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H县支行为例

2019-01-28 13:38王晓慧
时代金融 2019年21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普惠信贷

● 王晓慧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为商业银行扶持小微企业创造了良好环境。随着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的共性问题逐渐凸显,银保监会及人民银行监管口径的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不断暴露。H县支行是中国农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成立于1979年,物理网点总数与人口覆盖率居于H县13家金融机构前列,但长期以来H县支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弱、风险管控难。面对普惠金融监管趋严的政策压力,以H县支行为例的县域支行该如何提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水平,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业银行H县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一)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表现及影响

1.基于行业基本面的信用风险加大。H县支行近年信贷资产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及工业制造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投放少、单户授信高且不良及关注贷款的行业集中性明显。2012年以前,在经济上行期,该行信贷投向中50%集中在汽车零售业。2015年随着经济下行,汽车零售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该行汽车零售业不良贷款剧增,该行转投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2018年,随着食品加工制造业的风险逐步显现,该行转投燃气、热力生产业及中药批发零售业,信贷资产的行业投向集中性及趋利性较为明显,导致行业信用风险逐渐凸显。

2.贷款形态下迁影响减值准备及经济资本占用。截至2018末年,H县支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2450万元形态由正常类下迁为关注类,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2.57个百分点。一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逾期贷款减少了拨备后利润,降低了该行信贷资产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的经济资本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增量贷款的投放额度,监管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占比均不超过5%,导致“两增两控”监管指标未达标。

3.监管考核趋严,以收益覆盖风险的难度加大。一方面,随着 “两禁两限”等收费政策监管趋严,H县支行平均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及中间业务收入受到限制,增加了企业的逆向选择,推高了贷款的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受县域区位影响,H县支行存量信贷客户中90%的利润来源于小微企业,由于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经济资本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增量贷款的投放,虽然总行实施了相应的补贴政策,这对于以利润来决定全员绩效分配收入的考评体系来说,直接影响信贷人员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2018年以来该行中间业务收入呈现首次负增长。

(二)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内部成因分析

1.信贷决策机制不完善,主观决策的影响大。相比县域同业,受国有银行垂直风险管理模式的限制,县域支行在贷款审批、利率定价方面缺乏自主权,线上产品额度不能满足客户有效需求,线下产品作业成本较高,决策的主观性致使风险揭示不足,贷款投放的趋利性致使优质客户被收益高风险大的客户淘汰,推高了贷款成本加大了信贷风险。

2.信贷担保方式不足,贷后管理成本加大。相比县域同业,国有银行信贷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一方面,国有银行虽然有较为完备的小微企业产品体系,但很多产品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担保方式不足导致信贷准入过度依赖抵押物而放松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充分重视,加大了贷后管理作业量。另一方面,由于普惠型小微企业没有能力承担第三方评估及监管的融资费用,将抵押物的评估及监管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加大银行的贷后管理成本。

3.人员流动性大且储备不足。随着同业机构涌入县域金融市场,国有银行县域支行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明显。一方面,信贷人员需要重新学习信贷业务,维护银企合作关系,时间成本增加导致低风险客户流失;另一方面,年轻人才的流失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乡镇营业机构人员年龄结构矛盾较为明显,加大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成本。

(三)普惠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1.服务意识不到位,风险管理理念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在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上仍以盈利性为主,在同业的激烈竞争下,贷款投放的趋利性与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存在矛盾。部分普惠型贷款的投放是为了完成阶段性考核指标,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风险较大,一些优质的小微企业享受不到普惠政策,客户有效需求被抑制导致企业逆向选择,降低了贷款的有效投放,银行的风险成本随即加大。

2. 缺乏精细化的内控管理,操作风险加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县域支行层级缺乏精细化的管理,主观性影响较大。一方面,前台部门在信贷准入中过度依赖企业主的主观偿还能力,对客户的风险揭示不足,弱化了信贷准入标准,增加了贷前准入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信贷管理人员缺乏贷后管理的重视性和针对性,贷后检查方案重复或检查的频次不合格,对于风险信号未及时发起预警,加大了贷后管理的操作风险。

三、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一)加强基层网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建设

随着银行业务的下沉转型,基层网点将是国有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转型之路,县域支行应以基层网点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形成做好服务就是防控风险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利用县域物理网点规模、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将“潜在客户”转化为“有效需求客户”,提高基层网点风险防控的主动权,降低企业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组建优质的风险管理团队,定期将优秀的客户经理输送基层网点,提升基层信贷人员的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增强县域支行风险管理的人才储备。

(二)运用大数据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手段

国有银行可借鉴互联网民营银行线上差异化竞争的方式,基于县域支行线下网点的用户基础,利用大数据提升贷款决策的效率,减少信贷服务成本、降低信贷风险。一方面,应从依赖信贷审批人决策制向信息化转型,将数据决策作为业务评级、利率定价的风险控制基础,定期采集行业指数等大数据,加强金融同业的数据整合,减少同业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优化贷款担保方式,抓住县域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生态圈,采用银企“互联网+”平台供应链融资模式降低担保门槛,以企业多渠道经营现金流量覆盖贷款本息作为信贷决策依据的方式,降低信贷作业成本。

(三)利用法律风险防控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法律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利手段,商业银行应强化法律风险意识,树立“风险为本、合规为先”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应通过案例教导、检查督导及奖惩引导,加强全员对信贷法律知识的理解,严格规范信贷产品操作流程,防范协议、合同等文本的法律审查漏洞,降低员工道德风险及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要“因企施策”化解风险,密切关注小微企业经营变化和发展趋势,解决信贷资产“重放轻管”问题,在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发生“质变”之前,防范和化解风险,将银行与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普惠信贷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