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乐 成长
——浅析小班幼儿的玩具分享行为

2019-01-28 14:39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琳琳豆豆小班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 朱 蓉

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分享行为不仅包括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物品和劳动成果,也包括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是幼儿亲社会的一种行为表现。每周五的“玩具分享日”,小班幼儿都会带着自己的玩具奔向教室,或是与同伴交换玩具,或是邀请同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这种由分享发起方和共享方双主体的共同活动,能让幼儿在现实环境中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和愿望,从而形成和谐快乐的分享行为。

一、遵循年龄特点,接纳小班幼儿“特殊”的分享行为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玩具分享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分享行为。

1.自我中心

片段一:第一次玩具分享,幼儿抱起自己的玩具开始介绍:“看,这是我的小兔子,它叫灰灰。”“这是爸爸给我买的新汽车,会边走边唱歌。”就连性格内向的果果也在心爱玩具的陪伴下跨出了交往的一步。可是五分钟过去了,被介绍过的玩具,还紧紧地抱在幼儿怀里。

抱,这个向别人宣誓所有权的动作,把同伴分享交往的初衷拒之门外。小班幼儿仍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对于“我的”物品比较敏感,不懂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诸如此类的语言或行为,表明幼儿还停留在唯我独享的心理状态,缺乏分享意识。

2.告知≠商量

片段二:豆豆忘了没有带玩具,无聊地看了一会,他开始主动出击:“乐乐,能把你的小汽车借我玩一会儿吗?”说完拿起乐乐手中的小车就走。乐乐大声叫道:“老师,豆豆抢我玩具。”豆豆听到乐乐告状立刻分辩说:“我是跟你借的,没抢!”乐乐说:“我还没同意你就拿走了,就是抢!”“我没抢,我跟你说过的。”

商量,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小班幼儿的认知中,常会把商量当成单向的告知,对“分享”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分享需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在豆豆借玩具的过程中,他只重视“我”的想法和行为,而忽略了“我”的想法和行为之后的周围人(或环境)的反馈,这是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殊行为。

3.分享过程中的“被交往”幼儿

片段三:琳琳抱着芭比娃娃来到幼儿园。分享游戏刚开始,斌斌把自己手上的变形金刚往琳琳手中一塞:“琳琳,这是我最喜欢的变形金刚,我来教你怎么玩,先把这儿拉开,再……”琳琳愣了一下,架不住斌斌的热情,琳琳拿起了变形金刚,可是她的眼睛却一直流连在芭比娃娃身上。

交往,是一种“有来有往”的活动。斌斌作为玩具分享的发起者,他乐意与喜欢的同伴分享玩具,其主动、积极的交往行为值得肯定。但他欠缺对同伴反应的关注。在小班幼儿的玩具分享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主动发起分享,也要关注“被分享”幼儿的反馈,促进幼儿在玩具分享时快乐的情感体验。

二、关注幼儿分享行为,调试教师教育行为的适切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陪伴者、引导者、材料提供者,在幼儿玩具分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游戏情境,通过行为体验促进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片段一后续:看着幼儿手中紧抱着的玩具,教师走过去说:“这么多动物玩具,我们来开个动物幼儿园吧!”提议得到幼儿的认可:“好呀,那我们就是它们的妈妈!”游戏开始了,“妈妈们”抱着自己的娃娃,跟其他“妈妈”交流育儿经:“你家熊猫宝宝胖乎乎的,真可爱,平时吃很多竹子吧?”“我能抱抱你家宝宝吗?”“可以,你抱紧点,不要把我家宝宝摔地上啊!”

幼儿年龄越小,分享行为的差异性越大。教师要理解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与人分享,通过行为体验促进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2.引导幼儿“换位思考”,提升玩具分享的快乐体验

片段二后续:教师目睹了豆豆和乐乐借玩具纠纷的全过程,当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走过去拿起豆豆折的小钱包说:“豆豆,能把这个钱包送给乐乐吗?”没等豆豆回答,教师对乐乐说:“乐乐,豆豆把钱包送给你了!”豆豆一听不乐意了:“这是要送给妈妈的礼物,我不同意送给乐乐。”“哦,你没有同意,我就不能拿给乐乐。刚才,乐乐也没有同意把小汽车借给你,你应该怎么做呢?”豆豆好像明白了什么,把手里的汽车还给了乐乐。

小班幼儿在玩具分享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在分享中观察幼儿的表现,理解、接纳幼儿的行为,用合适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分享中的问题。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幼儿学习理解别人想法和感受的一种方法。引导幼儿换位思考,让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才能在共同游戏时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带给幼儿分享的快乐体验。

3.提供分享的榜样,强化幼儿适宜的分享行为

在玩具分享过程中,教师要信任每个幼儿,放手让他们充分体验。教师应及时肯定幼儿正确、主动的分享行为,通过就事论事让幼儿明确分享的含义,从而增加玩具分享成功的概率。

在玩具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拍摄游戏过程中的照片或视频,游戏结束后跟幼儿一起观看视频,与幼儿共同回忆、判断分享行为的适宜性,鼓励良好的分享行为,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正确的分享行为。

三、玩具分享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价值

1.玩具分享促进小班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借助自己心爱的玩具,小班幼儿建立初步的交往自信心;在大量有趣的玩具共同营造出的愉悦、宽松环境中,有效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促进交往积极性;玩具的吸引力可以帮助玩具的主人赢得游戏同伴,加深幼儿对自我的认可,进一步提升幼儿在交往中的自信心;在玩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了与同伴交换,或是共同游戏的快乐体验,感受与人交往、以及集体生活的乐趣,产生了初步的归属感。

2.玩具分享促进小班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交往策略的进步

玩具分享,促进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交往,使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玩具分享过程中,幼儿学习、积累与同伴和睦相处的方法:与他人商量、换位思考、关注同伴的情绪情感等,为日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玩具分享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玩具分享,使幼儿在交换玩具、商量、游戏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的机会,积累相关方法和技巧。

“看,这是我的恐龙!它叫霸王龙,是我去常州恐龙园玩的时候买的。”“你的小汽车真好,我能和你一起玩小汽车吗?”玩具刺激小班幼儿在交流中使用语言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主动、自发地运用语言描述玩具的外形、功能,以及玩具背后的故事,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不断发展。

4.在玩具分享过程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玩具分享过程中,通过幼儿带来分享玩具的变化,可以感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每位幼儿家里都有许多玩具,从软体玩具、毛绒玩具、电动玩具到益智玩具等。分享活动初期,小班幼儿会带来单个(毛绒)玩具:女孩通常会带来可爱的兔子、漂亮的洋娃娃,或是陪着自己睡觉的小熊等。男孩更多的会带小汽车、玩具手枪等。这类玩具可能是幼儿的“小宠物”,也可能是自己的依恋物。这样的玩具能促使幼儿的交换行为。

第二阶段:随着玩具分享的深入,幼儿发现某些玩具会吸引同伴的注意,或是得到同伴的认可:我喜欢你的玩具,之后此类玩具会被幼儿关注,如一些造型新奇的玩具、会发出声音的玩具、与当下流行衔接的玩具等。

第三阶段:随着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不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什么玩具能与大家一起玩呢?于是,能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参与的玩具材料逐渐被幼儿认可。如女孩会带来一套芭比娃娃玩具:桌子、椅子、餐具,以及多套服饰、鞋子等;还有多辆汽车、医生的工具箱、飞行棋等。这样成套的(或是多个同类型的)玩具能同时吸引多名幼儿,在类似的游戏规则、使用规则下,为幼儿的共同游戏提供可能性。

玩具分享不同的阶段中,幼儿在获得满足,或是关注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判断、分析自己带来的玩具受欢迎的程度,为下一次的分享活动提供选择玩具种类的依据,以此来获得玩具分享的成功体验和受同伴关注的可能性。

玩具分享,为小班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分享、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策略;培养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提升幼儿自信心,增强归属感;并且在分享过程中不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琳琳豆豆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牙印之谜
自由自在的豆豆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树叶哭了
只是点点头
只是点点头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