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成效原因探析

2019-01-29 12:46楚艳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苏区长征

阳 勇,楚艳辉

(遵义师范学院a.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b.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战略转移。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胜利完成长征。长征出发时,红二十五军共2980多人;长征结束时,红二十五军发展到3400多人。参加长征的四支红军部队中,红二十五军是唯一一支在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的部队。长征中,红二十五军“扩红”①“扩红”即扩大红军。成效怎样?原因何在?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扩红”成效

红二十五军长征可分为三个阶段:向豫陕边转移、创建鄂豫陕苏区、西征北上。在向豫陕边转移的过程中,红二十五军“扩红”人数很少。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进入陕西雒南,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②庾家河会议后改为鄂豫陕省委。在雒南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作出创建鄂豫陕苏区的重大决策。由于独树镇、拐河、庾家河等战斗中损失较大,庾家河会议后红二十五军立即在雒南蔡川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军2500多人。

蔡川整编后,红二十五军多次与敌战斗,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至1935年5月初,红二十五军已发展到3700多人,较蔡川整编时增加了1200多人。由蔡川整编至1935年5月初,红二十五军进行的规模较大的战斗就有蔡玉窑、文公岭、石塔寺、九间房等战斗。蔡玉窑、文公岭战斗中,红二十五军伤亡数十人;石塔寺战斗中红二十五军与敌两个团“混战,由日午一直打到日落西山”[1],毙伤敌200余人,俘敌400多人,目前虽未见到记载此次战斗红二十五军伤亡情况的相关文献,但考虑到敌军兵力,战斗激烈程度、持续时间,敌军损失等因素,红二十五军伤亡数十人应该是正常的;九间房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死伤两百以上”[2]“全军增添了数十个重伤员”[3]。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战斗,红二十五军还进行了一些小型战斗。可以肯定,从蔡川整编至1935年5月初,红二十五军仅因战斗减员至少损失200人以上。那么,这期间红二十五军实际“扩红”至少1400多人。

1935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红二十五军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第二次反“围剿”中,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商县、商南、山阳,河南淅川等地与敌多次战斗,战斗中损失数百人,仅山阳袁家沟口战斗中即伤亡100多人,但威逼西安时红二十五军“吸收三百多名新战士”[4]。7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丰裕口出发西征北上。25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留坝江口进行了整编,将鄂陕第四路游击师280多人、华阳游击队20多人以及沿途收容的伤病员编入红二十五军,共计300多人,整编后全军共4000余人。另外,红二十五军临时决定西征北上,约300名红军指战员被留在鄂豫陕苏区。威逼西安扩大300多人,江口整编扩大300多人,加上留在鄂豫陕苏区的300人,从威逼西安至江口整编,红二十五军至少“扩红”900多人。

由上可知,从蔡川整编到江口整编,红二十五军至少“扩红”2300多人。蔡川整编之前和江口整编之后红二十五军“扩红”人数不多,即便将其忽略不计,红二十五军长征中也至少“扩红”2300多人。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红二十五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之下转战近万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孤军奋战,竟然还至少吸收了2300多名新战士,而这支战斗员基本在13岁至18岁之间的“儿童军”自身连3000人都不到,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扩红”可谓成效显著。

二、“扩红”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

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的成效为何如此显著?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扩红”工作

庾家河会议上鄂豫皖省委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通过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决议草案》)。《决议草案》提出了“猛烈扩大红军”的具体任务,将“扩红”成绩视为衡量革命事业发展程度的标尺,反对“白区不能扩大红军”的错误观念,强调“扩大红军是创造新苏区的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明确要求全体指战员都要以“扩红”为首要任务,采取“扩红”竞赛的方法去做“扩红”工作,充分注意做好优待红军家属的工作。[5]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庙川虎坪涝池张家大院召开常委会议。郧西会议通过了《中共鄂豫陕省委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创造新苏区的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案》)。《决议案》提出“大量扩大红军”“严格注意保持和扩大兵力”的基本任务,要求进一步做好优待红军家属的工作,加强“扩红”宣传,特别强调要通过彻底分配土地、创设苏区来保证“扩红”。[5]

1935年5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召开第一次执委会议,通过了《中共鄂豫陕省委关于完全粉碎敌人二次进攻,为开创新苏区而斗争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批评鄂陕特委“扩红”不力,提出“集中一切力量来扩大红军主力”的中心工作,要求严格纠正地方党的同志对“扩红”不负责任的言行和一切阻碍“扩红”的错误观点,再次强调要优待红军家属、实行红军公田与代耕,普遍深入地开展“扩红”宣传,特别要求将“扩红”竞赛与系统的有计划的“扩红”结合起来,“建立日常检查工作”,惩处破坏“扩红”的分子。[5]

在鄂豫皖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扩红”工作。鄂豫皖省委郧西第一次执委会议之前,红二十五军即已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扩红”竞赛,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攻克雒南城后红二十五军即集中开展了“扩红”竞赛,“三十天内红军本身扩了六百多个新的红军(地方不算)”[5]。在鄂豫陕苏区,红二十五军实行了红军公田制和代耕制,普遍优待红军家属并发放了红军优待证和优待费,“扩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35年5月初红二十五军已发展到3700多人。

在创建和保卫鄂豫陕苏区的过程中,无论是为了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迅速开创新苏区,还是为了粉碎敌人第一次“围剿”和第二次“围剿”,鄂豫皖省委都特别强调要将“扩红”作为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去做,由此红二十五军广大指战员也充分认识到“扩红”的极端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到“扩红”工作中去,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扩红”效果。

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扩红”工作,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

2.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宣传思想工作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时,鄂豫皖省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号召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一致抗日。1934年11月下旬,红二十五军向伏牛山区挺进时经过了河南泌阳县境。泌阳东北地区围寨林立,较大的围寨还拥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刚开始,红二十五军遭到了围寨武装的骚扰阻拦。为顺利通过围寨区,鄂豫皖省委领导给寨主写信,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说明红军只是借道抗日;经过围寨时红二十五军的宣传队也通过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喊话等方式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宣传队对着围墙喊:“老乡老乡,不要惊慌。红军所向,抗日北上。借路通过,不进村庄。奉劝乡亲,勿加阻挡……”小宣传员们大声宣讲:“奉军奉军,没有良心。只打红军,无家可奔。不抗日本,丢了东北。呜呼哀哉,国民伤心……红军红军,炎黄子孙。北上抗日,意志坚贞。出发宣言,宗旨在先: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由于抗日救国宣传很快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围寨武装保持了中立,部分群众还为红军提供了饮食,红二十五军不仅顺利通过了围寨区,“还有一部分有志的穷苦青年参加了红军”。[6]

决定向陕西进军后,红二十五军即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向陕西人民宣传红军的性质、宗旨、主张,说明红军来陕西既是为了抗日救国,也是为了解除陕西劳苦群众的痛苦。初入陕南,红二十五军迅速起草、张贴了传单《什么是红军》,这份简短、通俗易懂的传单在鄂豫陕边“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作用,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4]。除上述布告、传单外,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还大量散发、张贴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为占领镇安县告群众书》等文告、传单。《决议草案》并提出“建立政治工作系统,切实建立政治部的工作”[5]的具体任务。“红二十五军各级宣传队的工作都很活跃。每个连队都有三五人的宣传队,团里有七八个至十几个人的专职宣传队。……也做俘虏的教育工作,还到处贴标语、发布告、传单,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7]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工作,红二十五军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军队,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扩大了许多新战士。据曾任鄂陕第五路游击师政委的白明峻回忆,红二十五军在镇安两河街“到处张贴红绿纸写的标语,内容是‘红军是穷人的军队’‘公买公卖’‘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打富济贫’等。……在街中间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是无产阶级,是工人农民自己的军队,并动员百姓参加红军。我听了宣传十分高兴……红军为穷人说话办事,正符合自己心意,就当场报名参加红军”[8]。

瓦解敌军是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和优良传统。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十分重视对国民党军、民团尤其是俘虏的优待、宣传、教育。经过宣传、教育,不仅历次战斗中不少俘虏志愿加入了红二十五军,而且扩大了红军在白军中的影响,成功瓦解了敌军。“我们刚一入陕,在三要司战斗中歼灭陕军四十二师一个营。战斗结束后我们也把俘虏官兵集中起来,给他们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专打帝国主义、地主老财,反对剥削压迫,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穷人不应该打穷人,要共同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也讲得他们痛哭流涕。尔后,我们把子弹留下,空枪还给他们,让他们回去。这种做法在陕军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影响较大,他们回去后宣传红军不杀俘虏,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在这以后,我们接连打了几个较大的胜仗……敌人几次打得都不那么顽强,这都与我们对陕军的俘虏政策和政治攻势有关。”

据1935年2月14日蓝田县长致陕西省政府主席电,蔡玉窑、文公岭战斗中陕军“死伤实有三百以上,而被俘亦如此数。……匪给每名洋二元、烟土二两,并在葛牌镇开欢迎十七路官兵大会,演新剧,宴会聚餐。对郑效仁之团丁且发三元,并给皮袍。其宣传工作无微不至”[9]。不仅蔡玉窑、文公岭战斗中的俘虏部分参加了红军,随着党和红军在白军中影响的扩大,不久,陕军警一旅一个连也起义了。另据1935年4月14日蓝田县长致陕西省政府主席函,九间房战斗后陕军警三旅“缴械后由伪二十五军正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集合讲话。……对伤兵早晚均讲话。彼等住有三天,共听讲七八次云”[2]。为瓦解敌军,红二十五军政治部还专门印发了《告国民党士兵书》,向白军士兵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说明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欢迎白军士兵和下级军官哗变到红军中来,对争取国民党军官兵加入红军起到了积极作用。

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二。

3.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群众工作

为了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并“迅速创造新苏区”,就必须大力开展群众工作;为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与红二十五军一起粉碎敌人的“围剿”以保卫鄂豫陕苏区,也必须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对此,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决议草案》即提出“党要集中大力量来进行革命的群众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在省委领导之下,立即组织群众工作委员会”“党要每个党员团员以至动员每个战士进行群众工作”,要“加强每个战士的群众工作能力”。[5]《决议案》要求立即组织群众,“大大地发展群众的武装斗争”“大胆地武装群众”“解决群众的春荒”,要向广大群众宣传解释使他们明白春荒既不是天灾也不是命运,而是“豪绅地主压迫剥削的结果”,鼓动他们勇敢地起来进行斗争,“红军要在行动中,特别是在重复行动的地方,不空话地解决土地问题。游击队同样要注意到分配土地的工作”。[5]《决议案》要求“广泛地组织群众参加革命,配合红军作战”以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要“提出群众迫切的要求,由发动群众日常斗争发展到武装暴动,游击消灭民团,杀反动,捉财东,分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到红军中来”“特别是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解释工作,指出敌人的罪恶”“主要动员群众起来实行武装反抗敌人的进攻”。[5]

在创建和保卫鄂豫陕苏区的过程中,红二十五军积极开展了群众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1)通过书写标语、张贴布告、召开群众大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动员群众。例如,攻克雒南城后红军即沿街书写了“工农当家作主”“打富济贫”“打倒土豪劣绅”“废除苛捐杂税”等许多标语,张贴布告《关于商业政策问题》,并在城隍庙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军政委吴焕先亲自在大会上讲话,向群众宣传红军的任务、红军的官兵关系、红军和人民的关系,动员群众积极参加红军,接着军政治部宣传队又演出节目《纺线》《抓兵》。进一步发动群众后,红军又在三官庙组织召开了群众大会。

(2)镇压土豪劣绅,将没收的财物分配给穷苦农民。“一些‘吃饭照影影,睡觉看星星’的贫苦群众,分得了粮食和住房,许多衣不遮体,‘白天钻草窝,晚上去干活’的人家,也分得了衣物。少数群众不敢公开接受斗争果实,我军就在夜里将衣物、粮食悄悄送上门去,于是群众到处传说红军是‘活神兵’!”[10]例如,攻克雒南城后,红军即公开处决了城内及附近20多名土豪劣绅,没收了土豪劣绅开的“顺兴恒”“新成德”“广开堂”“永聚成”等粮行、货栈、钱庄,并将没收来的衣服、皮纸、火纸、油盐、粮食分给贫苦群众。

(3)团结、教育贫苦群众自发组织的红枪会、大刀会等武装并将其改造为抗捐军、游击师。例如,鄂陕第九路、第四路、第五路、第七路游击师都是红军对红枪会、大刀会等农民武装进行教育、改造后成立的,成员多为红枪会、大刀会会员。

(4)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游击队,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例如,石塔寺战斗后,红军立即成立了七个乡苏维埃政府(后来又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迅速组建了华阳、茅坪两支游击队和数百人的抗捐军,将恶霸地主的3000多亩土地分配给贫困农民。华阳群众编了歌曲,高兴地到处传唱:“二月初六炮声响,警备二旅垮个光;华阳建起苏维埃,土豪劣绅一扫光;分田分财又分粮,穷人翻身把家当;吃饭莫忘红廿五,翻身莫忘共产党。”

由于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群众工作,红二十五军很快在鄂豫陕边区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个县、13个区、40多个乡、300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组建了2000多人的地方游击师和抗捐军,成功创建了鄂豫陕苏区。各级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武装成立后努力协助红军“扩红”,对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苏区的“扩红”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威逼西安时,红二十五军沿途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在引驾回、子午镇、秦渡镇一带发动群众分粮、分盐、分衣服,动员青年群众参加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三百多名新战士”。

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群众工作,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三。

4.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民族工作

在创建鄂豫陕苏区的过程中,红二十五军先在郧西、洵阳、镇安、山阳四县边区创建了鄂陕边根据地,“茅坪一带还有不少回族青壮年参加了红军”[4]。接着,红二十五军又在蓝田、商县、山阳、镇安、柞水五县边区创建了陕东南根据地。1935年2月中旬,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南下郧西。在郧西,红二十五军迅速发动群众开展斗争。鄂陕交界的庙川、泗峡口、茅坪等地是回族聚居地区,不少回族青年也参加了红军。但当时有个别干部,居然以“吃不吃猪肉”作为条件,将一些愿意参加红军的回族青年拒之门外。对此,吴焕先知道后及时进行了批评、纠正。

郧西会议特别对少数民族工作进行了研究,会上通过的《决议案》指出,“最近回族中很多劳苦群众自动来当红军”,党与红军政治部要从日常实际生活和政治上抓紧少数民族工作,“训练班要设法多收这些来参加革命的分子,及日常具体培养到相当程度,派出首先建立回族中工作”[5]。同日,红二十五军还在涝池张家大院召开了群众大会,选举成立了下辖12个村苏维埃政府的泗峡口苏维埃政府,回民魏茂顺为主席。很快,红二十五军又组织成立了以回民魏茂南、马安升为正副队长的泗峡口回民游击队。同时,成立了均地委员会。“在红军的宣传发动下,当地回汉群众纷纷参加红军,参加斗争……参加苏维埃政府活动的44名均地委员中,回民就有34名。”[11]魏茂顺积极领导苏维埃工作,连他本人在内,其一个儿子、一个弟弟、两个侄子一家五口先后壮烈牺牲;回民游击队坚持斗争,魏茂南、马安升和部分回民队员也在斗争中壮烈牺牲。为创建和保卫鄂豫陕苏区,回族群众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上中,红二十五军于8月15日进入甘肃静宁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为回民集中居住区。进入兴隆镇前,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吴焕先“了解到军阀部队在这一带所造成的民族隔阂,同时,又结合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部队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7],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并派出手枪团和回民战士先行进入兴隆镇张贴标语、传单、布告,开展宣传工作。进入兴隆镇后,吴焕先亲自召集当地知名人士和阿訇开座谈会,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接着又和程子华、徐海东等带着礼物热烈隆重地拜访了清真寺。红军战士进行助民劳动,医护人员热情地为群众治病。红二十五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被称为“仁义之师”。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时,不仅群众热情欢送,马青年、李铁民等17名回族青年还参加了红军,这些青年大部分在政治部担任沿途回民地区的联络工作。1个多月后,中央红军经过这里时受到了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大指战员深受感动。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表扬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很好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

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民族工作,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扩红”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之四。

三、现实启示

“扩红”成效显著,对于红二十五军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扩红”还有效扩大了党和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播撒下革命的火种。红二十五军长征中之所以“扩红”成效显著,不仅因为红二十五军大力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扩红”工作,也与红二十五军大力开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群众工作、民族工作息息相关。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扩红”,至少可以为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以下三点启示:

1.必须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和优良传统。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定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全党一起动手,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去做;一定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一定要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

2.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一定要站稳群众立场;一定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定要提高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科学化水平;一定要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一定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

3.必须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

民族工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我国民族问题面临“五个并存”,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党的民族工作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一定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定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定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定要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一定要坚持依法治国。

猜你喜欢
红二十五军苏区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苏区创业致富人
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勤保障研究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