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综合

2019-01-29 06:05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7期
关键词:煤焦油固定床烯烃

煤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工程最新进展

吴秀章

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2012年我国乙烯对外依存度为52.5%。石油和基础化工原料短缺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开发以煤为原料生产低碳烯烃技术,是我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化工基础原料多元化战略的重要途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是世界首套以煤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为主的要产品的工业化项目。介绍了包头煤制低碳烯烃示范工程工艺总流程以及各单元流程工艺特点,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烯烃聚合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详细总结了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工程在建设和生产运行中,取得了5 方面主要创新和进展。(1)制定并验证了世界首套煤制烯烃生产线的总体工艺路线,解决了大型煤制甲醇工艺路线的确定和系统配置问题,开发了MTO 级甲醇生产路线,开发了利用甲醇驰放气生产氢气技术,解决了大型煤化工项目全厂排放及火炬系统集成问题。(2)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核心技术首次工业化,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万吨级中试装置基础上,放大了100 倍,优化了百万吨级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工艺流程、催化剂流态化技术、反再系统工程化技术、催化剂回收技术、反应产物的后处理技术、含氧化物回收技术等。首次开发了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开工及运转技术,实现了甲醇制烯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3)通过对氮氧化物脱除、低温热回收、含氧化合物回收、酸性气脱除等工程实施,开发了世界首套煤基甲醇制烯烃反应产物烯烃分离技术并首次工业应用。(4)开发了C4综合利用深加工技术,用于生产MTBE、1-丁烯、二丙基庚醇等产品,既能为下游聚烯烃装置解决共聚单体问题,同是生产高价值二丙基庚醇,是C4资源得到高价值利用。第五是开发了煤制烯烃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煤制烯烃废水达标排放。还介绍了包头煤制烯烃工程商业化运行情况,3年累计生产聚烯烃159 万t,实现营业收入175 亿元,实现利润31.5 亿元。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商业化运行结果表明,煤制烯烃示范工程运行安全稳定,并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指出煤制烯烃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此项工业化技术的国家,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国际领先地位,对中国降低石油和基础化工原料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4, 33(4): 787-794

入选年份:2016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油技术

姚春雷,张忠清,全辉

摘要: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液体燃料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燃料油质量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我国拥有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并副产大量煤焦油,而国内传统煤焦油加工工艺主要用于生产酚、苯、萘、洗油、粗蒽以及炭黑等,未能充分加工利用,规模偏小且工艺落后,为此,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等利用中低温煤焦油脂肪烃含量较多和环烷烃、芳烃含量较少的特点,开发出加氢等适宜工艺从煤焦油中生产清洁燃料油产品。方法:4 种中低温煤焦油组合加氢工艺技术:(1)预蒸馏—固定床加氢工艺技术,采用蒸馏预处理技术降低原料中的胶质、沥青质和贵金属含量,有利于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转;固定床加氢技术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两段法和加氢裂化—加氢处理反序串联工艺3 种,并优选适合煤焦油特性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催化剂。(2)延迟焦化—固定床加氢技术,采用煤焦油全馏分进料方式,通过热裂化将原料中的胶质、沥青质等生胶前驱物转化为焦炭,然后将轻馏分油作为固定床加氢进料生产石脑油和柴油组分。(3)沸腾床—固定床组合加氢技术,采用FRIPP 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STRONG 沸腾床技术,反应器内催化剂、原料和氢气的剧烈搅拌和返混,使得反应器内部温度均匀,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充分发挥并避免飞温,防止了煤焦油固体杂质堵塞催化剂床层的难题。(4)悬浮床—固定床加氢技术,FRIPP 提出的均相悬浮床技术以及以全馏分煤焦油为进料,将水溶性催化剂分散在原料油中,反应产物中的石脑油和柴油组分进入后续加氢精制及加氢改质工艺,重油馏分循环回悬浮床反应器进一步轻质化。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提出的非均相悬浮床技术则是将煤焦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大于370℃的重油作为悬浮床加氢裂化的原料,生产车用发动机燃料油和化工原料。结果:(1)预蒸馏—固定床加氢工艺可以生产硫含量小于10 μg/g 的石脑油及柴油产品或优质柴油调和组分,当固定床只有加氢精制段时,适用于煤焦油常压馏分油为原料,石脑油产品的芳潜高,硫、氮含量低,可作为催化重整原料;柴油馏分产品十六烷值较低、密度大,只能作为柴油调和组分。固定床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两段法时,煤焦油进料全部转化成石脑油和柴油调和组分,同时柴油产品密度、凝点十六烷值比单独的加氢精制工艺进一步改善。采用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反序串联流程时,避免了煤焦油含氧化合物对裂化催化剂的影响,改善了加氢精制进料的性质,降低了精制进料的加热负荷。预蒸馏—固定床加氢组合技术中预蒸馏过程降低加氢进料的固体杂质、胶质、沥青质和重金属的含量,延长了装置运转的运转周期,液体产品收率可高达93%~96%。(2)煤焦油延迟焦化得到的固定床加氢进料收率约80%,焦炭产率约16%。该工艺把一部分重质煤焦油转化成了轻油产品,但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同时一部分煤焦油转化成了焦炭,没有充分利用煤焦油资源。(3)煤焦油全馏分经过沸腾床加氢后,煤焦油硫、氮含量降低,沸程大幅度前移,甲苯不溶物和残炭含量降低到固定床加氢长周期运转允许的范围,同时饱和了含氧化合物和单、双烯烃等杂质,改善了固定床加氢进料的质量,简化了后续固定床加氢流程,同时具有资源利用效率高,产品质量优良的特点。结论:预分馏—固定床组合加氢技术成熟,适于中等规模的加工装置,过程环境友好,产品质量较高。与低碳含氧化合物抽提等过程结合,会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但该工艺受原料影响较大,原料中残渣含量较多时,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沸腾床—固定床或悬浮床—固定床组合加氢技术还适于较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产品质量较高,过程清洁环保,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流程较复杂,投资及加工费用大。工业应用结果表明,煤焦油加氢生产清洁燃料油工艺技术可行,是合理利用煤焦油资源的有效途径。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3, 32(3): 501-507

入选年份:2016

Dawson 结构磷钨酸铝催化剂的制备、表征 及其催化合成己二酸

曹小华,占昌朝,李水根,等

摘要:目的:己二酸(AA)是一个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6、纤维、增塑剂、高档润滑油和食品添加剂等。现阶段硝酸氧化KA 油(环己醇和环己酮混合物)合成己二酸虽然收率较高(92%~96%)、选择性较好,但存在的设备腐蚀严重,大量的氮氧化物、硝酸蒸汽和高浓度的废酸液污染等不足。Dawson 结构磷钨铝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新型多功能催化材料。为此,开发出以Dawson 结构磷钨酸铝为催化剂,催化30% H2O2(清洁氧源)替代硝酸(强腐蚀性酸)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绿色、环保、高效新工艺。方法:利用复分解法制备出Dawson 结构磷钨酸铝(AlH3P2W18O62·nH2O)催化剂,以30% H2O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了己二酸。采用FT-IR、SEM、XRD、EDS 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反应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重复套用次数等因素对己二酸收率的影响。结果:自制Dawson 结构磷钨酸铝催化剂FT-IR 主要吸收峰出现在1091.1(P—Oa)、966.1(W=Od)、915.7(W—Ob—W)、783.5(W—Oc—W),XRD 衍射峰主要集中在2θ=7°~9°、14°~20°、24°~30°、33°~37° 4 个区间内,均表明铝离子并未进入杂多阴离子内界,只是作为抗衡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外界,对杂多阴离子的一级结构没有实质的影响,仍保持Dawson 结构。但铝离子取代质子后,部分化学键强度发生变化,导致FT-IR 收峰的位置发生了一定的位移,X 射线衍射峰存在一些差异。从SEM 照片可以看出,Dawson结构磷钨酸呈现规则的酵母状,而AlH3P2W18O62·nH2O呈比较规则的球形(部分发生了团聚),表明铝离子取代对杂多酸催化剂的3 级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从EDS谱图观察到Al、P、W、O 4 种元素谱峰,其相应原子个数比约为1∶2∶18∶62,与AlH3P2W18O62·nH2O 分子式中各元素原子比理论值基本相符,证明具有Dawson结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己二酸收率影响大小依次为:D(反应时间)>B(催化剂用量)>C(反应温度)>A(30%H2O2用量)。优化实验条件为A1B3C3D3,即催化剂用量 0.6 g(占环己酮质量分数7.6%),30% H2O236 mL,n(环己酮)∶n(30% H2O2)=100∶450,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6.0 h。通过3次平行实验,己二酸平均收率为91.4%。催化剂重复使用5 次,己二酸收率仍可达72.3%。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己二酸收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1)随着催化剂重复套用次数增加,溶脱损失的AlH3P2W18的质量增加,活性中心数减少;(2)催化剂表面积炭造成活性位减少;(3)络合物催化剂活性结构或价态发生了变化,引起催化剂活性下降、稳定性变差。分别与文献报道的H6P2W18O62·13H2O、H6P2W9Mo9O62·24H2O、H3PW12O40· nH2O、LaPW12O40、H3PW12O40、H3PW12O40/SnO2-La2O-高岭土、Na2WO4·2H2O、[CP]HWO4催化合成己二酸优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用AlH3P2W18O62·nH2O 作催化剂时AA 收率最高,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较好。结论:利用复分解法制备出磷钨酸铝(AlH3P2W18O62·nH2O)催化剂,FT-IR、XRD 及EDS 分析可以确定其具有Dawson 构型。SEM 照片显示其呈比较规则的球形。AlH3P2W18O62·nH2O 催化合成己二酸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反应体系无需溶剂或相转移剂、AA 收率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来源出版物:化工进展, 2015, 34(4): 1014-1018

入选年份:2016

木质素慢速热解机理

程辉,余剑,姚梅琴,等

摘要:目的: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紧张,生物质的热转化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的关注。利用热重与红外光谱分别对升温过程中质量和残余物的官能团变化分析,推导以木质素为代表的生物质热解反应机理与动力学,为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惰性气氛保护下,测试木质素的失重曲线,结合红外光谱对典型失重温区热解残余物分析,剖析了木质素的慢速热解机理;并利用不同升温速率的木质素失重曲线,采用Flynn-Wall-Ozawa 方法,分别求算其反应活化能,验证典型温区内不同热解机理存在的可能性。结果:分别在2~30℃·min-1的升温速率,氮气气氛下,木质素失重的微分(DTG)曲线在200~600℃区间表现为多个反应过程复合,DTG 曲线峰型对称性差;而在700~800℃区间,反应相对单一,峰型尖锐。分别对程序升温过程中典型温度下残余半焦进行红外分析可知,在温度低于120℃时主要发生木质素中自由水的蒸发过程,当温度从120℃升至200℃时,除自由水继续脱除外,复杂的木质素结构慢慢发生变化、少数苯环周围所连接的长的碳链断裂、取而代之的是短的化学键连接在苯环周围形成相对较小的木质素分子。在200~400℃的升温范围内,苯环周围连接的一些官能团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挥发性的不饱和C=C 键。官能团的断裂和重组同时发生,而且强度变化幅度更大。在400~585℃,半焦中脂肪族C—C 伸缩振动强度逐步变弱,而C—O—C 建伸缩振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这说明继续升温导致了木质素中原有的碳氧醚键脱离出来而后发生裂解反应,且不饱和的碳碳键化合物有增加趋势。从热解反应开始到反应温度为585℃的过程可知,热解过程中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固体产物新检测出的官能团中出现了脂肪族的C—C,C—O—C,C—H 等,而原有的官能团如芳香族的—OH,C—H 减弱,CH3O—和C—C 键消失。说明木质素的热解过程中苯环上连接的许多官能团发生生断裂、重组或直接形成新的化合物(气体和焦油),或是残留在半焦中,使得官能团的种类和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当继续升高温度至880℃时,芳香环发生断裂重组,生成了更加牢固稳定的多核芳烃聚合物,并进一步重组成无定型炭。简言之,当温度低于700℃时,主要发生苯环周围化学键的断裂脱出;当温度超过700℃时,芳香族化合物在苯环周围化学键断裂的挥发的同时,苯环键发生聚合反应,形成新的多核芳烃化合物与无定型炭。根据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曲线,采用Flynn-Wall-Ozawa 方法求算120~600℃和600~1000℃两个主要温区的反应活化能,得出低温热解阶段活化能在62~66 kJ·mol-1,高温热解阶段活化能在126~ 143 kJ·mol-1,在文献总结的生物质慢速热解反应活化能范围之内,验证本实验对热解过程的划分与机理的推测。结论:根据木质素慢速热解的TG 分析与不同温度段热解残余物的红外分析结果,提出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分为自由水的挥发,苯环周围的弱价键断裂和苯环断裂3 个基本阶段。利用Flynn-Wall-Ozawa 法求算的热解过程苯环周围弱价键断裂与重组挥发的活化能为64 kJ·mol-1,苯环断裂聚合成炭的活化能为132 kJ·mol-1,进一步证明了木质素热解分阶段进行的特征。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3, 64(5): 1757-1765

入选年份:2016

载体改性对Cu/B/Al2O3 结构及其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性能的影响

孙培永,贾长斌,罗学清,等

摘要:目的:醋酸仲丁酯催化加氢制备仲丁醇是利用炼厂低值混合碳四制备高价值甲乙酮的核心步骤,而具有高选择性和结构稳定性的铜基催化剂的设计是上述加氢反应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分别采用NiO、MgO 和CaO 对Cu/B/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不同氧化物改性对Cu/B/Al2O3结构、酸碱性及其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氧化物和拟薄水铝石在适量10 wt%的硝酸水溶液中混合揉捏均匀后挤条成型,540℃空气焙烧后即得到氧化物改性的载体。随后采用分步浸渍的方法分别负载硼和铜,300℃氢气气氛还原后即得到不同氧化物改性的Cu/B/M/Al2O3(M=Ca,Ni,Mg)催化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采用氮气物理吸附方法进行测定,酸、碱性分别采用NH3程序升温脱附和CO2程序升温脱附进行测定。其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反应的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在温度为225℃,原料空速为0.5 h-1,氢油体积比500/1 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评价,反应后催化剂表面沉积的有机物采用热重-差热进行定量。结果:载体γ-Al2O3采用金属氧化物改性对Cu/B/Al2O3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以NiO 进行载体改性有利于提高金属Cu 的分散度,但酯加氢反应中酸催化产物和烃类的选择性较高,分别达到44.9%和38.1%;(2)以MgO 进行载体改性能够减少催化剂表面的强酸性位点,提升加氢产物的选择性,但醋酸仲丁酯的转化率较低(59.1%)并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持续降低;(3)采用CaO 进行载体改性不仅能够消除载体表面的强酸性位点,提高仲丁醇的选择性并抑制有机物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2.4%),而且能够促进金属铜的分散,实现高的(99.6%)醋酸仲丁酯转化率。结论:采用不同金属氧化物进行载体改性能够显著影响 Cu/B/Al2O3催化剂的结构、酸碱性及其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制备仲丁醇的反应性能。NiO 改性无法有效降低载体表面的强酸性位点且在反应中易还原为金属镍,导致了较高的酸催化产物和低碳烷烃的选择性。采用碱土金属氧化物进行载体改性能够消除载体表面的强酸性位点并提高仲丁醇的选择性,但MgO 的引入不利于金属铜的分散且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较差;CaO 的引入不仅能够促进金属铜的分散,补偿电子从Cu 向B2O3的部分转移,提高催化剂的酯加氢反应活性。尽管Cu/B/Ca/Al2O3催化醋酸仲丁酯加氢反应的反应机制和长周期运转稳定性有待深入研究,但上述初步结论将为其他酯加氢反应中铜基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方法借鉴。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6, 67(4): 1313-1324

入选年份:2016

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与其静态稳定性间的关系

张勇,赵庆新,李化建,等

摘要:目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静态稳定性是其工作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其顺利安全应用存在重要影响。随着对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重视程度的提高,需要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表征方法来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流动时间、扩展度)及其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的相关预测模型来对其静态稳定性进行表征。方法:设计了不同水胶比(0.35,0.36,0.37,0.38)、减水剂用量(1.3%、1.5%、1.95%、2.1%)、含气量(≤3%、(5±1)%、(7±1)%、(9±1)%)、骨料最大粒径(5~10 mm,5~16 mm,5~20 mm)、骨料集配((5~10 mm∶10~20 mm):3∶7,4∶6,5∶5,6∶4,7∶3)及骨料体积分数(0.28,0.30,0.32,0.34)的自密实混凝土,测试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的静态稳定性指标及其流时间和扩展度,采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和扩展度分别与其静态稳定性参数间的关系;采用数值拟合的方法量化了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和扩展度分别与其静态稳定性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综合比较;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含量分别为0%、20%、30%的自密实混凝土验证了该表征过程的正确性。结果:(1)从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与其静态稳定性间的关系可发现,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时间与其静态稳定性无量纲参数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当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发生突变时,其流动时间存在临界值;另外,随流动时间延长,其与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相关性越来越强,即T500、T600和Tfin对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敏感性依次递增;(2)从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与其静态稳定性参数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扩展度对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亦存在临界值,当其扩展度超出该值后,自密实混凝土良好的静态稳定性会急剧下降;(3)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和扩展度与其静态稳定性参数间的数值拟合及综合分析、验证可发现,当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至少满足 5.3 s≤ T500≤20.0 s,12.1 s≤T600≤46.4 s,35.7 s≤Tfin≤63.7 s和550 mm≤坍落扩展度≤715 mm 中的3 项时,可判断其静态稳定性良好。结论:自密实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与其静态稳定性间存在良好相关性,且当自密实混凝土静态稳定性良好时,其流动时间和坍落扩展度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轻微波动,同时延长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时间或减小坍落扩展度均有利于其静态稳定性的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时间越长,其对静态稳定性敏感程度越高;当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工作性能至少满足5.3 s≤T500≤20.0 s,12.1 s≤T600≤46.4 s,35.7 s≤Tfin≤63.7 s和550 mm≤坍落扩展度≤715 mm 中的3 项时,可判断其静态稳定性良好。

来源出版物:硅酸盐学报, 2016, 44(2): 261-267

入选年份:2016

CuO/ZnO/Al2O3 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性能与动力学研究

万宇,周志明,程振民

摘要:目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因其能在较低温度(473~573 K)下获得高纯度的H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源的制备方法。现阶段使用最广泛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催化剂是Cu 基催化剂,尤其是CuO/ZnO 和CuO/ZnO/Al2O3,他们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然而,对于Cu 基催化剂的活性与Cu 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研究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CuO/ZnO/Al2O3催化剂的结构性质和催化性能,探索催化剂的构效关系,阐明催化剂活性与Cu 比表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CuO/ZnO/Al2O3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X 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2O 滴定、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利用实验室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进行了评价,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473~543 K 和0.1 MPa;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关联。其次,将一定量的ZrO2或CeO2引入到CuO/ZnO/Al2O3中,考察了ZrO2和CeO2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优选的Cu 基催化剂,进行了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本征动力学研究。结果:通过对CuO/ZnO/Al2O3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分析发现,CuO/ZnO/Al2O3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与其比表面积和Cu 分散度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Cu 的比表面积。在各个反应温度下,CuO/ZnO/Al2O3的活性均随Cu 比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并呈近似的线性关系。ZrO2助剂对CuO/ZnO/Al2O3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与CeO2的不同,前者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CO 浓度也随之增加,而后者尽管使催化剂的活性略微下降,但是CO 选择性也显著降低,这对于后续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更为有利。对CuO/ZnO/CeO2/Al2O3催化剂上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表明,提高反应物空速和H2O/CH3OH 摩尔比有助于降低产品气中的CO 浓度。Langmuir-Hinshelwood 型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产品气中CO 和CO2摩尔流量的实验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3%和1.7%。此外,反应动力学模型中所有参数的估值在95%的置信区间内均可信。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水汽变换反应和甲醇分解反应的本征活化能分别为 93.185.1 和116.5 kJ·mol-1。结论:针对CuO/ZnO/Al2O3催化剂上的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研究发现催化剂活性与Cu比表面积呈近似的线性关系,突显出Cu 比表面积的重要作用,这为后续高性能Cu 基甲醇水蒸气重整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指导。

来源出版物: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2016, 24(9): 1186-1194

入选年份:2016

猜你喜欢
煤焦油固定床烯烃
用于等温固定床的甲烷化催化剂制备方法
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中烯烃结构及其加氢性能对重汽油馏分辛烷值的影响
新一代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实现工业转化
甲醇制烯烃分离流程现状及发展
煤焦油加氢转化技术
活性物质分布对镍基载氧体固定床化学链燃烧的影响
陶瓷行业煤焦油处理处置方法探讨
煤焦油加工腐蚀机理及防腐技术探讨
煤焦油加氢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