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廊坊市运输管理处
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命题,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不仅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也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提升国际影响和合作水平。作为国家基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新时期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加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也在进行转型探索,为了不断提升发展成效,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成为当前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关注的重点。交通运输行业在不断探索构建诚信体系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通过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应的质量信誉考核政策和办法等,对从业人员和企业等相关的诚信行为进行了规范,不断提高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诚信服务意识,提升主动参与诚信体系建设和监督的积极性,通过定期进行通报和授予相关的荣誉、政策支持等,进一步让广大诚信企业和人员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不断提升从业企业和人员的安全保障意识,推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保持良好态势,推动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此外通过加强质量信誉考核监督,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引导,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水平,更好地树立品牌。对从业人员素养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国家输送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总结分析当前道路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相关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目前虽然有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约束,但是在制度内容方面尚不健全,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属于部门规范文件,没有上升到法制角度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二是权责分配不清晰。在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划分不清晰,过于强调阶段工程,主体责任划分不清晰,考核标准和企业管理之间关联度不高,从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开展成效。三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诚信体系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深度探索,没有构建系统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不利于数据全面共享和数据库综合调度管理。四是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监管力度还需加强。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积极性不够,在维权、培训等方面缺乏持续的配套政策支持,在监督管理方面容易受到舆论压力等影响,不利于诚信体系建设深度开展。
1.加强政策宣传,完善配套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形成共同监督合力。加强行业模范树立,从而推广典型经验,给予优秀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等,不断规范行业发展行为和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深入结合当前社会形势,总结分析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加快制度精细化建设,研究更多的实施细则,对各类失信行为等严格处罚,将质量信誉考核全面纳入到法制范畴以立法的形式进行确定,从而打造合理共建体系,更好地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系统服务水平。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诚信体系信息化建设进程,构建完善的运输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全面、分层次、多功能的诚信数据库,加强数据动态采集、管理和分析共享,建立全国联网系统,加强信息反馈和投诉监督,及时向公众公开监督成果,开放更多的举报窗口和平台,从而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管力度。
3.健全诚信信息公示制度,提升行业监管质量。一方面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媒体以及道路运输服务平台等窗口加强政策宣贯,完善诚信信息公示制度,对失信行为及处理情况定期通报,对典型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提升诚信建设公信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监管,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程,规范资格准入机制,细化监管细则,加强部门联动,开展特色服务活动,引导广大企业和公众全面参与到诚信体系建设和监督管理活动中来,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和个人诚信档案,加强档案和其他环节的应用衔接,切实提高诚信建设的有效性。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下对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而言,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需要深度探索,在不断研究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实际和特点,从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立法监督,推进信息化建设等角度,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升道路运输行业诚信管理规范化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