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提出我国在完成“站起来”“富起来”的目标之后,“强起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发展已来到一个新时代。纵观历史,一个国家要成功转型为强国,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以外,还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是在强大的教育基础上实现的[1]。随着国际合作的日益紧密,教育交流成为增强全球影响力进而在日益紧密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途径之一[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最终实现“强起来”的时代任务,就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跟随十九大的指导方向,全面、科学、现代化地发展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
首先,强国必先强教,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早已不是原始的人口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世界高尖人才是成为引领世界教育的教育强国基础,高尖人才是完成“强起来”的有生力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在留学生教育中体现出来,而留学生教育也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就是推进改革开放,通过和各国留学生及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吸取各国先进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为我国转型为强国建立夯实的基础。留学生占有率是衡量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吸引力的重要指标,高等教育强国的留学生占有率一般都在3%以上[3]。现今中国成为第三大国际留学生目的地,同时也是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蜕变为高等教育强国,在2049年成功地站在世界教育的中心,成为真正的高等教育强国,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的工作重点,十九大指出要继续坚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外交流,发展留学生教育,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将继续增加奖学金数量,推动落实拨款。在留学生名额方面会继续扩大,并通过完善入学考试机制等来优化来华留学人员,扩大学历留学生比例。十九大还出台了许多高层次国际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工作,如筹办“中国—东盟教育周”活动等。这些政策促进了区域性、全球性的教育交流和合作,为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环境。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历史契机,在新时代下彻底贯彻十九大精神,以扩大留学生规模为主要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策略,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留学生教育不只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交流和友谊的传递。新时代下中国的外交是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发展、开放、和谐的中国的过程,留学生教育有着很好的国际传播能力。通过留学生教育进行的文化输出已经成为各国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外交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来华留学生在我国学习期间,必定会受到我国的文化思想的熏陶,相较于普通人会了解到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留学生归国后,在社会各行各业工作时述说中国故事会更有经验和说服力,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美国就有通过文化影响全球的战略。在一个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的世界里,对于跨文化教育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有文化差异的世界和全球人类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和谐添砖加瓦[4]。
魏浩[5]等对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质量较弱,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才和留学生的吸引力也较弱,但是,凭借独特的我国文化因素仍然可以吸引国际人才和留学生的到来。与美国这样的留学生输出大国相比,我国目前非学历留学生占很大部分,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不会在中国就读一年以上,其选择学校的依据不仅仅是学校的声望或学术地位,更可能是在学校期间能获得的经验及所接触到的文化,大多数留学生来华是为了学习语言和文化的[6]。而对于有多年的中国求学经历的学历留学生而言,他们深受中国语言、传统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影响,是中国故事最佳的倾听者,因此,通过文化魅力扩大留学生规模是目前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式。
而且,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独特内涵,但目前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内涵相比却相差甚远。通过文化传播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也可能会让很多留学生想体验中国、学习中国,从而扩大来华留学生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的应用可以大规模吸引来华留学生,目前已设立汉语水平考试作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也可以在各个国家积极开展汉语培训和汉语水平考试,不断提升汉语水平考试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的孔子学院自2004年11月在韩国成立以来,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现今已实现全球广泛覆盖[7]。孔子学院的发展像中国经济一样是个奇迹,正是因为其承载着我国的文化与精神。而孔子学院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魅力,更证明世界想要了解中国的想法,在如此大好形式下,应以推广汉语水平考试和建好孔子学院为主要措施,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
吸引留学生来华的因素不仅仅有文化,还有学校的专业学科水平、大学的整体声望等,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内在因素,更是实现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紧跟十九大的指导,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留学生教育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目前国内只有医学专业实现了全英语授课,这也是除语言类专业之外,医学专业是留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专业的原因之一。为了保证授课教师能够与学生顺利的交流,尽量减少甚至消除语言障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了避免在交流时因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原因产生的误会,留学生教育工作者最好还要对留学生的背景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在有很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英语素质也要过硬。目前,就这种标准,我国的师资力量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不足。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十九大也提出了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首先,要迅速缓解师资力量在英语方面的不足的现象,破除语言障碍,然后提高教学能力。选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师获得授课权利之前要通过试讲,只有在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试讲合格后才可以给留学生授课,并且要接受定期考评[8]。为了满足不同专业留学生教学所需不同,高校教师评审要下放至高校。其次,为使教育国际化,学校及教育机构还应不断地汲取国际上的各种有益的、可以实施的教学改进措施,教师需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同国际优秀教师工作者进行交流,吸收采纳国外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9]。最后,创建国际一流且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促进留学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在合格师资和语言障碍的背后,对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不满也是留学生的主要诉求[10]。许多留学生来华之前接受的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西方教育模式,而国内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与西方有很大差别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所以不可避免的很多来华留学都感到不适应。留学生和本土学生共同上课是趋同化的要求,也是让来华留学生受到同本土学生同样水平教育的保证。针对留学生的特殊性,在增设专业汉语课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西方国家教学方式的课程可。如小组教学、互动式教学、分散法教学等方式。这样可以使留学生的不适应反应减轻,更适应中国留学生活。教师授课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适当辅以板书等形式进行讲授。这样不仅可以削弱语言的不便,加强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大大增加教学的趣味。增设选修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的教学体系。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11]。目前,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缺乏统一的、正式的留学生教材,现有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覆盖面不广,讲述方式传统,缺少新知识、新方法,与国际前沿严重脱轨。他们主要是教师自己根据学科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而编写的。优化教学内容遵循以原版教材为主、国内统编教材为辅、自编教材为补的教材建设原则[12]。大量参考国外教材,尤其是留学生教学质量一流的院校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和自编的教材,集思广益,把中国特色和国际化相结合,建立完善、统一、正式的教材。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多元化、多层次、有特色的高质量教育,深化留学生教育改革。十九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提到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在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对于优秀的教材,应建立奖励机制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十九大的召开,为发展留学生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同时,为推动全面开放的格局,完成全新的外交使命,实现强起来的目标,留学生教育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坚持十九大的指导方向,全方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我国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为民族振兴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