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蓓 王峰
摘 要:财经类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实践育人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实践,打造又红又专的财经人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思想协同、平台协同、内容协同、队伍协同等路径,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双一流;实践育人;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9-002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15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和学生进行座谈时提出,实践是高校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育人,可以让当代大学生坚持在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动中做到知行统一,在历练中形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财经类高校的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实践,才能更好地将所学专业财经知识进行应用,为我国财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 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实践育人,积极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在财经类院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实践育人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青年精神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又红又专的财经人才。
二、财经类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在财经类院校进行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效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实践内容上讲,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思政实践、红色实践等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在实践形式上,有学校层面组织的集体实践实习,有学生层面进行的个人社会实践,有院系与社会企业进行的实践基地建设,也有依托校友资源建设的实践平台。
同时,实践育人工作现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实践育人的协同性有待提高。不同部门的实践教育各自为战,相互沟通协调性不足,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获得感不足,往往只是完成学校规定的要求,甚至只是应付公事。所以如何通过实践育人活动的协同机制提高大学生获得感,将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高校推动实践育人协同机制路径
(一)思想协同,推动实践育人的理论提升
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首先从思想上进行协同创新,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协同学认为,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与互补。思想协同则是指,在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都要保持协同理念。通过协同理念的全过程、全方位应用,才能实现实践育人工作的合作、同步、协调的开展。
(二)平台协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平台发展
从各大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来看,实践育人平台正在不断建设。但是各个平台分属不同部门,在协同性上存在欠缺。例如毕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归属于教务处;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归属于共青团;各学院实践实习基地归属于各二级学院。建立全校的实践协同平台,在校级层面统筹不同实践平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实践工作更加具体化精细化。
(三)内容协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内容丰富
从实践育人内容上看,基本可以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两类。专业知识的实践主要有专业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内容。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思政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个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类实践,进一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但是在实践内容上,我们应该看到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内容相对独立,育人工作应该是渗透到每项实践之中的,所以更加要注重实践内容的协同和融合,要做到在专业实践中思想政治把關,在社会实践中专业知识运用,打造又红又专人才。
(四)队伍协同,推动实践育人工作队伍建设
实践育人工作队伍,关系到实践育人工作的成败。实践育人队伍涉及专业教师、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社会导师等多个队伍,队伍中每一份子都肩负着实践育人的重要责任。通过集中研讨、交流,进一步提升这支队伍的协同性,才能够实现不同实践育人工作的进一步融合,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2]武永霞.“五位一体”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吴蓓(1988.11— ),女,河北邢台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管理方向。
王峰(1984.12— ),男,甘肃庄浪人,助理研究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