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楠 黄 泳杨 路 曲姗姗 钟 正 张继苹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混合式教学,是指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新模式[1]。混合式教学旨在以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桥梁,将学生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其核心环节是“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2]。线上教学充分调动了学习过程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线下教学则需要教师发挥引导、启发、掌控的主导作用[3]。因此,在学生完成了线上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在线下学习中的参与和指导也是重要环节。
经络腧穴学课程是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的主干课程,是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所主病症,掌握腧穴的归经、定位及主治功效,用以指导辨证施治,为临床实践打好基础[4]。
对于经络腧穴学的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学,以观看短视频为主要形式[5]。经络腧穴学学习平台设计遵循“知识碎片化、游戏情景化、考核全程化”的组织建构逻辑[4]。在网络课堂上,学生们可自由安排上课地点,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交流、讨论分析疑难问题、提交作业,老师则是在线上指导学习、答疑及批改作业等等。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线上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线上教学中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仍有欠缺,在线上提出的问题也没办法全部解答,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能非常深入,单一线上教学还远远不够[6]。因此,在线下见面课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高效教学模式。
笔者在初步混合教改实践中,就教师线下教学见面课组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如下。
1.1 知识系统化 在线上教学中,主要是基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或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平台的学习,知识点相对碎片化,以一个短视频来体现。很多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知识点掌握的很好,但是缺乏系统性,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建立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7]。在经络腧穴学的教学中,如果把一条经上的腧穴比作一个个的文字,这条经就是一句话,而整个经络系统就是一个故事。如果线上自主学习的任务是认识这些字,那么线下见面课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这些文字串联成一句话,最终的学习目标就是理解这个故事。
以手太阴肺经为例,本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从气管、喉咙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从胸前沿上臂内侧前缘(天府、侠白)下行,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其腕后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知其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上肢病证。课上如此梳理,学生自然而然就把手太阴肺经的循行特点与本经腧穴联系起来了。1.2解决疑难问题 线上学习将学生变为主动学习,但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点产生疑问。此外,线上学习是兴趣驱动的碎片化学习过程,学生无法辨别重点知识点。因此,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讨论,对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如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中的腕横纹的定位。腕横纹属于活动的体表解剖标志,常用于前臂及腕关节附近的腧穴的定位及前臂经穴的纵向距离的确定,如太渊、内关、骨度分寸定穴法中前臂的长度。但是大多数人有2~3条的腕横纹,而且目前的教材并没有明确提出应当以哪条为标准进行腧穴定位,因此学生在寻找腧穴时会有疑问。临床治疗中,为方便针刺治疗,多以骨节和肌腱为标志进行定位,即大多角骨的桡侧下缘取太渊穴,豌豆骨的桡侧取神门穴,两筋之间定大陵穴等。学生在书本上找不到答案,老师解答,事半功倍。
又如腧穴名称的记忆中,学生对与生僻字学习常有困难。但腧穴的名称均有一定的含义,《千金翼方》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历代医家以腧穴所居部位和作用为基础,结合自然界现象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腧穴命名。了解腧穴命名的含义,有助于熟悉、记忆腧穴的部位和治疗作用[8]。以颧髎穴为例,颧即颧部,髎即骨隙,此穴在颧部骨隙中,故名曰颧髎。课堂上简单一提,学生对颧髎穴的定位印象更加深刻。
1.3 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完成线上自主学习后可能会忽略复习及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内化。因此,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就显得非常重要[9]。教师在线下授课中,应当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 (视频、图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熟悉语句及歌赋,加深学生对与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趣味性。
如在学习“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及其各自归经时,学生可以结合以下歌诀进行记忆:“三小姐大胆,入门进宫开会”。定位上,由上到下依次是耳门、听宫、听会,即“入门进宫开会”;归经上,三穴分别属三焦经、小肠经、胆经,即“三小姐大胆”。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耳前三穴的归经定位学习就变得妙趣横生,对于本知识点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1.4 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高 经络腧穴学在一定意义上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习的奠基石,也是临床能力培养的第一步。而且课程中设置中也以临床常用穴位为主,无疑是为后期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打基础[10]。因此,在线下见面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进行教学。可以列举一些经典的临床案例,或者布置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图书馆,查找运用腧穴治疗某些疾病的相关的报道。
如在学习至阴穴时,可以设计一个“胎位不正”的病案,设置如下问题:“现代医学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胎位不正?现代医学治疗胎位不正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是什么?针灸治疗胎位不正可以选用哪些穴位?至阴穴属哪条经?至阴穴如何定位?为什么名曰“至阴”?至阴穴为什么能治疗胎位不正?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如何操作?有何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多层次,知识体系更丰满,同时促进学生综合临床技能的拔高,为其后临床技能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是指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利用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11]。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流程中的“先教后学”顺序转变为“先学后教”,实现了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从而促进教学绩效的最大化。
随着“爱课程”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与推广,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等到正式上课时,再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实现混合式教学。既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2-13]。
如在对十四经循行及腧穴进行梳理时,以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将学生分为十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条经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定位展示,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平台自行复习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定位方法。在正式见面课时,请学生对本组负责的一条经的循行路线和腧穴定位展示,并请各组之间相互检查,纠正错误,同时对常见错误及难点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十四经循行规律及取穴技巧,课程完毕后利用平台自行组卷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如此一来,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老师”转移到“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质量[14]。2.2腧穴SP教学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训练可以模仿临床病人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临床技能考核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人。标准化病人又被称为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SP常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教学及实践评估中,也常用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态度[15]。目前,SP教学被广泛运用于国内外各个专业的临床教学与评估,而且大量实践表明,较传统教学方式而言,SP对于提高学生交流技巧和强化查体技能是非常有效的[16-17]。
在经络腧穴学的教学中,熟练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非常关键。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是在自己或者是同学的身体上进行点穴操作,而运用SP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腧穴定位的学习效率[18]。经络腧穴学的SP教学首先由辅导教师主持SP培训,SP培训的内容是腧穴归经、定位、主治及注意事项。点穴过程中,SP配合学生所点穴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位和姿势,点穴完成后,由教师和SP组成讨论小组,按照严格、统一的规则,对每一位学生的点穴情况进行评估,指出不足,纠正错误。面对统一标准,学生对腧穴的定位掌握程度得到了公平、公正的反映,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点穴实操 考虑到经络腧穴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往往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在课程设置中,每个单元都专门安排了对应的训练性实验。即先将学生两两组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课前线上线下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点,在同组同学身上互相描画出对应经脉的循行路线,同时找到本经全部腧穴,进行描点。学生如果有疑问或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完成描画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指导、纠正及点评,提醒学生在临床实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常见错误,归纳总结。这样一来,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巩固了理论知识。
2.4 模拟执业医师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是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从医的行业准入考试,也是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水平[19]。且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分为技能考核和综合笔试两个部分组成,对于实践技能考核未通过者,无法笔试。实践技能考试中的第二站即中医基本操作,其中针灸学内容在本站操作内容的40%左右,常用穴位的考核更是历年必考环节[20]。
因此,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应当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机结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除了在线上各单元测试中增加历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书面考试中融入简单的临床案例,增强学生对腧穴的综合学习及运用能力,还可以设置模拟执业医师考试,如在操作技能考核中设置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本操作模拟环节,参照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使学生提前熟悉执业医师考试。
2.5 任务学习 教师还可采取任务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腧穴学教学为例,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书本、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归纳比较特定穴,如比较所有名字带“风”字的腧穴。在正式见面课中,以任务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归纳更多。赛后教师对这些带“风”字的腧穴进行总结,特别是风池、风府、风门、风市4穴,这4穴均善治风疾,且均常用于治疗外风,如风邪引起的遍身瘙痒。而风府、风池也是治疗内风的常用穴,对于眩晕、中风有很好的疗效。如此一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1 教师为主导 混合式教学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考虑到经络腧穴学的课程设置特点,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重点难点的规划、思路指导、增强兴趣三个方面。在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学习指导中,教师应当起到“点灯人”的作用。
以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的学习为例,本经腧穴共67穴,学生难免会望“穴”生畏,而且67穴中许多穴位并非常用穴位。因此,教师可根据腧穴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将腧穴分为重点腧穴与一般腧穴,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腧穴,引导学生有侧重地学习和记忆。此外,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表现在主持疑难问题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亦可运用各类多媒体技术及课堂小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共同学习 对比传统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常常能够就课程学习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这说明他们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思考[21]。但如果学生的提问,教师也不会,该怎么办呢?我们的经验是,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共同探讨,一起解决问题。曾有学生提出:教材上描述章门穴的定位是“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但在实际操作时找到第十一肋非常困难。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查阅各类临床经验,发现“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与“屈肘合腋时,肘尖之下”差不多,与人体模型比对也成立,因此临床取穴方便多了。如此师生共同学习,问题迎刃而解。
3.3 时间的掌控 混合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特别是每位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差异,在自主学习后,每个人都会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有效地组织、高效地运用有限的课堂见面时间,点面兼顾,是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的又一难点。而且《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知识点也较多,掌控课堂教学时间显得更加重要。
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问题,教师可以重点解答被提及较多的和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或QQ等移动通讯,鼓励学生在这些平台上讨论,必要时由教师出面解答。如此一来,既能有效地组织、高效地运用有限的课堂见面时间,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络腧穴学的混合教学改革中,核心环节是“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线下教学中应当注重知识系统化、解决疑难问题、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高。教师可以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如翻转课堂、腧穴SP教学、点穴实操、模拟执业医师考试及任务学习。当然,混合式教学的线下课堂教学应当以教师为主导,掌控好教学时间分配,保证教学质量。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如果无从解答,也应当保持终生学习、共同学习的心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师生共同努力,推动经络腧穴学的混合教学改革,促进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