主义的出现一样令人吃惊。这不仅仅考验了宣纸这种材料对照相般写实的接受程度,也让我们对传统技法的表现力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传统的绘画语言在今天依然同样发挥着它过去的作用。

或许正是因为水墨本身兼有传统和当代特质,使得它在数年前的尴尬地位中复又重生,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宠儿。2013年上半年中国书画拍卖成交价达142.78亿元,从这个数字中,或许可以看出水墨的受宠程度。从2013年“水墨新维度——2013批评家提名展”则可以看出,新水墨的生长发展深得学术界的重视,该展精选出的艺术家的作品向人们证明了徐悲鸿先生早在1920年即已提出的观点:“真正与当代文化相匹配的新水墨传统,绝对不可能由守成而来,只能由创新而来。”[注]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J].绘学杂志,1920(6).

水墨如果和现代性相关联,是否标志着与传统割裂?从事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与古代的文人画家之间是否已经完全毫无交集?这种新水墨或许叫做实验水墨更为贴切。像戴光郁这样的艺术家在大尺度地实验着水墨在各领域里发挥的最大可能。他一直致力于再造水墨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可能性,以绘画、装置、行为的方式关注和探讨水墨艺术,其代表作品有2000年《我射击我自己》(德国杜伊斯堡大学)、2007年《水落石出》(北京798红星画廊)、2008年《墨戏》(上海艺法画廊)等。

从事水墨实验的艺术家张羽同样将对传统笔墨精神的思考转移到运用水墨媒介进行的现代艺术创作上来,用水、墨、笔三种物体进行着空间性的综合材料表现,其“意念的形式”作品展在广东广州、台湾高雄等地举行,展示了由600只白色瓷碗以及水、墨汁组成的行为装置。殷双喜认为:中国实验水墨发展了十余年之后,形式的努力已经显现出疲态,而张羽从方法与观念的角度审视现代水墨的可能性[注]殷双喜.精神的符号——当代艺术中的张羽[J].东方艺术:大家,2013(9).。此时,在艺术家眼中,水墨只不过是一种媒介,他们所做的就是利用这种媒介完成自己的观念表达和情感体验,从而创作出个人独特的艺术图式。

艺术家蔡广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他以手机自拍创作的系列作品,向观者诠释了被影像、网络和手机充斥的数码时代与水墨结合的崭新图像范式。无论是实验水墨还是水墨实验,从他的作品中都能很明显地看出,水墨是力争在挣扎中站稳脚跟、确立风格。当然,当代水墨也有其弊端与不足,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其存在与发展的关卡。

2011年成都双年展,策展人吕澎将艺术展取名为“溪山清远”,似乎是在警告水墨实验的艺术家不要走得太远。吕澎解释说,展览借用南宋画家夏圭的作品《溪山清远》之名,来表示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多的关注[注]“溪山清远”不止是风景山水: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吕澎揭秘布展情况[N].成都日报,2011-08-19.。

的确,水墨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彻底决裂,似乎不太可能。如果还是以水墨为媒介,当代艺术家还没有强大到能够突破中国绘画传统观念的地步。曾策划“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专场拍卖的乔亚宁说:“中国水墨画不管是古代书画,还是近现代书画,甚至当代水墨作品,都离不开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基础,也就是笔墨、内容、观念与语言。当代水墨虽然被冠以当代之名,但它并没有完全与传统水墨的创作方式进行割裂。”

通过传统水墨与现代艺术融合进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处在国外的艺术家似乎更亲睐中国传统的艺术,或者说更喜欢以传统的文化背景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支撑。刘永刚在中国字上做足了功夫,或许是身处他乡的缘故,他对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感受更强烈。2012年8月,鲁虹以“再创新传统——刘永刚‘线相’艺术的启示”为题,在刘永刚“线相”艺术展上发言,指出刘永刚当初怀着对油画的憧憬才走上留学的道路,但是留学生涯却让他的艺术道路有了不可思议的转折,他认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想要安身立命,就必须要有本土文化作为支撑,否则只能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英国著名收藏家萨奇的前夫人多利丝·洛克哈特看待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段话引人深思:“如果让我也来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的话,我个人觉得好像缺少了一种中国传统艺术最为核心的‘宁静致远’的那种内涵。……假以时日我们会慢慢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回归传统精神的趋向,不是说完全从形式上,而是从韵味上达到或者说回归到传统之精神。在我看来,那可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她还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如果继续模仿西方或者说继续西化的话,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创作上来讲都是错误的。……民族文化当中最优秀的东西其实是最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一种特质。”[注]赵力.艺术不是赛马——对话收藏家多利丝·洛克哈特(Doris Lockhart)[J].艺术财经,2008(12).艺术批评家审时度势,艺术策展人推陈出新,不断将艺术家探索和实验的作品推到我们面前。每个展览都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复杂与矛盾对应着艺术的无可奈何与冷静应对。支撑我们的,是精神层面的不断反省,是文明背后的持续滋养。

中国艺术家越来越懂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消化、去转换这种古老的传统,并把中国文化的精神融合进去,使得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即使是油画、抽象画等逻辑性的艺术类型,也可以植入中国的精神和传统。中国很多油画艺术家采用水墨的表现形式,创作出更多体现水墨与油画这两大画坛支柱交集的作品。

水墨与现代艺术交融的背后,有着无法逆转的必然性和只可意会的偶然性。我们不可否认今天的水墨创作拥有不可多得的机遇与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多元化的艺术社会环境、日趋包容的受众等等,但在看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代水墨的发展方向依然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或许可以从诸多美术馆和画廊铺天盖地的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可以看出端倪。关于水墨,评论界也众说不一,值得欣慰的是,每个以水墨为主题创作的艺术家心中都有一种精神,或是沿用传统笔墨精神,或是表达水墨意境的精神。不管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观念和视觉艺术追求奇异的虚幻空间,还是跨越传统与当代展现另类的世外桃源,不管是大相径庭还是一脉相承,水墨最终呈现的是一种丰富多彩的面貌,它骨子里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线,始终牵连着中国艺术家的心,艺术家张羽说:“发掘一种中国的用以表达那种模糊意境的当代媒介和符号形式……逐渐向中国传统的禅意和太极文化靠拢,自始自终,都是以区别于西方的以中国本土文化为根基。”[注]张羽:中国水墨的当代另类诠释[EB/OL].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http://www.cafa.com.cn/c/?t=54127#.由此看来,水墨的这种实验与尝试,是令人欣喜的能够坚定走下去的艺术形式。

猜你喜欢
水墨当代艺术油画
一张油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水墨
油画《塬下》
油画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岁月长又长》(油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