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卢海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由强调进行总需求管理到强调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心的变化,使人自然联想到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供给学派,当年美国里根政府采用供给学派所主张的相关政策措施曾一度扭转美国经济的“滞涨”局面,那么,供给学派的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在我国适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适用值得思考。
但是以生产过剩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的经济危机,使得倡导自由放任思想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与经济政策受到严重挑战。后来,强调“有效需求不足”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相关的经济政策成为当时扭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供给方面,而是在需求方面,社会的总需求并不总是等于社会的总供给,社会的总需求长期内存在不足的情况,难以实现社会的最大产出。而对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市场供需平衡与充分就业。
然而20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出现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率同时存在的经济“滞涨”现象,使得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备受质疑。因为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率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是经济现象中的两个极端情况,在同一个时期不可能出现。人们普遍认为,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滞涨”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在这种背景下,以经济学家阿瑟·拉弗、罗伯特·蒙代尔等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理论应运而生。供给学派主张大幅降低税率,刺激企业投资生产并鼓励工人积极工作,取消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加强市场竞争;实行货币发行总量管理,实现货币增量与经济增量相互适应;降低政府预算支出增长,以逐步实现财政预算收支总体平衡。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在执政中实施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被称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倡导市场的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对经济进行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供求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财政赤字,以实现预算平衡;通过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一是扩大国民可支配收入,二是减免企业税收与负担,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与增加生产;严控货币供给量增加,以稳定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力图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罗纳德·里根的经济政策在解决当时美国的“滞涨”问题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美国经济实现转跌为增,失业率稳步下降,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得出的重要结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的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总体需求潜力巨大,中国经济持续呈现出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社会分工向复杂社会分工的高级形态的演进趋势,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基础持久良好,经济结构尽管处于转型期,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长期向好。
然而从2010年开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历年增长速度却呈现出下行趋势,而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并未显著扭转经济的下行趋势,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乏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生产要素的成本上升,工业产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经济发生风险的概率上升。这说明我国在多年实施需求管理,从而需求结构得到调整以后,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已经开始转移到供给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并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同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作出全面的阐述与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在持续做好总需求管理,统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大消费与优化投资的同时,全面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重大任务,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理论实践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是毋庸置疑,西方供给学派理论与相关措施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24.41±5.25)分和抑郁量评分(25.55±4.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量评分(36.68±6.42)分和抑郁量评分(36.68±6.72)分(P<0.05),详见表1。
第一,社会经济制度不同。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现有的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以美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在历经300年左右的发展之后已日渐成熟,具有较完善的经济制度与市场体系,实施的经济政策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政权的手段。
第二,政策实施背景不同。
我国经济在历经长期快速发展之后,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是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为政策导向,而当前新常态化的经济则强调,经济增长要从较高速的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的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需要从数量驱动转向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状态。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年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的另一个经济发展危机,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状态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高度发展之后,该制度本身仍然存在痼疾,供给学派的政策措施虽然使经济的“滞涨”状态有所缓解,但是实践证明,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存在的内在矛盾。
第三,实施政策目标不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转型阵痛,全面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等重大任务,解决供给侧所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不断适应需求侧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在各领域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制作用。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供给学派经济政策则是要改变长期以来所实施的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所导致的问题,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以期解决短期内存在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问题。
第四,政策手段不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具体地说就是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真正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供给学派经济政策就是要支持市场的自由竞争,减小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通过大幅度减税促产,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力图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
西方供给学派理论与相关措施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及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对待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西方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对经济过多干预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滞涨”现象的主要原因,政府对经济进行短期、小幅干预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就会破坏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从而产生长期内经济发展问题。要发展市场经济,就需要充分依靠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结构性调整。当前应当进一步深化政府“简政放权”相关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潜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在体制、机制上创造一个有助各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正确处理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关系。
西方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的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经济政策仅仅是在短期内有效,长期内政府对需求的过多干预不仅无效,而且会积累新的矛盾,并造成经济危机。由此可见,需求侧、供给侧调节各自从自己一方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其中,需求管理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手段逆经济风向对经济进行相机调节,供给管理对需求管理无能为力的超过有效需求的产能过剩与供需失配进行调节,两者不可偏废也不能相互取代,故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在经济调节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西方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为追逐税后的真正报酬和利润。减少税赋尤其是有效降低边际税率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增长,还可以抑制潜在通货膨胀的发生。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或中小微企业面对的总体税率偏高,同时,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产能过剩等原因,使得相当数量的企业负担较重。因此需要千方百计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企业各种成本,真正减轻各类企业的发展负担,激励企业的创造与创新活力,鼓励万众创业创新,从而改善我国经济的供给结构。
第四,早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
所谓的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相关理论政策的形成与运用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两者都是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它们在理论假设和逻辑起点上是对立的,前者强调政府的主动调节作用,后者强调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但都回避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内在矛盾,因而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发展理论,更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理论。因此,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批判地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发展理念,争取早日形成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