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波
(吉林市中心医院 眼科门诊,吉林 吉林13201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是眼科医生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其具体做法为:由肘静脉快速注入荧光素钠的造影剂,当荧光素钠随着血流进入眼底血管时,再采用专用的检查设备来观察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变化[1]。作为一种检查患者眼底疾病的方法,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诊断制定适宜方案[2]。为进一步提高FFA检查准确率,本文笔者通过对14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4例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72例。其中,实验组男49例,女23例,年龄21至79岁,平均(47.28±1.05)岁;患病时间1至14个月,平均(3.46±1.25)个月。对照组男48例,女24例,年龄21至78岁,平均(47.33±1.07)岁;患病时间1至13个月,平均(3.52±1.30)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1)检查前护理[3]: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若患者存在特殊病情,应在检查时给予特别注意;行FFA检查前基本检查,给予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待血压稳定后再行检查;告知患者检查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行瞳孔扩大处理;采取针对措施患者患者紧张、焦躁心理;严格检查所用荧光素钠质量,切勿使用存在颗粒或变色情况荧光素钠;检查时,叮嘱患者尽可能控制眨眼情况,并保持检查眼尽量不动。(2)不良反应护理[4]: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应给予心理疏导护理,叮嘱患者采取口呼吸,饮用温水,避免呕吐物污染镜头;若患者呕吐严重,可行胃复安治疗;若患者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冒冷汗等情况,应使患者保持去枕平卧,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情况,给予心理抚慰,行吸氧治疗等;若患者出现荨麻疹,应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治疗。(3)检查后护理[5]:检查后行健康宣教,患者患者恐惧心理。检查结束后,叮嘱患者休息约半小时且未有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下方可出院;并告知患者静脉注入荧光素钠后24h可经肝肾排出体外,并不会损伤人体,期间可多饮水以促进荧光素钠排出。同时,应告知患者4-6h内视觉模糊情况会逐渐消失。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80分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实验组、对照组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时间分别为(23.39±3.66)min、(32.21±4.57)min。实验组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1.39%);对照组中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11.1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中49例满意,20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83%;实验组中20例满意,4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3.3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FFA检查时,血管对比度和可见性得到了提高,但也会因各种应激源作用于患者而诱发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检查准确率[6]。因此,在FFA检查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时,应指导患者按照医生要求转动眼球,以确保清洗拍摄病变位置;同时应叮嘱患者散瞳后可能会出现畏光、流泪等情况,一般稍作一段时间休息就可恢复,若患者无法适应强光,可佩带遮阳镜[7];同时应叮嘱患者在恢复期间禁驾车或从事高空工作,以免因疲倦而导致事故;同时,患者有可能出现暂时性的皮肤、结膜或排泄物呈黄绿色的情况,且勿紧张,只要多喝水,一般24h内就可使药物随尿液排出而恢复正常[8]。
综上所述,给予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