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呈现出海量性、多样性、高速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驱动着新型经营产业的出现,并对传统产业经营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相关产业部门必须依托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对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自我革新。对于传统银行而言,需要在维持原本经营模式的同时,将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并对工作系统进行科学调整,从而为整体转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都开始采用数据方式进行记录,由此造成大数据内容体量不断增加,数据类型也不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而不再集中于传统的文本形式的结构化数据类型。但由于数据内容和类型的复杂化,不断造成数据的价值密度降低,能够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力不断缩小,为了确保数据价值的提升必须进行快速的信息挖掘[1]。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确保大数据内容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确立创新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起相关的处理和应用平台,从而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在传统金融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结合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发展内驱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传统金融行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能够将大数据平台、互联网传输、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各种技术手段更加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形下,对于金融企业经营管理者而言,必须采用更加深度的融合经营理念,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我国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后台能够根据各类社会群体在应用终端服务时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对应的数据分析,从而依照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服务需求进行处理,不断提升人们使用互联网金融手段的便捷程度,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高效[2]。快捷的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要。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所能够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必将更加丰富,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现金支付的概念虽然不是由传统金融企业提出并开始应用,但是其在推动无现金支付应用的发展上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无现金支付应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现金,而是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之外,为交易双方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支付方式。目前我国的无现金交易次数位居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第三位,随着相关应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在应用次数和交易规模上,在数年内有望超过欧元区和美国,达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的金融活动形式也趋向于多元化,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金融服务企业能够提供更多形式的服务内容,这给传统的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传统银行如果不能因势而变,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其金融交易额必将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造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占有比例不断下滑,甚至会由于经营不当而出现破产的情况。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层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变自身的经营理念,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是所有传统银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实时收集和分析用户的金融操作行为,在数据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用户进行不同类别的区分,从而在保障自身经营利益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精准的服务。但是传统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方面的缺失,在数据收集方面已经落后了一大步,在数据分析方面缺乏完整的基础,从而造成其分析工作较为落后,甚至出现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形[3]。由此造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银行在理财和储蓄等经营业务上会逐渐失去原有的阵地,而迫使自身的业务份额不断下降,逐渐朝着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金融行业的经营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受到的地域性限制。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服务类型和产品种类上提供的服务不断充实,从而导致金融服务市场的竞争形势不断激烈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的业务量不断受到冲击,整体收益率不断下降,导致金融服务能力削弱,客户体验变差,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的状态。目前我国传统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状态的银行数量不断增加,要想摆脱这种状态,要求传统银行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变经营思路,尽快找到对应的破解方式,从而解决自身的生存困境。
金融行业的产生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数个时代,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了不同形式的转型。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细化,将会形成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针对不同业务的专门性金融体系。传统银行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经营业务更好的持续下去,最主要的决定方面是其能否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传统银行在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时,必须要对自身的传统优势有着精准的认识,就是能够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服务形式,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服务。这就要求传统银行从业人员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摒弃自身居于主导地位的经营理念,将原来交易型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为营销型的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虽然发展加快,并且在很大比例上占有了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其获客成本的不断提高,二者在业务经营上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这种情形,传统银行必须尽快抓住网点面对面交流的优势,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传统银行相对于互联网金融最大的劣势在于其业务结构比较单一,无法达到差异化经营的目标。要规避这方面的不利情形,要求传统银行首先在网点布置上要朝着两个极端化方向发展。一个方面是设立功能齐全,服务内容丰富的旗舰型网点,在这些网点的经营中,主要针对固定的客户,并且建立起专业的营销队伍,改变传统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坐销”模式,而是逐渐转变为“行销”,从而有效规避经营业务受限的不利局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将网点规模不断缩小,缩减经营面积,将网点的经营方式逐渐朝着“轻资产、轻人员、轻成本”的三轻模式发展。但是在三轻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能随之降低,反而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加以提升,从而加大顾客的良好体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对网点实行差异化经营的同时,还要能够及时推出与网点经营规模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从而不断提升网点的经营效益。
传统银行的转型必然绕不开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但是在采用何种方式结合,在哪方面进行结合,结合的程度如何界定等方面,需要银行从业者进行深入思考。在二者结合的过程中,对于结合方案的制定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能够彰显传统银行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强化自身所具有的特色,将自身的优势朝着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在降低结合成本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其目的都是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传统银行的转型工作必须以服务客户为最终目的,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持续性进行。
传统银行转型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是转型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利用传统银行自身的优势,改变现存的不利局面,逐渐将目前的局势加以稳定并进一步收回传统银行的失地,对于传统银行而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应用的范围必将不断扩展,进而推动传统银行转型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