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才
(1 江西中医药大学歧黄国医书院,江西 南昌 330025;2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姚梅龄传承工作室,江西 南昌 330025)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1-2]。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1-2]。
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近20年来亚洲地区的NAFLD患病率增长迅速,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区的成人NAFLD患病率约为15%。NAFLD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但NAFLD本身可能较内脏性肥胖更能预测危险因素聚集。即使是体质量正常的NAFLD患者,随访6~15年的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病率仍显著增高。目前,NAFLD的治疗没有针对性的药物,主要是健康宣教、改变生活方式及一些针对伴随疾病或并发症的药物或手术治疗[3]。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可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多伴有超重、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表现[4],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古籍里并没有脂肪肝的病名,按照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胁痛”“肝着”“痰浊”“积聚”等范畴。
大多数NAFLD无症状,20%发展为慢性肝脏炎症;该病与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5],无论代谢综合征是因、还是果,NAFLD常与一个或多个代谢综合征相关表型共同发生。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6],NAFLD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变化研究,NAFLD的发生不仅与脂代谢障碍有关,而且与年龄、性别以及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7]。急性脑卒中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这一组综合征在临床脑卒中患者中常合并存在[8],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都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9],而痰湿体质是它们的共同中医病理基础[10]。
依据2012年卫生部印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以下 8项[11]:(1) 高血压病史 (血压≥140/90 mm Hg) 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 房颤和心瓣膜病;(3) 吸烟;(4) 血脂异常或未知;(5) 糖尿病;(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为每周锻炼≥3次,每次≥30 min,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7) 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26 kg/m2);(8)有卒中家族史。在这8项中,有多项是与代谢综合征诊断各组分相同或相近。综上可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诸多疾病相互之间密切相关,而NAFLD尤其居于中间重要环节。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达200万人,发病率高达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12]。
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良生活方式这几个方面[13]。在临床体检中,常常在发现高血糖、高血压之前就已经检查出有脂肪肝的存在。因此,在脑卒中发病前积极干预其相关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针对NAFLD的干预,阻止其进一步发展及相关疾病的产生,是将预防介入时机前移的重要一环。
“逆针灸”一词首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之四十五·养小儿候》:“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明代高武《针灸聚英》对“逆针灸”一词有了明确的解释,即“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阐明了逆针灸的概念,是指在机体健康无病、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轻浅之时,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增强机体的抗病与应变能力,从而促进健康、强壮延年、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损害程度[14]。
“治未病”一词首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2) 欲病施治,防微杜渐;(3) 已病早治,防其传变;(4)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这其中的内涵包括,疾病已经存在,及时防止或阻止疾病的蔓延、恶化和转变,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病邪进入人体以后,根据脏腑、经络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会发生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浅到严重的变化。而能否把握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及时截断疾病传变的途径,减少疾病对人体的损害同样是衡量医术的重要标准[15]。《伤寒论》[16]中也有已病防变,预先用针刺调治的方法:“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逆针灸作为治未病的重要手段,是根据《内经》治未病原则,结合经络腧穴理论而设立的一种极具针灸特色的扶助正气、调整阴阳的具体方法[17]。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理念。
手足十二针[18]是近代已故著名针灸学家王乐亭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定型的经验处方。该方的配伍采用手不过肘,足不过膝的“五输穴”,是以整体调节来促进全身及脏腑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五输穴”是临床医师最常使用、安全有效的要穴。王老从66个输穴中,精心选择有特殊作用的六个腧穴组成“手足十二针”用来进行整体调节。其组方为: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气和血,清热开窍之功能。常用于高血压及中风前驱症、脑血管病后遗症、中风偏瘫,周身关节肌肉疼痛、四肢麻木。现代临床还用于脑梗死[19]、偏头痛[2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1]。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等腧穴对NAFLD的相关发病机制具有干预作用[22-24],阳陵泉为少阳合穴,合主气逆而泄,且合穴是经气流动盛大的部位,NAFLD应用胆之合穴,使其能够脏病还腑,阴病出阳。足三里、合谷、曲池均为阳明经穴,选取阳明经多气多血的腧穴,从而激发整个机体的气血阴阳恢复平衡。
中医临床研究进展表明,NAFLD的病因病机以湿痰热瘀为标,肝脾肾亏虚为本,这与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不谋而合。多数医家认识到NAFLD存在湿痰内蕴,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的实质性病变易涉及血分,即使湿痰也易蕴结血分为病从而引起瘀热内蕴,正如研究者[25]基于疾病临床典型证候分析,并运用“以方测证”的病机研究方法,结合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立法的祛湿化瘀方对NASH的临床疗效及基础研究成果,提出“瘀热蕴结于肝”是NASH的基本病机。因此,此类肝病已涉血分,选穴只限于气分则效果欠理想。选择能够通气活血的针灸方案则更加贴近疾病基本病机。实验研究表明[26-27],电针早期干预对NAFLD的改善作用优于晚期干预。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针灸“治未病”的特点。因此,基于治未病理念,运用逆针灸思维,考虑疾病发展的一般趋势,将针刺干预措施介入时机前移,采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前后相关病证的、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气和血,清热开窍之功能的“手足十二针”,用来治疗NAFLD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个体体质差异,每个腧穴使用不同的补泄手法,或选加1~2个腧穴以更契合病因病机,例如阴虚质者曲池用泻法,余用补法;痰湿质者加泻丰隆穴,小补足三里穴,余用泻法。
王某,男,33岁。身高1.65 m,体质量76 kg,BMI 27.9 kg/m2。既往有脂肪肝病史3年,无饮酒史。2016年9月29日就诊,自诉身困乏力,肝区隐痛,口苦,食欲可,食量偏少,稍食即饱,饿时心慌;无厌油、恶心。无怯寒恶热;运动较少,汗出较少;睡眠多梦,常熬夜;小便正常;大便日3次,量不多,色淡黄,成形,不挂厕,无不尽感。舌胖大偏淡,苔黄腻,两侧白浮沫。脉略弦缓涩,右偏细,左关旺。血清生化检查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02 U/L,谷草转氨酶 (AST) 58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73 U/L,三酰甘油(TG) 3.27 mmo/L,肝脏彩超提示中-重度脂肪肝。排除甲乙丙肝病毒感染。西医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轻度肝炎);中医辨证:脾虚肝旺,湿痰热内蕴。予手足十二针加丰隆穴(双侧),泻丰隆穴,小补足三里穴,余用泻法,用捻转补泻法。隔日1次(每周3次)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 min,共行针3次,其中进针得气后第一次行针,开始留针,15 min后行针1次,再过15 min后第三次行针,稍停,出针。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复查,2017年1月7日血清生化检查提示:ALT 37 U/L,AST 27 U/L,GGT 27 U/L,TG 2.0 mmol/L,肝脏彩超提示轻-中度脂肪肝。结果说明肝脏炎症已消退,脂肪肝程度减轻。患者自诉无明显不适,继续予手足十二针治疗,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泄法,具体方法如前。坚持治疗满6个月,肝脏彩超提示肝脏脂肪浸润,肝功能、血脂均正常。本例病人长期缺乏锻炼,并且熬夜较多,导致痰湿停滞,脾不运化,日久郁而入血分化热。治疗须扶正驱邪,调气和血,选手足十二针,另加丰隆化痰以治之,坚持治疗半年而取得良好疗效。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NAFLD/NASH标准化治疗方案[28],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当前的针刺治疗方案多数限于按照腧穴主治功能选择足三里、丰隆等腧穴,尽管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提示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医治疗理念之一的“治未病”思想。逆针灸是古代医家提出的针灸治未病手段,根据现代中西医研究的提示,NAFLD、代谢综合征、脑卒中等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中医病因病机具有相当的重合性与相关性。选择名老中医成熟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前后相关病证的方案,其具有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调气和血的功用,用来治疗NAFLD,能够很好地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疾病风险因素,对防治代谢综合症、脑卒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治疗方案已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以评价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