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红 朱波伊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入手调查分析,探索我校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突显传统节日文化的校园环境,探索与医学生相适应的路径,使大学生获得对传统节日历史文化精髓的认同,内化为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自主自觉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继承者、自觉传播者和实践创新者。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文化素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0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及实践过程中亲身体会,从而内化为学生道德品质,弘扬传统节日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共同需要而通过积淀形成的,并以传统礼仪、仪式、游艺等为重要内容和方式,在特定时空关系中利用相应的物质载体表达思想、信仰、道德、理想等的民众群体活动的日子。”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民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体现出对人生的态度、人格精神以及仁、礼的核心思想等。在传统节日中,祭奠和庆典,在带有仪式性的节日活动中使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得到肯定和继承。中国传统节日是世界全人类传统节日的一个最大的重要部分,是民俗文化的产物,不是任何圣贤定的,也不是任何王侯将相定的,是民间自发产生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中国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所有传统节日原也不是给现代化准备的,那么面对我们的现代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世界各民族文化因不同地域、特点分为不同类型文化,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化是共同的,因此具有时代性。同时也有相对不变的形式和内涵,这就是反映各自特点的民族性。由此可以看出,不讲古今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讲中外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如何在传统文化节日中重拾民族文化基因,找回文化自信,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释放到海外,这一直是已经富足的中国人不断在讨论的文化焦点。
二、弘扬传统节日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意义
费孝通曾经指出:“种子就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这种能延續下去的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文化也是一样,如果要是脱离了基础,脱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发展不起来了。因此,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角度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通过教育学习或者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度,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情感角度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社交网络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亲情、友情像一个个盒子一样孤立地套在里面,传统节日具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感受家庭温情和血缘亲情。从信仰价值观角度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心理、性格、精神的结晶,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大学生传统节日问卷调查分析
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发放问卷109份。对于“您希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的105人,占96.3%;仅有4名学生不愿意了解,占0.037%。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比较感兴趣”的有50人;“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的有29人;“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的有30人。结果说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不是排斥的态度。在“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的调查结果显示:约35%的大学生认为是自有古老的魅力;约27%的大学生认为是习俗有趣;22%的大学生认为是有独特的内涵;16%的大学生认为是习惯成自然。结果表明,87%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有内涵和魅力的。
在“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的调查结果显示:29人认为内涵传统没新意、习俗过时;有96人认为周围没人过节或其他原因。完全认为“洋节”更有意思的有4人;认为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的有108人。从这一调查结果中看出,我们的传统节日没有新意,不符合时代前进的脚步,致使许多人舍弃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有84人赞同;“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的有54人;剩余的认为外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结果说明,中外文化应该是互补文化,而不是取舍的问题。同学期待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加以融入时代特征。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流失与人们对节日的淡漠,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以及与生活压力太大等有关。在“你知道中国各个节日的由来”的调查显示,不知道的有31人,知道的有11人,知道但不了解的有67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可以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但具体的节日历史来源、风俗禁忌等,只能做到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高,不够深入和全面,可能与外来节日文化冲击、家庭教育中节日文化较淡、社会教育中节日更多被商家利用而冲淡文化内涵有关。经调查,参加过学校的传统节日活动的学生人数近46%,且基本上是1次。以上也说明我们的教育和宣传的缺失,高校在节日传承中未能发挥好自己的教育作用。
为此,对学校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的建议中,提出应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结合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四、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观的对策
我们看到,在高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游离于教材、课堂外,只在偶尔组织的灯展、游园活动时才体现出来,且不是连续性贯穿始终的。二是文化氛围营造不够,节日临近,学生老师都盼望着放假。三是所开展的校园活动主要形式是讲座、联欢,也没有适时地给予科学正确的相关知识的渗入,也使活动失去了本身的“味道”。
1.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灌输。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归属于民俗范畴,它是民间的知识,它长久地存在于广大民众中,分散在各地区和家庭里,给予每个人的节日概念都是零星的,系统地了解和研究主要民俗学家做研究用的。因此大学生也未接受过统一规范的理论学习,这些知识在他们脑子里是支离破碎的点滴。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授讲解,这样才能把传统节日知识宣传给大学生,达到文化自觉,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通过“文化自觉”实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大学生要理性对待中西文化。
2.展开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1)开设相关传统文化课程,让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需要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我们开设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选修课,总体说来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从他们写的体会中可以看到:除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同学希望更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和内涵,对其是感兴趣的,只是在这方面的教育处于缺失状态。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要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体味传统节日中积淀的文化内涵,找回传统美德。(2)将传统节日引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发挥高校实践活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主题活动,使传统节日融入校园文化。如图书馆每年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暨昆明医科大学第七届读书节”活动中开展小型读书沙龙,在这其中就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沙龙,还有定期的猜灯谜等,都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与此同时,利用传统节日的美食和手工艺品制作来开展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组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社,将与节日相关的神话、民俗、文学、诗词、服饰等纳入其中,通过各种纪念活动来释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组织太极、武术等协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红.弘扬传统节日,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研究[J].教育界:上旬,2013,(6).
[2]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文化的传统与创造[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