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收入占GDP偏低状况下,只有收入增长适当快于经济增长,才能持续保持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十四五”发展思路应有一些重大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改为“快于”。这一方面是促使重大方针更加符合实际,另一方面是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积极应对新时代的新形势。为了保持重大提法变动的稳妥性,也可以写成“收入增长同步于或适当快于经济增长”。
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终结了1983年以来的收入增长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的状况,迎来了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重大转折性变化。1983年至2011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9.2%,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7.4%,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5.8%,双双大幅低于经济增长。
2011年至2018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长6.6%,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9%,比经济增长快1.3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国人均收入实际增长比人均GDP增长快0.8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由2011年的40.1%上升至2018年的43.7%。中国经济由投资出口主导的增长转变为消费主导的增长,2018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6.2%。
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是2010年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巨大进步。但这还不够,如果“十四五”关于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提法,仍是“同步”,则将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不符合实际。这不仅不符合2011年以来的实际状况,也不符合“十四五”时期。如果不出现小概率事件,居民收入增长有相当大可能将持续快于GDP增长。
二是不利于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如果“十四五”仍提出“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则将意味着难以改变目前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局面,消费推动作用将弱化,投资仍将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经济增长。尽管这在实际上不会出现,但这一关于“同步”的思路,对“十四五”发展思路和政策制定将带来不利影响,并影响“十四五”结构优化和发展。
三是不利于增强对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视。如果“十四五”仍提“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将不利于改变“唯GDP”的做法,导致相当一些地方忽视收入增长局面的继续存在,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当下已出现了劳动生产率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乃至略快于收入增长的状况,这表明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具有坚实支撑。2011年来的头几年,由于居民收入的长期相对低增长,收入增长确实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然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5%,劳动生产率增长6.6%,收入增长已接近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另据分析,浙江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份额,2011年至2018年达到73.8%,比2004年至2011年的44.4%,提高29.4个百分点,表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有技术进步支撑的。
实地调研亦能证实收入增长具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坚实支撑。今年五一前后两次去海宁市马桥经编园区调研,企业家们告诉我,新世纪初期,一个工人看1台经编机,月工资约1000元,机器转速1000至1100转;现在,一个工人看3至4台机器,甚至5至6台,月工资约6000元左右,机器转速2000至2200转,面料幅宽提高较多。在这一案例中,工人工资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提高约4至5倍,如不考虑面料幅宽提高因素,且1位工人操作机器按3至4台的行业平均计算,则实物生产效率提高6至8倍,明显高于工资实际增长。
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造就的是一种“捧金饭碗创造钻石价值”的新分配和新动能格局。当劳动供给增长小于劳动需求增长,且技术进步相对加快,则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应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在当前收入占GDP偏低状况下,只有收入增长适当快于经济增长,才能持续优化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才能持续提升消费及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能持续保持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