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译 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引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曾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就连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负担,以及养老保障压力增加、GDP增长缓慢等,甚至有可能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到来,很多发达国家在应对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其主要措施为延迟退休年龄、提高高龄人群的劳动参与率等。然而,仅仅通过这两种方法并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鼓励老年人提前退出劳动市场,是为了给年轻人留有充足的工作岗位,让年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并且,在以上两种措施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人都认为提高高龄人群劳动参与率就会使年轻人的就业率降低,因此,大多数人就反对老年人延长退休时间。对于这一观点,根据美国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分析,由于工作岗位的数量是固定的,也就是劳动市场的岗位数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如果在岗人数无法及时退出,年轻人的失业率将明显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也就随之下降。
然而,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工作岗位的数量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近几十年来,由于更多的女性劳动力进入工作岗位中,很多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完全弥补了劳动力市场空缺的现象,劳动力的数量规模也显然大幅增加。比如在1970-2008年这一期间,美国很多的女性劳动力都走向了工作岗位,大约增加了4500万人,这一庞大数字就填补了劳动力市场空缺的现象,将美国的劳动力总数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五提升到了百分之四十七。然而这一现象并没有导致男性公民的就业率降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岗位数量的增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岗位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多或者减少,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养老产业也将兴起,这也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国际社会保障项目也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对老年人就业率的提升对于青年人的就业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然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即使降低了老年人的就业机会,也不会为年轻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老年人提前退休也并不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死亡率逐渐下降,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随之增加,适于劳动岗位的年龄也较以往有所延长。基于特殊的人口基数模型,我国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对社会养老、医疗、保险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应对这一压力,弥补年轻人劳动力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呈现出的数量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则可以适当延长部分岗位的工作寿命,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劳动力数量的快速变化,还能够降低退休人员比例增加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并且,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法,能够增加社会养老保障金的来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源节流”,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渐解决。
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出现,对于劳动生产率就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很多研究学者认为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的整体身体素质也会逐渐变差,这样就会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对于社会总产出的增加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社会生产率,阻碍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社会生产率的降低,就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人们获得的物质资本。美国研究学者认为生产率的增长能够提高未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但是不能全然接受或者否定,毕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全然不同。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尽管,不同的个体在社会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一差异在65岁之前是非常小的。基于这一实际情况,社会生产率会随着国家人口年龄的具体组成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结语: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多国家现在或将来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适龄退休人员数量增加,进而对于宏观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政府在采取延迟退休等措施的同时,也在采用多种手段降低由此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