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博,汗克孜·卡力
(喀什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8)
在汉语中,“中”的词性有名、动、形三种,因其含义不同,有两种读音(阴平和去声)。“中”在河南方言中读去声的时候,其用法与普通话相一致,所以本文不对其进行深究。而是探讨其读阴平时的特殊用法,在答话中,表示肯定回答,相当于“行”“好”“嗯”“可以”,其否定形式为“不中”,疑问形式为“中不中?”。本文并不是对这些进行概括,而是探讨在具体的河南新密话中,方言“中”的特殊用法所具有的主观性。
主观性是说话人的语言表达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话时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说话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河南新密方言“中”一词承载了主观性意义,对别人或自己的指称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表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视角、情感及说话人的立场[2]。本文主要针对河南新密方言所表现的主观情态——积极应对情态和消极应对情态的意义进行深入研究。
“中”在河南新密方言中的含义表明其是一个评判词和应答词。作出正面评价时,表赞美;当回应别人时,相当于“好”“行”“可以”[3]。在不同的话语结构中,传达出说话者不同的主观情绪。对河南新密方言对话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方言“中”在会话语境中表现出的核心情态意义为:说话人使用“中”传递某一信息时,因十分关照听话人的主观感受,而以肯定的态度表达内容,以此来回应听话人。同时,表明说话人以关照的心理来陈述命题,充分关照听话人的主观感受。下面把河南新密方言“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反映出的说话人的积极应对情态给予细分,主要有赞赏、应允、确认三种情态。
说话人由某一个外因的触发,而表现出一种欣赏、赞美的感情。赞美的对象可以是人或物,既可以是人或物的行为,也可以是人或物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如:
(1)A:你咋(怎么)弄都中,我真是太佩服你了,怪不得人家都说你能的给豆样(厉害),干啥都中。
B:你看你说哩,忒夸张了,我也是先试试,看中不中,也仫(没)想住(到)一下可成功了,我也是瞎猫碰见死老鼠。
“中”前加了个副词“都”,表明说话者A在惊讶的同时,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听话者B的赞美,直接引起了听话者的注意。听话者虽然表面上给予了谦虚的回应,事实上,话语中已透出其内心早已接受了对方的夸奖。
(2)A:老张,你家的“灰球儿”真中,自己都能开门、锁门,真不得了。
B:就这点中,平常管它太费事儿了,天天光乱隙捞(叼)东西,太烦人。
A:你也太苛刻了,谁家狗也不像恁家能(那)么聪明,人都还无完人,更何况是畜生,我要是有这么一条狗,我都屁颠屁颠(开心得要死)的。
B:也是哦,也是啊,我都某想住,你说哩也中啊(脸上喜颜悦色)。
在表达对某物的赞美时,说话者也是在“中”前加了个副词“真”,再一次的肯定,说明事物在说话人心中的完美。听话者接受信息之后,情绪高涨,谈话双方沟通起来顺畅无阻,话题得以继续,从而形成话轮对。
从以上两个方言实例中可以看出,河南新密方言“中”在使用过程中句子多为陈述性命题,在表达对人或物的赞赏时,多作为评判词,词前多加副词“真/都”,语气的加强以此来充分肯定对人或物的赞美。因河南新密方言“中”能够表达出说话者的赞美,所以能让谈话双方产生好感。情感的共鸣会使话题顺利进行,从而产生话轮对。
句子语气多为请求、命令、建议、邀请或咨询[4],“中”的回复多表示答应、允许、同意、接受、支持。如:
(3)A:我们厮跟住(一起)去吃火锅吧?
B:中,现在就走吧。(话音刚落,B就拎起包,往外走)
(4)A:你看你那球困(样儿),赶紧给头发不拉不拉(理一理)。
B:中吧。(顺手就整了整头发)
A:你咋那么臆症(没睡醒样子),门都某(没)关上,赶紧把门关上。
B:中,我只顾(忙着)进屋,都忘了。
说着说着,B就返回去,把门关上了。
(5)A:你给哪(在哪)呢?在弄啥嘞(干啥)?走走,快点上线,“吃鸡”呢,还缺一个人,赶紧(快点)啊!
B:中,中,中,马上上线。
B口头上答应A,A等了半天,B都没上线。
(6)A:你别给我捯菜(夹菜)了,我自己会弄。
B:中,那你自己吃啥自己弄,别作假(客气)啊,给(在)这,就给这当家。
刚说完,B就不自觉地A给夹起了菜。
以上四例中,是听话人对对方的邀请、建议、命令给予的回应,都可以用普通话中的“好”“行”来代替。对于说话人提出来的意见、邀请等,听话者都以肯定的语气给予了信息上的回馈。只不过(3)(4)在答应的过程中,采取了实际行动,而(5)(6)只是口头上的答应,并没有落实到行动。这是语言交互主观性表达手段的体现。崔希亮指出,在交际双方进行话语交际的时候,说话人会把自己的主观态度表现出来,如果交际的一方以此来寻求对方的呼应,或者交际的另一方对说话对手进行呼应,这种过程就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以上例子都可看出,“中”在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情感的同时,还会把对方的感受考虑进去,从而给予了回应,这体现了“中”的交互主观性作用。
信号的发出,需要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出者给予信息上的确认。“中”表示说话人在告知听话者的过程中,听话者给予相应的回应,表示收到信息,相当于“知道了”“行”。如:
(7)A:妈,我出去玩儿了啊,今黑(今天晚上)我不给(在)家吃饭了!
B:中,甭回来太晚了啊,路上悠住点(小心点)。
(8)A:今恰(早上),去买胡辣汤太晚了,某了,我就给你买了豆腐脑儿。
B:中,啥都中,某事。
简单的一个“中”字,就附和上了对方告知的信息,让传话者确认自己传达的内容对方已经收到,并给予了肯定。同时,“中”的回应证明了双方交流到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
从“赞赏”到“应允”,再到“确认”,说话者在话题结构中积极应对的情绪逐渐减弱。虽然,这三种类型都属于同一种主观情态,但三者的区分也较易进行,可以从谈话双方的角色扮演以及语气中来判断。表示“赞赏”态度时,“中”的引发语句多是陈述句,说话人是话题的开启者;表示“应允”和“确认”观点时,说话者都为应答者,前者的引发语句多为疑问句,后者的引发语句多为告知对方信息的陈述句。在这三种类型中,“中”的语气是依次递减,在“赞赏”中语气最强,表示由衷的赞赏、钦佩;在“应允”中的语气相较之稍微减弱了点,表示对对方提议的正面回答。在“确认”中的语气最弱,仅仅是回应对方,表示已经知道了。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两面性,都是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相生互化,人的主观情态也不例外。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即便说话者口头上说着“中”,但未必就是真的“中”,实则只是为了交际的需要,不想说又必须说,这就是消极的应对情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河南新密方言中,即便自己提的建议被别人婉言拒绝时,也会回应对方“中”,这样既不会让双方发生矛盾,也不至于双方尴尬,从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如:
(9)A:你着不着(知不知道),前几天兴华街开了个新市场,咱俩一特(一起)逛街吧?
B:我论文还某弄完呢,唱饭儿(下午)得交了。
A:中,那我自己去吧。
(10)A:我下楼要去买点偶肉(牛肉),你要不要带点?
B:不用啦,我等会(一会儿)自己去吧。
A:中,那你早点去,他家偶肉忒(特)火,别一会某了。
从上面例子可看出,当发话者在对听话者发出好意的邀请或示好时,听话者都委婉拒绝,而发话者用“中”来回应对方,能显得自己有礼貌、有度量,还能挽回面子。“中”的礼貌回应表明发话者接受了对方拒绝的理由,促使良好的关系得以继续。
一般情况下,当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不满时,必定会对其提出批评,进行教育。被批评者心里肯定不痛快,但是因为要维护双方的关系,必然要压住火气,要退一步,而河南新密方言“中”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明了当事人的态度,是语言主观性的鲜明体现。
(11)A:你天天弄啥嘞,天天给你说,你咋就不长记性嘞,某一点长进(进步),你咋光给东西乱放,你那一亩三分地给猪窝一样,你能不能收拾收拾,看你那样儿,我都烦,你都快给人急拧(着急)死了,还让不让活了?
B:中中中,着啦(知道),着啦,别提那么大劲儿(生气),我一会儿就弄。
在A与B的对话中明显能看出来,A对B的所作所为很不满,难以忍受其行为,对其破口大骂,虽说是出于好意,出于关心,但言语未免锋利了些,像刀刺一样刺痛人心。这样的刀子嘴豆腐心往往是对于爱的人才会如此。可是现实生活中,听话者当面听到这样的言语,必定心里不痛快,若是知道话语的言外之意,或者出于某种现实的需要,就会不得不用“中”来回应。此时的“中”一般会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能缓解气氛,避免直接冲突。“中”的连用,虽然显露出说话者不耐烦的态度,然而,却能看出其主观上的退让。即便心里不情愿,口头上还是接受了对方的批评和建议。这时,“中”的后面还会添加上“着啦”,“你说哩对”,“你说啥都对”等[5],这样更加表明了说话者在内心不满时,还会应和提建议者的主观性情感。
说话者口头上说“中”,其实是“不中”,这时不满的情绪加大,有着极其讽刺的味道,听者瞬间就能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中”在语境中,把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12)A:俺孩儿今个(今天)测试,英语吃了100分,恁孩儿哩?
B:俺孩儿还行吧,那恁孩儿数学咋样?
A:数学不咋地,才吃了90分。你还某说恁孩儿哩?
B:俺家蛋蛋两门都是100。
A:那恁家蛋蛋真中,中哩很!
(13)叫她中去,她一天天可会瞎能,啥都中,让她这回在老板面前中。
在(12)中,双方家长都在变着法夸自己的孩子,当A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如B时,心里不痛快,就只好用言语来相激,表面上夸赞B的孩子,说着“中”,实际上“中”却含有讽刺意味,把其嫉妒心理彰显得淋漓尽致。(13)的话语中,句句带有“中”,却是对涉事者能力的否认,认为她在逞能。说话者在对涉事者不满的同时,还有着幸灾乐祸的味道,暗含窃喜之感,无疑是在讽刺对方。
与积极应对情态相反,从“礼貌”到“让步”再到“讽刺”,消极情绪在逐渐加强。在语境中,表“礼貌”情感时,一个“中”字是说话者对对方简单的拒绝回应,掺杂的负面情绪不多,对双方关系维护都有利;表“让步”情态时,“中”的反复运用,体现了说话者在不满的同时,又在努力地克制;表“讽刺”态度时,“中”体现的是说话者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下风,是失利的表现。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主观性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鲜活的语料——河南新密话,对其所含有的富有典型性的方言“中”进行了具体研究。主要是对河南新密方言“中”所含有的说话者的主观情态进行探究,发现有积极应对情态和消极应对情态这两类,并对其从属的“赞赏”“应允”“确认”“礼貌”“让步”“讽刺”的主观情态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差异进行具体的描写,阐释了其情态意义。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观性研究,会使说话者恰当掌握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观情态意义,从而表现出高的情商,利于人际交往。从方言学角度来谈,河南新密方言“中”的主观性研究,不仅对以往河南方言的研究有所补益,还为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