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浸润式”思政教育的路径创新

2019-01-29 03:10田硕徐州工程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课程

田硕 徐州工程学院

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与晦涩难懂的专业课相独立是高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阻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面临挑战。归因于高校不能科学的运用教学渠道,未能实现基于思政教育的各学科协同发展。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指出高校要充分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1]。“浸润式”思政教育模式将“传道、授业、解惑”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相融合,实现文化知识教育和价值观念教育的协同效应,与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不谋而合。

一、党史国情教育,发挥课程浸润担当

让学生接受党史国情教育的熏陶,需要发挥课程的浸润担当。在追忆浴血奋战得解放的历史中牢记使命,在温故披荆斩棘成大道的改革中激励新人,在传承筚路蓝缕向今朝的文化中积蓄力量。

(一)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社会思潮多元化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交锋,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深刻影响,只有将红色基因注入青年学生的灵魂,才能让学生在时代变迁中自觉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因此,学院应强化红色教育,以较高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提供教材。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将红色资源的价值意蕴融入思政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多样化的途径推动“浸润式”思政教育的探索[2]。通过作品扩大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在党员日开展有益的活动、搭建红色教育网站提供专栏等,能够使红色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二)记录改革步履,逐梦时代潮头。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却因缺少时代变迁的对比,难以获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觉悟。因此,让学生了解锐意进取四十年里的成就,组织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思政教育课程不可或缺。将改革开放融入思政教育体系,需要学院与教师重视课程环节的实操层面,以横纵对比的案例来彰显改革开放的历史突破、以多样化的成就为引导形成围绕改革开放的教学体系、以生动的实例展示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同时,需要开展以改革开放为专题的课堂建设,灵活运用座谈会、展览会等,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秉承传统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课程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而且对延续中华文明、促进历史传承意义深远。学院需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继承传统文脉并创新其传承路径,将儒家文化的底蕴融入到思政教育培养体系中,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彻到思政教育的课堂中[3]。

二、理论联动实践,塑造知行合一人才

(一)课程为基,多维度发力。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全方位育人的关键领域。为此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日常课程为平台,从多个维度发挥浸润式教学的价值[4]。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政教育,实现社会学、法学、人文学等学科的融合。围绕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利用启发式、参与式、渗透式等最新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发挥教学积极作用。在师生平等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理论的传授,多维度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于细枝末节中塑造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二)实践于行,践行长效机制。深度挖掘思政内涵,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机制。因此,组织基于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落实“知”与“行”的结合,打通理论落实的最后一公里[5]。外化于行的思政教育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系统性、学理性的特征,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在实践育人的平台提供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考核体系,如组织志愿服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将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对接,满足专业服务的同时提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养。通过创新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贯彻红色理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三、凝聚观念共识,创新教学活动

(一)打造“移动课堂”,丰富授课方式。思政教育个性化、人性化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思政教育的授课中借助多媒体等工具,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纪录片、重温优秀影视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创新型授课方式,通过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打造“移动课堂”,推出精品在线课程、进行线上考试等,实现并优化视听教学的创新。借助线上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为学生获取思政知识提供平台。通过“移动课堂”的打造,能够将广义的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工作阵地,全面联动教学活动,使之延伸至学校、社会和家庭。

(二)集聚平台资源,引发观念共识。思政教育的“因事而化”,要求运用创新的方式和方法使思政教育实现从“感性直观”向“生动实践”的转变。为此,高校可以围绕思政教育建立信息系统,通过公众号或微博形式,完成思政主题内容的推文,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引领思想,扭转说教方式的苍白。利用好身边的典型事例,发挥现金人物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以实现“理论输出”向“典型案例”转变。通过推送师生的突出事迹、划分主题知识竞赛等特色模块,促进观念共识。聚焦平台资源,沿着思政教育的规律来释放学生的活力,让学生在细枝末节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