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9-01-28 11:20张杰刘久彪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用管理人才培养

张杰 刘久彪

摘要: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信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已经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同,其中项目研究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作为一个探索方向。

关键词:信用管理;人才培养;项目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199-02

一、基于项目研究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其中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此大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对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信用管理教学和实践中具体项目研究为依托,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施完整的项目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是:指导学生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研究;在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研究和应用能力等。

从国际视角来看,“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可视为基于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PBL发端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建筑教育运动,在实施正常的教学之外针对一些具体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这些项目中掌握学科知识并运用于实践。PBL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情绪技能;三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PBL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了全球很多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策略之一。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部分高等院校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国外关于PBL的相关理论和做法,并探索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在工程类专业教育中较为多见。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为探索在信用管理专业实施PBL模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

二、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

1.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可行性。(1)各类面向本科生研究能力提升的项目计划不断丰富。从“十二五”期间开始,教育部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级各类高校设立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本科生学术论坛、校企合作的专题调研项目等,为基于项目研究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载体。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各类项目计划推出的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一方面,大学本身就致力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研究能力视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各级各类高校为推进计划实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2)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研究能力提升,具有较强的学术取向,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偏重于职业取向。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来看,提升研究能力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更契合未来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实施的是课堂教学,灵活性相对不足。而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根据学生兴趣和研究需要补充课堂教学无法覆盖的某些知识领域,可以更好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更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2.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信用管理专业于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至2017年全国共计2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此专业,主要采取大学教育、职业培训、远程教育三种形式进行规范式教学。以天津财经大学信用管理专业为例,办学中校企合作是特色之一,通过与国内从事信用管理的知名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去,并依托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提升,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通过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状况调研活动,调研小队学生在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助研的指导帮助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处理数据,形成研究报告和结论,在学院进行信息发布,极大提高了本科生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再如,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信用问题进行选题研究,从二年级到四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的立项,项目小组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全国信用高峰论坛的优秀论文奖。从即将毕业的学生去向来看,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有些成功考取研究生、有些成功申请出国深造、有些被知名金融企业录用,学生们在评价本科阶段项目研究经历时,一致认为对于自身成长和能力提升作用很大。

三、基于项目研究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制约因素及改进建议

1.制约因素分析。(1)教学管理制度约束。虽然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对大学教与学的自由保障不力,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够,制度设计中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人文关怀尚显不足的问题。信用管理专业同样面临这些共性问题,这一系列的因素综合导致了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项目研究中指导教师相对缺失。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配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定研究主题、搜集信息、学习相关知识,然后对所掌握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思考、实践和整合,形成解决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用学生的自主探索取代传统的知识传授,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然而,在注重标准化和学生成绩的现有评价体系下,指导本科生项目与教师自身的价值体现并不密切,这导致参与此类培养模式的教师相对缺失,从而影响培养模式的实施。(3)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兴趣尚需引导。目前的教育模式下,部分学生还是只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主动学习和研究问题的兴趣需要进一步引导。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让大学生有效使用手机提升学习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在我国明显提速,需要更好引导学生关注焦点和热点学以致用。

2.改进措施和建议。(1)构建弹性较强的教学制度。继续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议将项目研究模式纳入本科生教学管理体系中去,不单是信用管理专业,其他专业方向也可以进行相关方向探索,实施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与基于项目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新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更好体现出对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支撑作用。(2)完善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实施基于项目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议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整合教师资源深入交流,形成教学研讨氛围。可以尝试采取导师组共同培养一组学生的办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优势互补。二是将项目研究指导与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结合起来,提高指导教师劳动报酬,如参照指导研究生标准评价指导本科生项目。三是从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的角度入手,激励导师指导,丰富对教师的精神奖励。(3)加强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环境营造。建议从学校整体的创新环境完善入手,树立模范典型,通过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首先在专业上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其次对学生在专业领域和跨学科领域内的项目研究鼓励尝试,宽容失败,营造宽松和谐的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Baykan A A.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Multi-Grade Class[J].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2013.

[2]Back D A,Haberstroh N,Antolic A,et al.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improves teaching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orthopedics-a pilot study[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4,14(1).

[3]任良玉,刘益东,冯利英.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4]白逸仙,陈敏,王英.创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式:基于项目学习的工程创业训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

猜你喜欢
信用管理人才培养
江苏省涉农信用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