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燕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和“幼有所育”的目标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不难看出,国家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发展学前教育。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为总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以全面增强专业群服务区域、行业发展战略的能力为目标,坚持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的科学定位和建设发展方向,实现特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校企协同推进专业群的创新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水平,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专业群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骨干示范作用。
坚持“特色发展、示范引领”的建设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支撑国家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基础。以“培养大批适应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建设为载体,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动力,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为突破,把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且有较大影响力的“改革创新突出、服务产业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水平的国家特色专业(群)。”
实施“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要做到“一强二新三高”。一强——引领示范作用强;二新——教育理念新、专业发展模式新;三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高、学生就业质量高、办学质量与社会评价高。
要体现办学条件优良、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五基地”发展战略、八大工业产业门类等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项目建设,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提高行业认可度。拥有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技艺精湛的专家型师资队伍;拥有在实践教学、产学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一流的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拥有校企共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专业群建设达到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办学实力、影响力和辐射效益明显提升,能够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辽宁省和全国同类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改革建设,促进同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辽宁地方教育、服务业、文化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按照“团队组建―调查论证―框架设计―项目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路径进行建设。紧扣“示范、特色”要旨,提出“一线一轴两翼”的发展构想,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以“创新创业”为主轴,彰显“区域化(民族化)、国际化”,以“一强二新三高”的基本思路推进项目建设,构建中高本学历教育和校企合作办学联盟的“立交桥”。
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以学前教育专业群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为基础,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强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互补性,创建并完善“工学交替,开放、合作、互动、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实施“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强力推进专业群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在专业群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面贯穿区域、民族文化元素,强化区域、民族特色;在辽宁省内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办学联盟,做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与国际品牌幼教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师资培训,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式,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突出国际化特色。
传承、创新我校专业文化特色,营造“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育人环境,体现“厚生、厚德、厚技”的专业精神。把学校文化要素、企业文化要素、团队文化要素渗透融入到校史展览、校园雕塑、图文展示、绿化景点等环境建设之中,打造高品位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美化高质量的“绿色校园”,建设高标准的“智慧校园”,切实做到校园规划布局美、生态环境美、人文环境美。
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和专业(群)建设目标,以精神凝聚为基石,以理念创新为核心,以形象塑造为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行为规范为表征,着力构建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群竞争力提升的专业文化。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精神催人奋进,管理制度科学民主,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优美舒适,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专业文化,为专业群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注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构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贯通的协同培养体系。继续深化“三双互通”“后续式订单”的学做交替、三段递进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做好“校”与“企”的合作,“工”与“学”的结合,依靠行业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寻求校企双赢的有效结合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适应人才成长需求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推进与幼儿园、同盟高校合作,形成具有弹性、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与境外合作的育人平台和文化交流平台。
坚持就业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入幼儿园一线调研的基础上,开发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新课程,增设幼儿园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形成专业课程群和选修课程群。深化企业订单模块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把企业课程搬进课堂,做到校企无缝对接。加大网络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实体课程、网络课程相互贯通的课程体系。优化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开发。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彰显专业课程教学特色。加强教材选用及管理,加强自编教材及专著编写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重视电子教材、立体化教材建设,使教材改革与教学改革同步,更好地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按照“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专兼结合”的思路,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且具有较强“团队聚合力、自我创新能力、理实统合能力、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师资队伍。以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
加强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具有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的开放共享型学前教育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满足专业群内专业教学、科研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持实训条件领先水平。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校外实践场所。巩固和提升现有的两类实训体系,实现校内外实训紧密结合,深化资源协同,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
坚持“以赛带训、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实践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加“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为学生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幼儿园园长孵化基地”,为有意开办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以及校外人员,提供文件政策解读、市场调查、办园方案诊断等相关创业指导。
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利用专业群的资源优势,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发挥专业人才、技术和实训条件等优势,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地区、行业的培训中心。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各级服务,使专业群各专业的服务作用得到更好地体现。
通过有效途径,提升专业教师对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实践领域的指导介入能力。通过资源共建,推动与幼儿园、民办教育机构的资源共享。提高对幼儿园、幼教机构、民办机构等师资培训的服务能力。多途径提供机会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大面积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机制:即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间“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依托校企联盟,将校企协同育人与产品研发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的原则,建立股份制二级学院,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要通过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层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校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由订单培养到合作中心合作育人,成为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第一,政行企校紧密合作,共建合作中心,创新合作办学体制;第二,政行企校联合,组建股份制二级学院;第三,政行企校协力,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第四,政行企校互利共赢,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在我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引入治理结构理念。形成学校多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的、以完善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主体(五横)和“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个层面(五纵)的“五横五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建设智慧校园。
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支撑,建立“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和“标准―运行―监控―数据分析―预警―调整改进”的运行机制,强化自主诊断改进能力。利用校园网数据平台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平台,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的阶段性和“标准―运行―监控―数据分析―预警―调整改进”的动态性相结合的“双质量螺旋递进上升式”网络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治理水平的双提升。
创新中外合作机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国家战略发展相关产业,开展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搭建与境外合作育人平台,借鉴和吸收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建设方针,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方式,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本着资源共享、系统整合和整体推进的原则,大力加强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重点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的建设,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带动校内其他专业和省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专业群内相关专业要在师资、实习实训基地、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实习和就业信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个别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实训场地紧张、实习就业信息渠道单一等问题。
通过高水平“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实施,能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群的办学基础条件,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这样就能够拥有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技艺精湛的专家型师资队伍;拥有在实践教学、产学研、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一流的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拥有校企共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专业群建设达到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复合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和技术服务效益显著;办学实力、影响力和辐射效益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