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陈 茗
攀登架对小班孩子来说具有挑战性,孩子爬得过去吗?会不会有安全问题?层次如何设置?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翻阅资料,将目标定在了以下两点:(1)利用攀登架发展幼儿爬行、攀登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2)愿意大胆翻越攀登架,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由此,我开始了第一次的尝试。
因为对幼儿的水平不太了解,抱着谨慎的态度,我先不做太多的设计,而是让幼儿依次攀爬攀登架,按照器具的自然属性运动。观察后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攀爬,在完成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有的孩子跟着大家一起爬到高处,会有害怕的表现。到了最高处有人想翻越,有人则想退回去,造成了一些混乱。因此,在第一次设计后我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整:(1)让幼儿多了解攀登架的玩法,给幼儿一些等待。(2)了解爬攀登架时需要一个接着一个。(3)设置层次,创设撤离通道。
增加竹梯,对部分孩子是一个层次上的推进,而空出的左边则成了撤离通道,为想玩但又不敢爬到最高处的孩子创设适合他们的玩法。不过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右边排起了长队,等待时间过长导致运动量大大降低……
这一切的问题还是出在了那些爬高后会害怕的孩子身上,于是,我开始重点观察这些孩子,结果发现:当我进行鼓励或有所关注时,其中的一部分孩子能自己通过这个难关,只有一小部分孩子是真的需要老师去扶一把。所以,我觉得孩子在能力上是可以完成的,他们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支持。另外,我多次观察后发现空心的竹梯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是挑战。在一段时间的等待后,我又做了新的设计。
取消撤离通道,两边都可以攀爬;增加有网的梯子,给那些害怕的孩子以支持,孩子们玩得既尽兴又有趣。老师的鼓励、同伴的榜样、给幼儿时间自我建构,三管齐下为孩子搭建了心理支架,使每个孩子都成为攀登架上的运动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