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开远市人民医院,云南 开远 661600)
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常见类型,其中胆红素结石情况较为多见。引发该疾病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胆汁滞留、寄生虫感染等,且容易合并胆道狭窄同时发生,使得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复杂棘手,且还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3]。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受到解剖部位较为特殊,且病情复杂的影响,给手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容易出现结石清除不彻底、复发等情况,增加患者痛苦[4]。本研究主要对治疗此类患者有效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研究区间为2015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将该时间段内到本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共计96 例选作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如下两组:(1)研究组36 例(肝段切除术或肝部分切除术),包括男性21 例,女性15 例,年龄38-59 岁,平均(46.9±2.4)岁;(2)对照组60 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包括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36-64 岁,平均(47.9±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很小,存在可比较性,且患者均对手术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手术以及本次研究。
通过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入选患者的结石大小、形态、分布位置、胆管树的状态、胆管狭窄部位等进行确定,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5]。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主要适用于胆管狭窄程度较轻的患者。此类手术中,需使用胆道镜扩张或是气囊扩张狭窄部胆管,术后留置T管,使胆管狭窄情况得到更好的纠正,从而防止切除肝叶或是进行胆肠吻合。而研究组接受的手术方式为肝段切除术或肝部分切除术,如果患者的肝胆管结石为区域性或是弥漫性的结石类型,并且患者发生区域性肝实质纤维化,胆管狭窄程度较重,局限于某一肝段,或位于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狭窄伴结石等情况,选择此类手术为最佳方案,对于狭窄部位位于远端,靠近肝表面的区域,将狭窄段区域的肝组织切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除了应当对结石进行彻底清除之外,还应当注意有效解除胆管狭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疾病进展。要想保证手术顺利实施,需要对疾病相关情况做出明确详细的诊断,更好地指导手术治疗[6]。
(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优:结石在术后得到彻底清除,术后没有发生发热、恶心等异常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较好,工作生活不受影响;疗效良:结石基本清除或有少许残留,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术后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疗效差:结石有较高的残留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困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优良率。(2)两组患者的结石复发率。(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 18.0 软件,(%)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疗效优24 例,疗效良11 例,疗效差1 例,优良率为97.22 %(35/36),对照组疗效优32 例,疗效良22 例,疗效差6 例,优良率为90.00 %(54/60)。进行组间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结石复发率为2.78 %(1/36),对照组为13.33 %(8/60),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发生肝断面胆漏1 例,结石残余1 例,并发症率为5.56 %,对照组发生肝内胆管残余结石6例,早期胆漏1 例,并发症率为11.67 %,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早解除病灶,防止病情加重,减少患者痛苦[7]。而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对于手术疗效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此类患者肝段切除术或肝部分切除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经过总结,该术式具有较多的优点,例如结石清除彻底,能够有效解除胆管狭窄情况,避免发生胆管梗阻,防止发生结石残留[9];能够建立通畅的引流,通过根据结石部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小范围的肝组织切除,能够使右前叶胆管、右肝管、左肝管和左内叶肝管及其狭窄部联合切开,形成胆管盆。与空肠大口径Roux-en-Y 吻合,辅以有效的防返流措施[10];同时联合使用胆道镜,可以更加有效地清除结石,防止复发。并且该术式的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