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温病学教学方法探微※

2019-01-29 04:3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温病伤寒论理论

曾 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61)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基本理论的灵魂、根基所在,对学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有着重要地位,对培养中医高级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的温病学,是一门具中医基础与临床双重性质的学科,在夯实中医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热性病的诊断治疗中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伤寒论》中所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比温病学更广泛,《温病学》也较之《伤寒论》难学,所以对温病学的学习不及《伤寒论》的学习《温病学》兴趣浓厚。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更好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内化,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是我们在教授温病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寻求创新的关键方向。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其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学、治疗学的内容为其它各科打下基础,并且其理论和经验有效的指导着临床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辨证论治,也为内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提供理论和临床指导[1]。这样一门具备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经典学科,内容丰厚浩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更好掌握温病学的知识。

1.2 能力目标 (1)辨证分析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温病学上篇温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辨证、诊法、治疗,以及中篇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等各病,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熟练运用于临床外感热病的辨证治疗中,将书本的知识迁移于临床实践。(2)中医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对温病学系统的学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温病病证局部和整体的一体观,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具备温病特色的思维能力,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培养高阶思维能力。(3)知识拓展能力:为了将书本的知识更好的内化,理论与实践更完美的结合,学生可通过阅读相关古籍、现代书刊杂志,以及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跟师抄方中与温病相关典型医案,查找并获得与本学科相关联的教科书以外的知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中医热情:通过温病经典案例分析,以及师生换位教学法,即由学生讲解收集到的典型医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建立“读经典-做临床”的良性循环,坚定学习中医的信念,增加学习中医的热情,树立中医人的思维。(2)培养被动灌输到主动渴求的意识:通过对比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启发式、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温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温病理法方药能解决临床上多种西医无法解决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自发的想学好本门课程,学好中医,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3)培养良好师生、生生关系:师生换位、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辅导答疑等教学手段的开展,在巩固学习本门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中医思维,并且增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团队协作、团结友爱的情感,也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加强学生与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学情分析

2.1 知识结构 温病学开设于大学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系统学习过中医基础课程及部分中医经典等课程,已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医知识较为扎实。针对学生知识结构良好的情况,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章节的特点,结合中医古籍及现代研究,加深、拓展本章节的教学内容。

2.2 学习兴趣 学生在临床跟师或见习实习的过程中,看到的更多是老师运用伤寒论中经方治疗临床杂病的成功案例,在与学生课后交流中发现,学生对《伤寒论》学习兴趣很深厚,对温病学的学习热情较之《伤寒论》有所欠缺。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温病经典案例,如上世纪蒲辅周用白虎汤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临床实例,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温病的理论及方法可以治疗临床上多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病,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温病学是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挥,增加学生学习温病学的兴趣。

2.3 学习方法 在温病学上篇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框架中。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两大精髓,要掌握中医的精髓,靠死记硬背是无法掌握要领的,必须将学生的“死学”转换为“活用”。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启发、联想、对比等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领悟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除基本知识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中医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中医知识体系的完整构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知识转化能力。

3 教学方法

在温病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更好的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综合运用以下策略方法:

3.1 分组管理法 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8人。在教学中穿插分组讨论、组织汇报、组间辩论、组间竞赛、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

3.2 任务驱动法 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跟师过程中或阅读名家医案时,收集整理与温病相关的临床病案,使学生无论在抄方,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更集中,更有目的主动学习。

3.3 易位教学法 将小组收集整理的案例,合理穿插安排于相关教学内容中,以学生为讲授主体,各小组积极讨论,老师最后点评,让学生独自完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备课、书写讲稿、现场讲解、答疑反馈等教学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加深温病学理论理解的同时,系统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中医素养,并且联络增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3.4 案例教学法 在温病教学中合理引入病案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各组分别发表意见,进行辩论与交流,最后由主讲教师总结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3.5 互动教学法 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及时有效的给予授课教师回应和反馈,有赖于主讲老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节奏把握和控制,适时的提问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紧跟老师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3.6 图表演示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表格进行归纳总结,或通过画图配合讲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温病理论,掌握温病知识。

3.7 联系对比法 面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开设的温病课,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与前面所学科目中相类似或相重复的内容,通过与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科目相联系,与同为外感热病的《伤寒论》对比,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理解温病与内伤杂证、伤寒的不同,更好的掌握温病特点,夯实中医知识。

3.8 模拟教学法 在温病学的课堂教学中,模拟临床诊疗真实环境,“SP病人”(由学生扮演病人)主诉主症后,通过学生扮演的“医师”对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诊疗,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辨证论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系统完整的训练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3]。

4 辅助教学

4.1自主学习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并且提供学习资源,如参考书:叶天士《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等。

4.2 辅导答疑及课后作业 课后提供给学生手机号、QQ号、邮箱,便于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尽快给予学生解答。每一章教学内容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并记入形成性评价。

4.3 单元测验 在讲解完一个章节内容后,安排随堂小测验,测验后由学生参照答案互相批改,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4.4 知识竞赛 温病学上篇知识学习后,安排同层次班级间或班级内部进行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调动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环节。

5 教学总结

在温病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相结合,不但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也能促使教师更好的教。

1)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加学习兴趣。(1)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小组讨论、总结引导、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联合运用,语言讲解配合动作演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温病理论的学习,巩固所学知识。(2)提高辨证能力:通过收集病案、查阅资料、书写讲稿、小组参与讨论分析、组间辩论,以及课堂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中医外感热病的辨治能力,提高中医思辨技能,训练中医专业素养。(3)增加学习兴趣:分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都很好的联络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感情,并且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2)有利于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综合能力。(1)提升业务水平:温病学是一门基础临床课,在传授经典理论同时,还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势必要求教授经典科目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只有自己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才可能让枯燥乏味的经典课,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临床互相促进,增加学生学习经典、学习中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医热情和中医思辨能力。(2)加强综合能力: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更好的讲授理论知识,拓展学习课堂、学习局限。要求授课老师不断加强计算机技能,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根据教学环节制作动画,插入图片演示,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专注学习。另外,口头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温病伤寒论理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温病教学中应用“以纲带目”教学法的探讨
《温病条辨》脉诊探蕴
《伤寒论》中甘草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