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幼儿园 祁晓霞 王 静
原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马斌处长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型课程的基本概念,内含地表文化、空间文化、学科文化、格物文化四大校园文化,将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建设与教育价值、课程开发、学科文化、专业创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传统的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学生学习。
格物文化,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的文化追求。幼儿园格物文化就是要通过物我合一,培养幼儿的器物精神,具体表现为对物件的钟爱,进而延伸至对学习注入情操和人生态度,甚至是精神追求。我园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建设幼儿园格物文化。
除了一日生活中的德育渗透,教师们围绕“德”,以升国旗、唱国歌为载体,持续进行“我是小小升旗手”主题德育活动。升旗仪式中幼儿开展的“红星闪闪”“我家在盐城”等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该主题潜移默化地让爱国情感真正地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让教师团队在课题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德”与“育”相辅相成,育中有德,德育双馨,而“育人为本”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崇尚的重要理念。育幼儿,让每一个孩子感受教师之关怀;育教师,让每一位教师得到适宜的专业发展;育家长,让每一位家长育儿有方。
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展示幼儿教师崇德向善、为人师表的风范,我园在每年教师节前都会开展“聆听花开的声音,遇见最美的自己”“我骄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等师德演讲比赛。参赛人员结合教育实践和工作体会,大胆、自信地讲述自己和幼儿、家长、幼儿园共同成长的故事。他们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故事、真挚的情感,诠释了幼教人幸福的真谛。这样的比赛不仅加深了教师对师德的理解,也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讲述与聆听中教师感受到幼教事业的伟大,坚定了献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念。
盐城市幼儿园园标由国际著名设计师,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设计者邵宏庚设计,作品名为“明日之星”。园标(详见本期封面)以汉字“子”作为图形创作的来源,“子”是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诸如孔子、先秦诸子等,是播撒希望,培育未来的人;“子”又可以理解为一颗孕育未来希望的种子。园标体现了我园的办学理念,是人文精神艺术化的体现。将园标制成园徽,通过佩戴园徽,幼儿会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在幼小的心灵播撒下爱幼儿园、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
我园聘请家乡名人——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题写园名“盐城市幼儿园”“盐城市格林幼儿园”。管峻的书法作品洋溢着一种青春的生命力,正如我园的发展,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在实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每所幼儿园要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我园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形成了园本特色,目前正在尝试实施博物馆课程,逐渐开启博物之旅:小班在创设树叶、兔子朋友、袜子、纽扣博物馆;中班在建构种子及纸文化博物馆;大班遨游在汽车博物馆中。还有童话科技馆、鹤鹿馆、泥巴村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本园的特色。
丰富的游戏资源离不开家长、教职工以及社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他们全年坚持不懈地搜集各种废旧物品,投放到园所的分类收集盒里,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游戏材料。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时,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激发家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注重细节,建立班级家长教育资源库,让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丰富教育内容;因势利导,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我园结合正在实施的江苏省前瞻性实验改革项目“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积极组织幼儿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使科技活动朝着儿童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为推动课程游戏化深入开展,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质量和内涵,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专家组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开展进行了实地检查与视导调研。科学童话广场里,孩子们在经典的童话情境中探索着科学的奥秘;班级中,孩子们专注地进行着多彩的区域游戏;户外沙池、泥巴村里,孩子们更是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挖土,有的在塑泥,有的在探索泥土……深入视导后,专家组开展了专项研讨,对我园丰富的课程内容、多样的教育资源、专业的教师团队予以了肯定,充分赞赏我园内涵丰富的游戏活动。同时,各位专家从领域的均衡性、幼儿的自主性和环境的生态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为促进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园格林分园以“幼儿科学关键经验的建构”为主题,开展了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活动中,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倪敏书记开展了主题为“幼儿科学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的讲座,从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入手,就幼儿科学学习活动的特征、目标、内容及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分享了大量的科学案例与学习故事。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陆娴敏园长则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幼儿园博物馆——一个课程生长的地方”的讲座。陆园长以风趣幽默、直观形象的方式向教师们展示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幼儿博物馆”课程,丰富了教师们对科学活动的认知,为教师们自主构建科学主题与探究活动提供了思维路径。两位专家认为,我园围绕自然探究、科技实验、生命教育三方面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满足儿童兴趣、追随儿童立场的科学探索活动,对建构幼儿观察分析、科学探究、创造力表征等多种科学关键经验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针对我园前瞻性项目的推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科学关键经验,有效提升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指导与反思能力,增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学习,我园还开展了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案例分析研讨会。活动中,教师聚焦科学关键经验,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开展科学活动的案例。各位教师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在一日生活中观察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捕捉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特征以及其他实验中的关键经验素材点,在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并在实践中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科学探究内容。
我园组织幼儿走入社会,贴近自然,开展亲子春游、秋游,结合本土文化参观新四军纪念馆、陆公祠、好人馆、海盐博物馆等。
镜头一
盐城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大铜马”是盐城的地标,承载着几代盐城人的情感与记忆。幼儿园组织大班孩子来到纪念塔前,他们抬起头看到威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着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立刻欢呼起来,大声说着“解放军叔叔好”,边说边敬礼。教师还向小朋友们讲述了盐阜大地的革命故事和先烈们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本次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体验到身为盐城人的自豪,产生了长大后好好学习,把盐城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
镜头二
在“黄海明珠——盐城”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蕴含的丰富课程资源。盐城市博物馆以历史文物为载体,展现盐城的悠久历史。孩子们一进入场馆就被历史文物吸引了:“哇,我们好像穿越回到了古代!”“这个青花瓷我上周也画过。”水浒文化博物馆则用一个个有趣的水浒英雄故事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不断地向讲解员老师提问:“古时候为什么要建城墙?”“古城墙刚开始为什么就三个城门?”“水浒里面的故事这么精彩,我自己读的话,能读得懂吗?”这些问题透露出孩子们对盐城地方历史与文化的好奇与欣赏。
镜头三
在参观中华传统美德馆时,馆长以借古喻今的形式,择取了忠、孝、礼、义、信、廉、耻等十个方面50多个具有代表性、感召力的历史故事,亲自为我园孩子做详尽的解说。除此之外,馆长还重点介绍了“历史上的盐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盐城的重大发展。参观过程中,家长们带着孩子认真聆听馆长的讲解,并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盐城的历史发展变化,无不感叹家乡变化之大,都表示这次参观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激发了自豪感。一同参观的老师们也表示,将结合主题活动“我是盐城人”,从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家乡的建筑、家乡的物产等方面展开系列活动,引领孩子们了解盐城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秀丽风光,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