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第十中学 林 琳 林祖云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一一l980年),瑞士心理学家,主要贡献是提出:①认知结构或图式概念,但对认知结构或图式中包含哪些要素没有做系统阐述;②智力是联系客体和主体心理的桥梁,学生的学习是大脑中发生的内化过程,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③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发展规律是反馈、同化、顺应、平衡。五维教育目标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情境、智力、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反馈、比较、同化、顺应、平衡、实践创新发展完善过程,要完成的五维目标是:情境事实目标、智力方法目标、知识结构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习惯技能目标。如下图所示。
认知结构或图式=情境事实+智力方法+知识结构+情感意志+实践技能”五维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是从遗传素质开始的,遗传素质按照五维认知结构,可以把它们划分为:遗传的生理因素、智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意志因素和习惯技能因素五个方面。
1.遗传的生理素质:如身体耐力、协调、速度和反应等;感觉器官与人脑神经系统联系的传输系统反馈速度暨强度;脑细胞暨联系左右脑的神经传输系统反馈速度暨强度等。
2.遗传的智力因素:感觉、知觉和辨认等因素。如刚出生的小孩知道是否需要吃东西、身体是否舒服、冷与热、声与光、有人与无人等等。由感觉、知觉和辨认等因素发展为人的观察、思维和迁移能力。
3.遗传的知识因素:刚出生的小孩知道自己饱或饿、身体疼痛或不疼痛、冷或热等等。由这些遗传的知识因素发展到认识周围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的部分事物。
4.遗传的情感、意志因素:喜怒哀乐;忍受饥饿、疼痛、声强、黑暗等毅力。由这些素质发展为人对事物的直觉情感、想象情感和理智情感;发展为人对事物的兴趣、乐趣和志趣。
5.遗传的技能因素:如刚出生的小孩会吸奶;会哭、会笑、会听周围的声音,看周围的光、人、图像和物体等等。这些技能经过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的习惯、技能和发现并明确问题的能力、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建立规律制作产品的能力、测试评价反思应用优化的实践创新能力。五维认知结构能够较准确地描述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概念。
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等叫人的智力。智力是联系客体和主体心理的桥梁,智力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选择接收、储存记忆客体信息,形成初级的五维认知结构;用接收到的客体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情境事实、智力方法、知识结构、情意意志和实践技能”五维结构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发生同化或顺应;在没有外界客体信息输入的情况下,大脑中也会循环往复的进行“复述、表象、反馈、比较、同化、顺应、平衡、创新”过程,最终使主体的五维认知结构与客体平衡;应用迁移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使五维认知结构得到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发展等等。
人应用自己的五维认知结构,通过行动与客观事物发生作用的过程叫反馈,即人的实践活动就叫反馈。心理上是已有五维认知结构信息,在新情境中复活,并与客体信息进行比较、同化或顺应,最终把课程的五维目标结构转化为学生新的、更高级的五维认知结构。如学校学习是对学前自发学习形成的萌芽认知结构的反馈;后续课程的学习是对过去学习内容的反馈;习题教学是对新课内容的反馈;课前反馈、上课反馈和课后反馈等等。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明确问题
①问题来源,做这件事的目的、对象和手段?②科学依据?是否危害到人、社会和自然?③“跳一跳摘到桃子”。④学习内容的价值。⑤解决问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①解决该问题的理论方案和实践方案;②选择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起点、实验材料或标准件;③开展定势、发散、逆向或组合型思维活动制定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④交流评价得出最佳方案,实践操作、认真观察、获取感性知识、激发直觉情感、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实践技能。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规律制作模型或产品
①利用知识经验和收集的事实材料开展形象思维活动,如画图、制作模型或产品;②开展逻辑思维活动,建立规律。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制作的模型产品和建立的规律进行测试评价反思拓展应用优化①对设计的模型或产品进行模拟、强化、优化、移植或虚拟测试;②及时应用迁移,培养定势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型思维能力,掌握真理性知识、体验理智情感、激励志趣,培养训练实践创新能力。如动量守恒定律建立后,要及时应用它和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子弹打木块问题、弹性碰撞问题和爆炸反冲等问题。
总之,皮亚杰认知结构教育理论发展完善后是五维教育目标理论。应用五维教育目标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念、智力概念、反馈理念,并在教学反馈的四个层次中组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