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体系优化策略*

2019-01-28 10:30戚德祥
中国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出版物供应链图书

□文│戚德祥 王 壮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取得了非凡成就,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化进程获得快速发展。在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强调指出,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当前,在出版全球化的场域中,中国出版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让中国出版从走出去实现走进去,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其一是要从内容角度推出更多能够具有国际化传播效果的中国好故事、好学术、好文化、好科技等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质精品图书,更进一步贴近国外读者;其二是要加强渠道建设,优化传播方式和手段,使更多的中国图书进入国外主流社会;其三是要注重整体经营,激发出版企业活力,提升出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变走出去所依托的以政府支持为主体的供给结构,在国际出版领域探索和尝试依靠市场形成持续化发展的新的商业模式。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走出去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流程管理的局部问题着手,把脉中国出版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时效过低等问题,以供应链理论为指导,提出优化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体系的对策。

一、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国际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也就是以目标企业为核心囊括其上游、下游各种合作伙伴直到最终用户而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1]

供应链理论一经产生,对全球物流行业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即产生深远影响,更为建立起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美国学者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认为,供应链的特点是在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进行权衡,影响供应链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库存、运输、设施和信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马士华教授等认为,供应链物流能力是物流主体以顾客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的,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应服务的能力。供应链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的特点首先是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全球物流模式逐步走向成熟,企业的物流方式也向全球化发展;其次是一体化,从企业的内部作业流程来看,从接受顾客订单开始,启动采购、生产、库存、配送等活动,是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过程;第三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随着物流需求的不确定增高,物流的柔性化要求增强,满足客户需求第一被放到了首位;第四是信息化与自动化,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2]出版国际物流是指出版物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接受地的流动过程,其目标是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出版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

二、中国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现状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实物出口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出版走出去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国图书实物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但总体规模不大。这不仅与我们出版的图书能否符合外国人需求和国际营销能力有关,我国出版国际物流分散、效率不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物出口规模的增长。

1.各类型出版企业走出去产品的国际物流路径

根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7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不含游戏)数量2178.4万册(份、盒、张),金额10764.9万美元。其中,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数量1872.7万册(份、盒、张),金额6188.0万美元。[3]与出版产业相关的进出口公司、各个出版集团及单体出版社的图书实物出口都涉及物流问题。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出版物进出口公司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这三大公司长期从事出版物出口物流管理,主要包括:中国邮政、商业快递、专线物流、通过货物代理的船运等通用的物流渠道。国内具有出版物出口业务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五洲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方面会把一些出版物实物出口业务委托给几大图书进出口公司,另一方面,自己也开展了进出口业务。

出版物出口运输方式可选水、陆、空任意方式,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三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不同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近10年图书实物出口额保持在年均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为例,除了委托给国内图书进出口公司的业务,他们自行发货的国际物流通常采取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三种形式。一是能够通过公路运输的出版物尽量采取公路运输,比如发往蒙古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出版物通常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适合于数量较少且距离较短的出版物运输,运输费用不是很高,物流配送速度比海运要快。二是发往欧美、日韩、俄罗斯和中东等国家的出版物主要走水路运输。水路运输的单位商品运输成本较低,是一种较为经济的运输方式,但是运输时间相对较长。三是对于少量客户急需、时效性要求高的出版物则采取航空运输的方式。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运送时间短,但是不经济,运送量受限制,同时受天气影响较大。此外,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五洲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一些出版社经常参加各类国际书展,也会通过参加书展把图书带到目标国家,或者通过使领馆、国家汉办和国务院侨办等政府机构向海外赠送图书。

2.各类型出版企业走出去产品国际物流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出版物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在国际物流方面由于各个进出口公司和出版企业分散管理、各自为战及个别国家的进出口政策变化不定等多种原因,使得我国出版物国际物流存在很多共性问题。

其一,国际物流分散管理,跨境物流成本比较高。三大图书进出口公司在国际物流方面虽然都建构起了自己的体系,也有专门的国际物流管理部门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但是由于我国出版物出口规模有限,所以在和上下游企业合作过程中,缺乏整体议价能力。像我们对欧洲区的物流主要以国际快递为主,货运周期短,服务好,清关快,专人配送到门。然而由于空运费用很高,这些物流成本一般要加在图书产品上,自然就抬升了图书产品的价格。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升值,中国图书在很多国家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高价图书了。

其二,国家间物流合作程度低,跨境物流时效性不强。一般运往蒙古国的出版物公路运输时间是一周左右。韩国快一些,海运也要至少2周时间。运往欧美等地的物流线路较为畅通,一般耗时1个月左右,而运往俄罗斯、巴西、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的出版物走海运则需要一个月之久,甚至更长时间。据顺丰快件服务参考时效表显示,发往东欧方向的国际小包,俄罗斯耗时最久,平均约15~20天,俄偏远地区城市甚至需要15~30天。可见,中外出版物流合作还非常有限,不完善的出版物国际物流体系,致使跨境物流投递的时效性较低。[4]

其三,在一些国家受当地入关、出关政策限制,发货、取货受到影响。这一点在俄罗斯表现最为明显,以常见的国际邮政方式为例,中国到俄边境平均只需3天,但清关前后却需要10天。无论欧洲还是日本,中国邮政都可以发货,然而中国邮政长期以来海运却经常出现丢件、扣关、清关困难等各种问题,无法解决。一些国家海关对于申报不合格商品一律采取滞留方式,这样就会致使客户无法按时收货、丢包率高、运输路线长,时间久。

其四,由于我国出版企业的国际物流方式多元化、小型化,因此无法大规模实现国际物流的全球一体化、自动化、客户导向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等现代管理模式。国内电商物流可以实现包裹的全程追踪查询,但跨境物流,尤其是境外配送段,一旦出境就很难实现追踪。[5]

三、中国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体系优化策略

中国出版走出去已进入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就要认真解决生产销售链条中存在的一切问题。结合供应链理论,创新出版国际物流管理思维,认真解决各出版企业及图书进出口公司国际物流分散管理中存在的议价能力弱、运货时效得不到保证、在某些国家进出关有障碍、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无法跟踪货单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中国出版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发展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1.成立由政府部门支持的中国出版国际物流联盟

我国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出了多个重点项目和工程。其中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政企合作模式强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在版权输出、实物出口及资本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的主导和引领发挥了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我国出版国际物流与其他行业物流相比规模不大,分散管理更使得出版国际物流成为物流行业中的细流。现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扩大实物出口规模,我国出版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亟待加强。需要运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层级统筹整合思维,打破多层级模式,解决我国出版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对出版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组织国内三大进出口公司与相关出版企业成立出版国际物流联盟,将联盟各方的优势资源集合起来,加大投入,建立跨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利用云服务技术,促进多方资源的优化利用,发挥供应链物流协同效应,集中发货,统一提升竞价、议价能力。同时,避免恶性竞争,取长补短,有效解决各个层级的出版企业物流分散管理问题,互利共赢。此外,还要加强对跨境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国际沟通、跨境营销等综合能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国际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为出版国际物流建设提供人力保障。

2.采取多样化的出版国际物流联运模式,激发多式联运组合效率

如果短期内政府部门尚不能组织成立国家层面的出版国际物流联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出版集团和单体出版社可以运用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各个企业组织联盟式大平台产品集合思维,根据本单位走出去实际情况,本着“合作共赢,共促发展”的理念,多家联合组建国际物流联盟,创建实用的国际物流体系和物流信息平台,联盟单位共享合作成果。跨境贸易包含生产者、平台、仓库、物流企业等多个环节,国际物流联盟可以利用标准化管理实现一体化合作。注重精细化管理,设计科学的物流配送方案,做好重点区域项目对接及境内外沟通,利用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多种配送方式与境外国际专线物流或快递结合的组合效应,实现各环节运输资源的高效对接,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出版走出去已经建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中国出版走出去联盟、丝路童书国际合作联盟、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联盟等。这些联盟统一招标,探索规范合理的国际物流联运方案,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布局,创建海外中国图书仓储中心

中国出版走出去辐射全球,图书实物出口范围也十分广泛。为了解决图书实物出口物流配送问题,创建海外图书仓储中心势在必行。创建海外图书仓储中心是中国出版海外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产品流转的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以合理规避繁杂的海关及商检环节,缩短物流周期,还可快速解决本地退换货问题。只有及时配送到位,才能解决中国图书走进去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根据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创建海外仓储中心,建设与国内出版单位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和本土化的物流渠道,为国内出版单位提供仓储与图书配送服务,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和物流配送成本。考虑到目前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和数量还不是太大,初期也可以与国内出版单位的海外分支机构合作创建海外仓储中心。借助已有资源,减少资金投入,发挥更大效益。出版企业可以将出版物批量出口到海外仓储中心,在拿到订单后,海外仓储中心可以利用当地的物流公司,直接将出版物配送到用户或读者手里。此外,在产业融合的趋势作用下,建成的仓储中心还可与国内诸多跨境电商出租共享,共同分担仓储费用,效益共享,共促发展。

4.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优化国际物流供应链

数字出版供应链是以数字网络为载体,以数字信息为内容构成的一条从著作权人到内容生产商、内容运营商及技术提供商,最终到图书消费者的供应链网络。[6]随着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数据库、平台阅读、电子书等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基于这种趋势及数字出版的特点,我们在研究出版国际物流的时候,要把出版方式与国际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整个供应链系统来考虑。数字出版具有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数字化、出版发行同步化、出版形式交互化等特点。这些鲜明特点对于出版走出去供应链物流优化突显出积极的作用:一是数字出版供应链不需要中间商环节,供应链简化、便利,在交流方面无时间和地域的阻碍,使得图书走出去的距离缩短、时间缩短、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交易更加便宜。二是实现了走出去的数字产品在线订购、在线配送等功能,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出版的库存问题和海外运输配送问题。三是能够跨越国家跨越空间,实现作者、用户或读者、出版企业的直接交流沟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因此,要着力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尤其通过开发适合走出去的数字化产品,打造信息资源平台,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及时发布新书信息,形成客户订购、直接输送,将会大大提高出版物走出去的效率和效益。数字出版供应链物流模式是出版业独具的,是对传统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它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能够优化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供应链,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效率的提升,对于出版走出去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数字版权保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是要考虑的问题,出版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保护情况,选择更适合走出去的出版方式。

5.支持海外分支机构建设,开发本土化产品,缩短物流供应链

在国家支持出版业资本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一些出版单位积极实施海外战略布局与本土化发展,在许多国家设立了独资公司(出版分社)、与国外出版企业联合成立了海外编辑部或出版中心等。这些海外分支机构着力于开发本土化产品、创建本土化营销渠道和建立有效的物流体系,其目的就是使中国的图书产品更好地进入国外主流社会。海外分支机构开发的本土化产品可直接借助当地的物流系统,根据用户或读者需求,直接进行物流配送,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一般2天之内即可配送到位。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满足了用户或读者的需求,激励更多的用户或读者购买图书产品,从而扩大了图书的覆盖面,同时,也避免了国内图书因无法及时配送到位而对销售造成的影响。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能够缩短中国图书产品走出去的物流供应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扩大图书产品的销售数量和覆盖范围,对中国出版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中国出版走出去经历了十几年的艰苦跋涉与创造辉煌的历程,总体上看,在行为主体方面,经历了从单纯“国家主体”到“国家和企业共同主体”的转变 ;在经营模式方面,经历了从以“政府行政化推动”为主体到“政府支持和商业化运作共存”的转变。在这些转变中,中国出版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国际影响力并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国出版在国际出版舞台由走出去进入到走进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从企业经营角度加强中国出版的国际化生产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与经营实效控制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议题。优化出版走出去国际物流体系,既关系到走出去的效益,又关系到走出去的质量,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希望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部门和出版企业带来启迪。

注释:

[1]陈良华,李文.供应链管理的演进与研究框架的解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5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版)[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7-27

[4]郑楠,黄卓.中蒙俄跨境物流运输便利化的合作机制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8(11)

[5]曹倩.我国跨境物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8(5)

[6]佟贵兆.新时期对比分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供应链[J].科技传播,2015(10)

猜你喜欢
出版物供应链图书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2017年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