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瑛,胡蓉芳,黄艺娜,林 赟,王 军
(1.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 基础护理学科,福建 龙岩 364000;2.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3.福建省龙岩卫生学校临床学科,福建龙岩364000;4.龙岩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福建 龙岩 364000;5.超星集团厦门分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描绘了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蓝图,强调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创新,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常规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主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并广泛应用,“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也位居前列[2]。网络教学平台逐渐普及,各类教学机构创建了大量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在现有网络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共享门户[3]。
(1)社会历史因素
健康教育学课程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发展历史较久而且已趋成熟,很多医学院校设置了健康教育学专业,有的学校还设立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相对较晚,缺乏完整的教育系统,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体制不完整[4],国内尚无护理专业健康教育学的权威规划教材,仅部分院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大多为选修课,学时数少、教法单一。很多院校护理专业并未设健康教育学课程[5],而是将健康教育的内容作为护理专业课,如《内科护理学》理论知识的一部分讲授,忽视了知识的实践应用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2)中职生自身素质因素
健康教育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的品质[6]。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依赖性强,医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社会阅历浅薄,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虽然关于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甚多(经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平台查阅相关研究报告85篇),应用到多种教学方法、理念或模式,如PBL教学、情景模拟演示、PDCA循环法、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查房、SSP、辩证性课程的设计理念、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分阶段目标教育模式、学校—社区—医院联合性实践教学模式等,也有护理教育者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中,如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模式、微课教学法。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关于高职、大专或本科生教育的,极少涉及中职生(相关报告仅3篇),中职护生自身总体素质明显影响了护理教育者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方法与模式的选择。
基于以上两大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护生手机用于学习方面的问卷调查情况,对护生健康教育培训的方式进行了相关思考:
(1)采用第二课堂的活动方式
本校未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内、外、妇产、儿科护理学,护生未进行健康教育基础知识与技术的系统学习,因此本研究通过第二课堂先弥补护生该方面的缺失,再引导护生将课堂所学的医学知识用于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2)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本校2016级318名护生手机学习的情况,发现所有护生的手机均有使用网络,几乎所有护生使用过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见表1),因此,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具有可行性,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具备基本条件。在护生最喜欢的交流学习方式中,66.67%的护生选择微信与教师交流,76.10%选择面对面与同学交流,因此,培训过程中可考虑把微信作为师生互动的最主要渠道,而护生间的互动则以小组讨论为主,学习方式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综上分析,本研究将护生健康教育培训定位为第二课堂活动,以微信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渠道,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信息化第二课堂。因为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护生对网络学习资源及教学平台资源的利用率均较低(见表1)。培训过程中,如何引导护生积极有效地使用信息化学习资源成为最大的难点和关键。
表1 护生手机学习情况[人,百分比(%)]
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知识与技术的实践应用。因此,本研究将护生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分为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技术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两大部分,实践活动又分成校内模拟、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三个环节,结合护生的能力及实践应用需要设定各部分、各环节的培训目标,如表2所示。
表2 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及活动学时
为了更好地引导护生积极有效地使用信息化学习资源,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本研究根据培训各部分、各环节活动的内容融入信息化技术和手段。
(1)课程学习部分
教师根据培训内容设置及添加任务单,引导护生的相关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前,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单完成网络教学平台各单元的微课学习和自测练习,对任务单中指定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及小组成员学习情况记录在小组合作学习手册上并拍图,通过微信向教师反馈。教师分析反馈结果,收集问题。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根据任务单上的任务及收集的问题引导护生展示各项任务完成成果、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及解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实现第二课堂的翻转。第二课堂活动后,针对护生的不足或需求添加任务单项目,引导护生通过查阅网络教学平台参考资料或其他资源拓展知识,详见图1。
图1 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学习部分的活动
(2)实践部分
分为校内、临床和社区等三个活动环节,见图2。
图2 健康教育培训的实践活动部分
①校内模拟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发布统一案例,引导各学习小组护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冠心病患者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模拟演练,并拍成视频发送给教师,集中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然后先由护生进行小组间互评,再由教师集体点评小结问题,作为引导护生参观学习临床护士健康教育的依据。全过程师生及护生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微信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完成。
②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与本地一家三甲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合作,先组织护生根据校内模拟演练中遇到的问题,到该科室参观学习护士如何做健康教育,再让各学习小组护生对一位冠心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实践,由两位临床护理带教在旁指导和评价,并让患者及家属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护生。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护生的临床实践活动情况提出问题,引导护生先在组内讨论,再在微信平台内集体讨论。讨论过程中,发现护生的不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增设相应练习,让护生巩固。最后,教师对临床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归纳小结,发布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新任务。
③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联系学校周边的社区管理部门,选定活动点,组织护生到社区开展关于冠心病预防的健康宣教活动,由各学习小组护生主动找宣教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并获取宣教对象的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护生的社区实践活动情况提出问题,引导护生先进行组内讨论,再在微信平台集体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1)培训效果
从本校2016级护理班中随机抽取90名志愿护生进行对照实验,45人为实验组,采用以上方案,即信息化第二课堂的培训模式;另4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方式,即所有活动均在第二课堂上完成,由教师随堂指导和点评。通过疾病知识测试、技能考核及护生对3项健康教育技术掌握程度的评价分析培训效果,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取a=0.05。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疾病知识测试、技能考核以及对健康教育技术掌握程度的评价上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第二课堂的培训模式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培训效果对比
(2)反思
①信息化第二课堂在中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中的适用性思考
中职护生基本处于青少年期,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7],但学习动机低下[8]、主动性差。本研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微课教学,内容短小、生动形象、学习时间灵活机动,突破了护生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单的使用以及具体问题的引导让护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解决了中职生学习动机低下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困扰[8];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护生的互动交流与团队协作;翻转式第二课堂使护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满足了护生渴望独立的心理需求,而且在课前自学、练习与小组讨论环节帮助护生自主探究新知识与技术,再通过课堂交流讨论完成社会性构建,有助于护生知识的内化[9]。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平台等信息技术和手段也为教师全程组织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健康教育信息化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因此,信息化第二课堂对中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有较高的适用性。
②中职护生采用信息化第二课堂的注意事项
本研究因护生自愿组队,各学习小组的素质与能力差异较大,小组表现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小组明显不太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尤其在第二课堂的初始阶段,护生自主学习和练习较困难,学习小组分工不明确,小组长未能很好地发挥管理与组织作用,任务完成相对滞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向教师反馈,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经过教师加强督学和指导,护生在中后期才渐渐适应。因此,教师需适当对合作学习小组护生进行统筹调配,尽量缩小各组间的差距,并重点关注基础能力较差的小组,耐心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中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训通过信息化第二课堂,以微信作为师生互动的主要渠道,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适当融入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引导护生积极有效地使用信息化学习资源,不仅突破了护生学习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习与实践的范畴,更好地提高了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为中职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而且培养了护生查阅和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