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思维,使学习呈现网络化、碎片化、经济化、普及化和终身化特点,让学习更加方便、易得、自主、有效,成为终身教育的有利推手。借助互联网的学习,特别是自学,成为学习者突破传统教育制约,实现个人毕生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习新思维;自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9-01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76
“教育必须按照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方便在他的一生中进行。”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互联网已经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人的生活。据中国产业信息行业频道数据,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现代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互联网背景下获得了新的特征,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思维。
1.网络化学习。网络化学习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教育的机构和手段必须大大增加,使人们比较容易得到教育,是个人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教育必须具有真正群众运动的方式。”在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前景,在互联网时代似乎实现了。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上网校、听网课,无论是已经制作好了的精品课程,还是即时互动式的教学都能够借助网络进行。网络的辅助教学功能也使得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完整、深化和便利。网络上各种可以查询的信息使得学习更为自主、易得。
2.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从而让学习者能够进行更有灵活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学习。在分割学习内容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可控;学习者可重点学习对自己更有帮助或启发的那部分内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为紧张,利用好零碎时间,进行小分量的碎片化学习是非常契合的。
例如学习英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时间投入。互联网让英语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习,进行碎片化的“轻课”学习,将新概念英语原来的一节课分成三节课来上,每次18分钟,坚持学习120天,一册新概念就学好了。可以利用等车、乘地铁、排队以及闲暇时的小段空白时间来进行学习,哪怕一节课中间因故打断,还可以在有空时再继续学习后面的部分。每一节课都可以重复学习,一节课的任何部分也都可以重复学习。每次学习内容的量少,就学得比较透,日积月累,效果就很明显。
PPT制作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唯库提供的PPT制作课程分为13节,每次学习25分钟,再布置一次很有针对性的作业,学完整个课程就能让一位教师从小白上升为中高段水平的能手。
3.经济化学习。由于网络的分享性,一个网络课程制作好之后可以让所有接触网络的人都有机会学习,受众面广。从商品角度来说就是消费者众多,可以产生薄利多销,这就使得互联网上的学习更为价廉。而从教育辅助工具来说,网课成为传统面授课的有力辅助和有效补充,可以作为一种福利免费提供给学习者。而网络上各种如“百度经验”“秒懂百科”“作业帮”等内容或者应用使得学习极为便利,且近乎零成本。
4.普及化學习。经济化导致了普及化。课程开发可以更有效地细分教育市场,将学习者按照对学习产品的需求差异开发不同的产品。
还是以学习英语为例,不同职业的人可以选择发音课、听力课、阅读课或者写作课,有专门背单词的课程也有专门练听力的课程;不同英语水平的人可以选择难度不同的课,有针对小学生的,也有针对考研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则可以选择旅游英语、小说英语或者美剧英语等。
5.终身化学习。“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而自学在终身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互联网时代学习以上四个特点:网络化、碎片化、经济化和普及化,让自学成为极为有效和便利的学习方式,让终身教育在一种独立的意义上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原有水平,选择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让自学原则真正得以体现,并卓有成效。
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新生态方兴未艾。在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具有网络化、碎片化、经济化、普及化和终身化特点的学习新思维。互联网让学习更加方便、易得、自主、有效,成为终身教育的有利推手。借助互联网的学习,特别是自学,成为学习者突破传统教育制约,实现个人毕生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是一个体系,而是‘无体系。”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2018—8—20.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邵雪芬(1976.11— ),女,汉族,江苏宜兴人,心理学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