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华
(四川峨眉山东区医院 急诊科,四川 峨眉山 614216)
如果病患伴有肺部疾病,其机体免疫力功能也会下降,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几率[1]。加上临床中抗生素多用、滥用等问题的存在,真菌感染现象在呼吸内科中也渐渐显露出了较多的问题[2-3]。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于肺部真菌感染而言,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环孢子菌、新型隐球菌等[4]。此类病患接受CT等多项检查后,其特征并不明显,但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对其进行诊断的时候,多是通过实验室培养结果进行判断[5]。受到不同的真菌感染,其临床症状等也均不同,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诊断与治疗,还会对内脏等造成侵犯,增加其身心痛苦。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其诊疗情况,如下。
对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0岁,平均51.46岁;感染情况:肺念珠菌感染20例,其他疾病感染2例,肺曲菌病16例。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胸X线、生化检验、肺功能检查、CT检查等,在对病菌进行检测的时候应用API系统。
临床诊断方式: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往往会存在咳嗽、胸痛、咳痰、发热、咯血以及血痰等多项临床症状,同肺部系统疾病对比,其差异并不明显,特异性方面也较为欠缺,所以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仅仅只能够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与参考,并不能够将临床症状作为结果来诊断。经过胸部X线检查,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存在肺纹理增粗,且存在斑点状阴影、斑片状阴影,以及胸腔积液或者肺实质等表现征象,因此可能会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因此,如果存在疑似病患,需要取标本,并及时送检,从而准确判断致病菌的类别。
治疗方式:在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其基础是对诱发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控制,帮助提高全身免疫力;对于低蛋白血症,需要及时进行救治,并补充营养所需;除此之外,需要留取深部痰液标本,并进行培养,结合实验室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我院予伏立康唑,行口服,200mg,q12h;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行两性霉素B治疗,在葡萄糖水(5%)中加入0.1mg/kg,并行静脉滴注,在给药过程中需要对滴注速度进行控制;除此之外,还可以予以氟胞嘧啶,行口服,每日50mg/kg;对于肺孢子菌病,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1.92 tid;持续治疗1~3个月,或视病情而定。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分析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疾病诊疗情况,以及研究疾病特点情况。
临床治疗标准:经过治疗后,多项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X线检查,肺部阴影已经被吸收完全,为痊愈;经过治疗后,多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过X线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吸收,为好转;经过治疗后,多项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肺部阴影也未有变化,病情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
对呼吸内科所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8例进行抗真菌相关治疗,痊愈有22例,好转有13例,无效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
在临床内科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便是呼吸系统疾病[6]。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上环境状况也在发生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对病患的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7]。
近年来,临床中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加上病患的临床症状并没有特异性,所以一旦发生,在诊断方面很容易同其他疾病进行混淆[8]。在对肺部真菌感染疾病进行诊断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病患临床表现、免疫学结果、病理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诊断[9]。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是痰涂片,而口腔分泌物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痰标本产生污染,所以在取样之前需要漱口。准确的诊断能够对后续治疗提供较大帮助,指导如何选择药物,从而确保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呼吸内科所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8例进行抗真菌相关治疗,痊愈有22例,好转有13例,无效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两性霉素B中含有氮七烯类抗生素,同甾醇(真菌细胞膜)能够进行有效结合,帮助改善其通透性,且对于深部真菌也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即使病患为深部真菌感染,也能够帮助康复[10-11]。在使用此药物进行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治疗时,如果对于氟康唑存在耐药性,那么便可以选择伏立康唑等新型抗真菌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内科中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科学且准确的诊断,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治疗,从而帮助改善预后以及促进康复,值得进一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