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润《诗经原始》原型阐释研究

2019-01-29 16:35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型诗经技法

方 新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安庆 246000)

《诗经》阐释史呈现经学和文学两条路径。受封建时代整体话语环境的影响,经学式的阐释成为主流,尤其是汉代以降,宣扬“温柔敦厚”的诗教观,阐释者们往往着重宣扬《诗经》所蕴含的政治美刺功用。清代盛行考据之风,以乾嘉诸子为代表的学者在解读《诗经》时极尽训诂考证之能事,过度阐释文本,让诗美无存。方玉润(1811—1883年)立足文本,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以诗性的视野求索,发掘《诗经》的深刻意蕴,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原型意义,具有革新价值。

《诗经原始》的品评文字新见叠出。方玉润跳出前人绳墨规矩进行阐释,开一代诗经阐释的新风气。方玉润重回诗美的解读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品读章法炼字”[1]、“重塑诗情意境”[2]和揭示原型意义。笔者已撰文论述前两个方面,这里专以原型揭示为题,指出其对诗意的发明创见之处和垂范后世的价值。

对《诗经》原型意义的揭示,姚际恒之前已有一定论述。姚际恒评价《鄘风·君子偕老》篇:“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感叹作品充满神韵风采,好像是天神仙女降临人间。他认为这篇作品能很好地传神达意,意境天成,“遂为《神女》《感甄》之滥觞”[3]100。姚际恒明确指出《诗经》作品的示范意义,也初步阐释了《诗经》的原型价值。其后,方玉润从题材意象、艺术技法、诗体风格三方面分析《诗经》原型价值,得出“三百所以为诗家鼻祖”[4]421的结论,进一步拓展了《诗经》文学解读的领域。

1 题材意象的原型揭示

《诗经》在汉初被尊为“经”,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深远。方玉润注意到诗经的题材意象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了分析。方玉润评论《卫风·伯兮》“宛然闺阁中语,汉魏诗多袭此调”[4]186,意即诗作以女性口吻的笔法创作香奁题材作品。汉魏时期乐府诗颇多此类绮艳题材。方玉润评《周南·桃夭》“艳绝,开千古辞赋香奁之祖”[4]324,认为开启后世女性青春情爱写作之先河。确乎以桃花和美人作比,便有崔护无限怅惘之“人面桃花”,有李香君千古一叹之《桃花扇》,有曹植明艳清丽之“容华若桃李”。

再看其解《秦风·渭阳》。《毛诗正义》《诗集传》等对此仅进行字句梳理,鲜有论及作品艺术风貌。姚际恒关注到诗蕴情感,褒奖其“悱恻动人”[3]99。方玉润视野更显开阔,其解读集中于三点: 1) 诗笔干净凝练,诗风简朴动人,方玉润评曰“诗格老当”,认为反复涵泳,可体味诗体“情致缠绵”的艺术成就。2) 诗中深情皆触景而生,相离之时,无以排解,唯以河水寄托,以物品相赠,“令人想见携手河梁时也”。3) 这首诗作体例成熟,方玉润定位其“为后世送别之祖”[4]333。这三点确立了《渭阳》“送别诗”题材的原型意义,展现了方氏的诗性眼光和丰厚学养。且看后世送别,有白居易《南浦别》之“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有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有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等。“悠悠”之意从未缺席,由悠悠水流引出迢迢前路、摇摇舟楫、招招楼帘、漂漂浮萍、浇浇酒水、袅袅西风等诸多意象。以流水喻别意,至太白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可谓一总结矣。至于离别以物品相赠,后世诗中有折柳、闻笛、赋月、寄梅,抒发别情不一而足。

方玉润《诗经原始》对《诗经》题材原型的揭示,还表现在题材的分类分析方面。方玉润指出,《郑风·溱洧》诗风朴素,浓厚的抒情笔法写出了青年男女互表爱慕的场面。古代所称“情诗”往往以游子、思妇为主人公,这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艳诗”,在成篇于东周之前的《郑风·溱洧》后,“艳诗”写作出现了很长时间的空白。直到唐宋(如元稹、陆游等)才出现“艳情诗”创作的高峰。可见,在向来重视“诗言志”的中国诗歌史中,《郑风·溱洧》诗体开拓“别为一种”,称为“冶游艳诗之祖”颇为恰当。不仅如此,《诗经原始》中已分田园、冶游、送别等题材类别进行阐释,并结合后世题材来揭示原型的意义。如对于《鲁颂·閟宫》的解读,朱晦庵评为“千乘、大国之赋也”[5]241,注意到宏大铺陈的结构、夸张炽烈的语言共同产生的诗作气势。姚际恒评为“序事近冗,而辞亦趋美熟一路”[3]214,指出诗篇冗长,稍显繁琐,用笔“美熟”,即美艳老到。方玉润评为“开后世辞赋家虚夸之渐”[4]639,认为既为辞赋的先声,又是虚夸文风的前导,“早开西汉扬、马先声”[4]639-640。此评突出其赋化特征,认为此诗开启了杨雄、枚乘、司马相如在题材上以宫廷台榭、羽猎四方、祭祀封禅、乐舞相和的书写,并引领了以极尽炫耀、铺张扬厉为能事的赋化方式。

2 艺术技法的原型揭示

艺术技法是在不断继承发展中形成。《诗经原始》要揭示题材层面的原型意义,需分析不同题材的创作技法,在这方面,方玉润创获颇多。如其论《郑风·大叔于田》:“描摹工艳,铺张亦复淋漓,便为《长杨》《羽猎》之祖。”[4]207认为后来的汉大赋在“描摹”与“铺张”这些创作技法方面对此进行了继承。

方玉润揭示《鄘风·桑中》一诗在艺术技法上的原型意义尤为精彩。历代评述此“濮上之音”,皆认为是讥刺当时卫国宫闱淫乱,在位世族公卿“相窃妻妾”,指出《鄘风·桑中》意在“刺奔戒淫”。方玉润解法独到。方玉润从文意指出,诗中所采谷物不同(唐、麦、葑),所会之地不同(乡、北、东),所约之人不同(孟姜、孟弋、孟庸),然而却都“期”之于桑中,“要”(邀)之于上宫,“送”之于淇上,若依据前人解此诗为“自咏其事”,那么言下之意,“岂一人一时所期,而三地三人同会于此乎?”[4]161方玉润认为太过于“巧且奇”,显然于理不通。方玉润的解读可归纳为四点: 1) 赋诗者并非“诗中之人”,诗中事也并非“赋诗人之事”,只是“代为之辞耳”;后世所谓“代言体”诗作由此萌芽,越秦汉魏晋,至“三曹七子”时,已有大量“代言”诗作出现,如曹丕的《猛虎行》与《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曹植的《浮萍篇》与《弃妇诗》等,再至《古诗十九首》已呈成熟态势。2) 诗中人并非“真有其人”,诗中事并非“真有其事”,而是出于诗人“虚想”,延展而言。以这两点附评三国曹植之《洛神赋》,若合一契矣。3) 结合这种“猜疑莫定、若远若近”的诗作技法,方玉润解读李商隐“无题诗”,挖掘出诗中交织的迷惘、幻灭、希望、绝望、茫然等情绪,明确其幽微深邃、百回千转、细腻深思的艺术特色。4) 基于历史的眼光,勾画出原型意义,文本的艺术价值被有效放大,进而方玉润提出“音由心生,诗随时变”[4]161,前人的诗旨争论便没必要了。上述四点层层推进,表现出方玉润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审美感觉。

再如解《陈风·月出》。受到姚际恒的启发,方玉润注意到此诗在技法上的特色,他指出诗中“皎、皓、照、僚、懰、燎、窈、忧、夭、纠、受、绍、悄、慅、惨”等韵脚用字以险,似“方言之聱牙”,认为此诗“尤妙在三章一韵”[4]289。结合此评,我们看到,作为“风诗”,它本应具有民歌意味,朗朗上口,清新自然,这里险韵之多,显然出于刻意改造。结合此处一韵到底、不惜运用险韵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后世诗作如《洛神赋》《李凭箜篌引》《高轩过》《神弦》《野歌》等,在意境和用韵上确有源出《月出》的意味。应当看到,险韵诗作的初步形成是在南北朝,并经由唐宋杜甫、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人臻于成熟,表现出“因难见巧”[6]197的艺术手法。

3 诗体风格的原型揭示

《陈风·月出》是首男女歌辞,其“对笔”写法让诗意顿生活泼,中间转换若干字词,让怀人幽思之情逐步深入。方玉润提出:“至其用字聱牙,句句用韵,已开晋唐幽峭一派。”[4]290方玉润注意到《月出》一韵到底、运用险字的手法,并总结其在风格上引领了晋唐以来幽峭奇艳的诗风。

再如《邶风·谷风》一诗,历来解读者众多,但都是围绕诗歌主题进行分析,探讨“妇人为夫所弃”背后的道德警示意义。方玉润却指出其与汉魏诗风的渊源。他说诗中所写弃妇“必有一番怨抑难于显诉”[4]136,但作者并不是单纯地描写弃妇,而是借此抒发“忠臣义士”在遭到贬斥或谗讥后的“无罪见逐之状”。方玉润认为,此诗细节较多,用语颇显繁琐,在看似平和浅露的行文中,表现出愤愤不平和良多屈辱的情感。他总结此诗风格:“虽卑词絮语中,时露忠贞郁勃气。”[4]136方玉润认为“汉魏以降,此种尤多”[4]136。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汉末魏晋以来,诸多文学作品风格上表现出惊人的神似,如曹植之《浮萍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汉乐府之《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十九首》之《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些作品起句皆出以“兴笔”,主题表达“弃妇之怨”,行文之中蕴藏忧郁伤怀与忿怨之气。由此可见方玉润眼光独特深邃,解读作品视野开阔。

在诗歌风格评论方面,方玉润常以“调”代指诗歌风格。方玉润称《邶风·谷风》具有“忠贞郁勃气”之“调”。在梁代萧子显所著《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忠贞郁勃气”的风格即所谓“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7]90(明朝王世贞著《艺苑卮言》中亦引用萧子显此论)。方玉润此处的“调”是指《邶风·谷风》呈现出一种突兀硬直的风格,体现出方玉润对于作品风格的思考和诗歌风格史的把握。方玉润认为《卫风·伯兮》诗歌风格与《邶风·谷风》相类:“宛然闺阁中语,汉魏诗多袭此调。”《卫风·伯兮》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从题材方面而言,此诗出以闺阁思妇语;从技法言,此诗出以白描笔法。对题材技法的学习和延伸,汉魏作品有常见诗句。“膏沐谁为容,明镜暗不治”;“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相去日已远,衣带渐已缓”等。从诗歌风格角度考察可以看到,《邶风·谷风》质地简朴,情感真挚,抒情直露,有所兴寄。可以说,此诗成为“思妇诗”的原型,奠定了该类诗在意象塑造、抒情方式、艺术风貌上的基调。

要之,方玉润《诗经原始》从文本审美出发,有意排除“经学式”注解诗歌的干扰,避免过度解读“碎义难逃”[4]414的缺憾,用宽广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审美眼光,从题材意象、艺术技法、诗体风格三个方面,揭示出《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原型意义和价值。方玉润吸收了孔颖达、朱熹、姚际恒等人的学术观点,从艺术角度开拓了《诗经》的批评,使《诗经原始》成为立足文学立场解诗的集大成之作。

猜你喜欢
原型诗经技法
包裹的一切
诗经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