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艳歌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财税改革力度,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社会各界对此广泛赞誉,也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满期待,税费降多少,怎么降,还有下降空间吗?财政政策呢,能够给予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么?因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满足人们的心里预期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税体制是财政体制与税收体制的总称。它是国家运用国家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的一种有效调节方式,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财政收入来源,主要通过税收形式通过征收方式取得,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此外还包括各种不同项目的收费形式,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两大支柱。二是财政支出运用,主要通过国家预算安排,将相应的收入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去。从而通过财政收支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保障国家职能的顺利实施。
财税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灵活运用财税政策可以起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现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减税降费措施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财税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与社会经济协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虽然连续的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但是财政收入的总体规模依然较大,增长幅度依然较快,有的地方超过了经济增长幅度,财政收入来源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不应当高于经济增长幅度,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无异于“杀鸡取卵”,这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财税政策应当更多的让利于企,藏富于民。以建筑企业为例子,该行业规模较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然而,却是投入资金最多,收益较差的一类,行业利润率极低,在3%-5%之间,在国家大力推行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在更多的时候几乎无法保持营利。同时,在财政收入中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土地出让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较大,部分地方收入对土地收入依赖性较大,形成了“土地财政”——依靠土地出让及相关的税费收入,这对财政发展也极其不利。此外,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间不均衡。财政收入由上到下的逐级递减,中央财政支配的收入多,调控能力强,省级次之,最差的是县乡级,特别是乡镇一级,财政收入除了保运转外,无法增加乡村经济建设,而这也是乡村经济发展薄弱的原因之一。有的乡镇甚至维护地方运转的能力也没有,需要上级财政补贴。
在许多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中较多,国家也是大兴基本建设,各地建设一片繁忙,到处都是工地,到处可见工程。这是有违财政职能的,作为财政职能来说,首先是保吃饭,解决民生问题,其次,才是建设,现在的财政政策上出现了偏差,为了刺激经济大力扩张建设,不仅使全国耕地面积减少,而且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财政资金也形成了极大浪费。许多地方以及中央财政都通过举债方式,或者通过土地出让方式筹集资金,大力扩张基本建设,导致基本建设过热过快增长,出现了新的城市“圈地运动”,比如扩大棚改范围大拆大建,建设了一批“空心城”,出现了一批“无人村”,所需建设资金最终会由财政偿还,势必增加今后的财政负担,以对今后的经济发展造成隐患。同时,由于财政预算重点偏离,导致财政对民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投入不足。比如部分城市居民医保资金存在缺口,社会养老保险缺口,这些应当由财政兜底的资金却悬而不决;还有国民教育部分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许多国家将国民教育全面义务教育化,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部分地区仍然有不同形式的收费,幼儿教育,高中及以上教育支出的大部分由居民承担,如果财政充裕应当将这些公共教育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体系,让国民分享到财政改革的红利。
现在许多企业负担的税收项目较多,比如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此外还有要负担一些相关的费用,包括各种办证费、管理费等,使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过重。由于各项成本费用的上涨,企业的获利空间有限,实体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在一些享受财政补贴的企业,财政补贴手续复杂,难以到位,财政补贴还要缴税等,从而影响了企业积极性。企业要缴的税费多,获得的收入少,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企业运营风险较高。
在现行的分税制管理体制下,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导致县以下财政财力不足,而县以下经济建设正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经济缺少主体产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国家财政政策要向这些地方倾斜,加大对乡村经济支持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分税制管理制度,比如,将现行的增值税分成比例的标准由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改为三七分成,增强地方财政的可用财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要减少财政收入对土地依赖问题,对企业用地实行优惠政策,给予其土地出让金政策性减免,支持企业发展。
财政支出应当归位,首先落实“吃饭”保障,解决民生问题,其次才是进行投资建设,不能本末倒置。一是财政要加大对医保和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补齐资金缺口,这些缺口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体制问题都应当由财政承担,不能再将之交给社会,这是政府责任。在社会养老保险上要让交费者少交,还富于民,而不是因为出现社保缺口再由新的交纳者负担,导致财政缺位。二是将幼儿学前教育、高中及以前学历教育纳入财政预算,所有费用由财政承担,让所有人能够享受到改革成果。这些教育属于公共教育序列,应当纳入政府财政公共预算。三是缩减基本建设范围,保持城市经济的理性发展。要减少城市盲目扩张,缩小城市棚改范围,减少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特别是不要大力进行举债建设,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使财政资源形成较大浪费。通过基本建设刺激经济发展作用有限,而且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较大,破坏性较为严重,发展经济重要的还是要改善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完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调研,降低税率,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二是进一步简化税制,缩减税收科目与规模,比如取消增值税相配套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现阶段执行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意义不大,可以考虑取消,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大对企业发展的补贴力度,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并保证各项措施及时到位。
近年来,国家的财税体制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仍然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必须进一步推进降税减费政策落地,让利于企业,企业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对乡村经济建设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预算支出,增加对医保、养老保险和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使财政归位,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