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儿科方向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讨

2019-01-29 14:30李凯峰张桂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儿科

李凯峰 李 璇 张桂菊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如何培养优质中医人才成为各高等中医院校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儿科医生短缺、儿科医疗服务质量偏低[1]的局面下,如何快速培养出能胜任临床工作的中医儿科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1 儿科医疗资源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 2.3亿,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 11.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为0.53人,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2],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此差距将日益增大。

造成儿科人才短缺局面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缺乏稳定的补充源是根本原因[3]。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以“专业划分过细,专业范围过窄”为由将儿科医学专业列入调整范围,并从1999年停止儿科专业招生,直接切断了儿科医师队伍最稳定的人才补充源。

2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意义

教育本质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医学教育尤其如此。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儿科人才短缺问题,必须要从教育着手。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细碎,学习掌握难度较大;儿科在古代又称哑科,患儿无法清晰表达病情,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儿科临床医生的必备素质,因而中医儿科人才的培养面临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双重挑战,教育方法的抉择至关重要。师承教育是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4],历代的名医名家以及现代的国医大师大都有着“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的学习经历,其优势显而易见,首先通过中医经典的研读不仅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传承中医学术思想,还能学习历代名家的临证经验;再经名师的指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长期跟随名师侍诊抄方能够建立临证诊疗思维,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领悟中医精髓、丰富临证经验、成长为中医人才的必经之路。师承教育的教学质量固然可以保证,但因其培养周期长、规模小的弊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逐渐被院校教育所取代,随着院校教育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医人才。然而近年来许多中医教育工作者发现,院校教育培养出的中医人才在临床、科研及创新等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5],开始呼吁“回归经典”“回归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应运而生,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师承与院校教育模式相融合[6],优势互补,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7],是培养中医儿科人才的理性选择。

目前,要成为一名中医儿科医师,首先需要完成五年的中医学本科教育,这五年学习内容为中医全科基础知识,再经过三年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研究生教育,学习并掌握儿科专业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后方能进入临床工作。若在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学本科专业设立儿科方向,实施导师制培养,五年便可达到培养目标,既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又有效缩短了培养周期。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健全管理体系 构建学校倡导,学院管理,导师落实,学生参与的多元化运行模式。学校层面大力支持,以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热情;学院负责管理实施,制定各项管理考核制度,选聘导师,全面指导、监督导师制工作;导师负责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辅导员协助学生积极参与。

2.2 构建导师团队 导师的遴选是关键环节,要求师德高尚、职称副高以上、教学科研临床能力强、具有高校教师及临床医师资格的儿科骨干担任导师。

2.3 完善招生方式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招生,公布儿科导师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学生依据个人意愿选择导师,导师通过谈话了解学生个人兴趣、需求,达成一致后举行拜师仪式。

2.4 落实培养模式 由学院专职教师讲授基础课程,儿科导师团队讲授专业课程;由导师引导学生研读古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小儿药证直诀》《幼幼集成》等,以夯实理论基础、传承中医经典;带领学生进入儿科临床(门诊侍诊、病房实习),以锻炼临证思维能力、丰富临床经验;指导学生参与课题设计研究、撰写论文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另外,导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育人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上积极进行健康心理疏导,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素质潜力、兴趣特长,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做好就业指导和人生规划。

2.5 建立评价机制 从政治思想、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方面考核导师的师德;从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临床实绩考核导师的业务能力;从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方面考核导师的教导学生的频度;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创新成果、就业情况考核导师教导学生的质量。将考评结果与职称晋升、年度评优、个人薪酬结合起来,并对优秀导师予以奖励和表彰,对不合格导师进行培训和再评价。

3 展望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8],最初引入到国内仅用于研究生教育,后来推广到本科生教育中,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9]。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在多所医学院校探索施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10]。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通过十年实践证实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优势显著,是培养中医药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11]。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道路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仍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12-13],(1)学校方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不同专业方向学生需要制定不同培养方案,管理及考核机制须更加细化完善,对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求较高,部分学校难以实施;(2)导师方面:儿科导师工作压力大、业务忙、数量少,加之分出精力进行研究生带教,部分导师进行本科生带教积极性较低甚至不愿参与,导师带教能力、个人责任感、工作热情等均直接影响最终培养质量;(3)学生方面:部分本科生希望考研或者转岗而不愿参与,学生作业繁重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参与学习活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热情不足便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对此笔者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1)学校依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导师遴选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管理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重要保证;(2)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对导师进行教学、科研、业务、思想方面的培训及考核,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3)全面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就业规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做好心理疏导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中医本科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对未来中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儿科学专业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改革形成一套新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任重而道远。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新途径,必将为中医儿科学乃至中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开创繁荣新局面。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儿科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