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传统课堂与混合课堂之内在关系探析*

2019-01-29 16:58:38张慧敏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李 玲,张慧敏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一、引言

高等教育自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以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直线攀升。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更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迅速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问题。如何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同时又使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保证?本文从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当前两种较权威并得到普遍认可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课堂与混合式网络课堂在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所展现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出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以及当前我国在本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应注意的合理定位。

二、传统课堂:教学之本

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然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效应有即时性和延时性特征,也就是说,有的教学模式可以快速及时地让学生进入课程氛围中去感受所学内容的基本精神,但在课程内容的吸收方面却具有延时性,而这种延时性的缘由在于人类知识本身的特性,即需要通过面对面传授或解惑而被理解或吸收,所以,无论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进行改革或者变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都应该是其根本。而随时代发展所设立的各种新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发展而做出的外在教学方式上的变革而已。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不妨将传统课堂比作教育这棵大树的树根,它是大树维持生命的根本,即便是现在国内流行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广受欢迎的混合课堂,都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而展开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授课工作展开的第一主动者,面对面地 “传道”“授业”“解惑”才能有效达到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综合教育的目标。一般来讲,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单方面通过板书或课件展示讲授知识,还会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或交流来推进知识的有效吸收,可以说,很多时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大多是通过授课教师面授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后期复习课堂中记下的笔记来完成的。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仍是教师课堂直授的主客体互动的教学模式,其所突出的主要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依据因材施教的准则从总体上掌控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则处于相对的客体地位,往往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和接受课堂知识。

另一种形式是主客互换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其扮演的是授课主体的角色,而学生充当的是与之相对应的客体角色;从学生的角度看,当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时,其处于主动地位,这时学生扮演的是课堂主体角色,与之相对的客体就是讲授知识的教师。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记录教师所授知识,课后复习教师所授内容,继而教师再次讲授新知识,学生温习巩固笔记并记录新的知识点,最后通过考试等方式接受教师检查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套流程本质上是属于以教师与学生互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通常设置为45分钟,且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教师的讲授时间,这对教师提前备课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设计。教师需要讲解的知识那么多,讲授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一来,学生很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提问以及和教师进行现场互动。有时教师会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做出更改与调节,使每节课都适合于班级中的绝大多数学生,总体来说,传统课堂一直是这种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于课堂讲授模式和互动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教授模式已难以为学生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甚至于有的时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同时难以给予学生广泛的课外知识。传统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景象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会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的潜能不易得到挖掘。从长期的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这些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创新高校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

三、网络信息技术:教学之体

如果说传统课堂是教育这棵大树的树根,那么充当树干的就是网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起初主要是从高校开始推行的,因为其授课对象——大学生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评判能力和批判思维,网络信息对其所产生的效应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因而会直接影响其在大学课堂授课模式的认知。这就促使我们考虑这样一种效应: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达成资源共享后,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可以学习重要的专业知识,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达到师生互动相长的效果。

事实上,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传统课堂具有双向效应:对学生而言,可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一些在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其课下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重新学习、梳理;对教师而言,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授课效率,同时也减轻其授课负担。所以,在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从网络信息技术本身的功能来说,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过程变革为一个富有生机的自由天地。授课与学习的角色逐渐转变,即教师从传统形式的知识传播者逐渐转变成为新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辅导者;而学生则由传统的、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主体地位逐渐弱化,继而推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学生认知的主要工具。自此,高校课堂中学生一直以来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了主动的学习模式,而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变为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这样转变后的积极效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不再仅仅由教师灌输而得,也可以从捕获各类相关信息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取,且知识的源泉不再囿于有限的教材和教师所给予的有限的知识信息的范围,学生自主探索的知识源泉也越来越丰富。此外,在网络信息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更便捷,甚至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相当丰富的知识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优化学习的过程。

网络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直接、更优化,它较之以往其他教学条件更全面、更好地实践着教育改革目标,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之体,为教育这棵大树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枝繁叶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

四、混合课堂:教学之用

混合课堂则是教育这棵大树的树叶,它是基于传统课堂和网络信息技术之上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学界公认最早提出“混合式教学”理论的是美国学者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他们把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有机融合。国内对“混合式教学”理论持赞同观点的学者中,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观点较具代表性,其主要观点为:混合式教学是在基于传统教学方式之上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点而逐渐形成的。当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里,不仅仅可以实现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及督促等作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能力。而所谓混合式教学,通俗地讲就是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在建设云端课堂过程中所设立的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或者手段。它是将传统课堂面授与现代网络云端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综合类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就是融合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后产生出的一种“线上”+“线下”模式的新兴教学手段,通过运用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行为,可以把学生从传统、接受式的学习环境中引入到自主、创新式的学习氛围里,继而促进学生不断地接受及推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日渐深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上升空间。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课前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课堂授课与网络授课中所需的教学综合设计,即线上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设计;第二步是课内知识讲授,包括在线教学和课堂授课,其中在线教学是把课程内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资源或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活动上传到资源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对学生讲解相关的重难点知识,还包括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互动,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程度等;第三步是课后考核评价,主要考核和检查教师的授课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教学双赢的目标。

混合式教学是融合在线教学的优势,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求其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精华的复合式教学手段,给高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种新思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又将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仅在课内授课的传统方式扩展到了课下知识传授与分享,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讲授负担。

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一方面,教师不再扮演唯一的课堂主体角色,其职责由原先单一的面授知识转变为混合型的讲解知识,学生则从传统课堂中的客体地位转化为混合课堂中相对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策划和实施课内外相关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在热情,继而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混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使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分享其教学资源,不仅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及督促的教学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混合式课堂有效地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热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推进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实现培养人才的教育根本大计。混合式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以替代传统教学的方式进入高校课堂,当然也不是复制网络教学的模式,而是融合了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客观因素,基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相互冲击、碰撞,继而在这些摩擦中逐步融合、发展并不断更新、完善,经过实践验证而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综上分析,如果把传统课堂与混合课堂的关系类比为大树的树根同其树叶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在这之间的网络信息技术充当的就是树干的角色,树根、树干与树叶之间紧密相连、不可或缺,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大树才能富有生机、枝繁叶茂。所以,混合式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时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对于高校的讲授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面对面交流,网络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学,还能与教师在线互动沟通、交流学习,而混合课堂教学既秉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又汲取了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混合课堂,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混合式课堂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比如,其实施需要考虑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因素,所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看,混合式教学在短期内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应相互结合,共同推进新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