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钰莹 吴进珍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经受着变革带来的洗礼。其中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道德基石的“孝”道文化一样受到冲击。新时代需要对这一文化给予新的解读和认识,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为时代发展发挥新的作用。
社会历史研究专家学者意识到这一话题的重要性,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关于新“孝道”的内涵和建构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孝道”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在传统孝道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新的孝道观。陈功(2009)对20世纪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批判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变迁中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出现价值缺失,道德危机现象,体现了孝道的变迁。周彦新(2001)认为新孝道应该继承发扬传统孝道文化的优秀部分,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利用法律手段同不孝敬父母的行为作斗争,提倡敬老养老、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对那些不孝敬老人的逆子进行谴责,情节严重者要绳之以法。肖群忠(2010)认为,我们必须厘清传统孝道与现代新孝道文化之间的区别,传统孝道既有亲情的民主性的合理内涵,也有封建糟粕,而新孝道的本质是亲子平等。
我国学者对孝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他们不仅探究了传统孝观念的起源、内涵,而且对传统孝道进行了恰如其分地评价,并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孝道赋予新的内涵并建构适合新时代的孝道文化。
在新时代变革背景下,孝道受到了怎样的冲击,中青年对这一时代背景下孝道的理解和传承状况,我们主要采取设计问卷,对这部分人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目前中青年心目中的孝道传承;同时,走访部分老人,了解老人目前状况,对子女孝心的渴望,评价,对养老的需求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孝道却出现了问题。生活中,子女对父母不孝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孝的做法扭曲了原本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危害。要改变这种情况,建立协调的亲子关系,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孝观念。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孝道加以研究,对传统孝观念进行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其中精华部分,对现在社会尤其是中青年对孝道的认识进行研究,普及优秀的孝道教育,改变社会中与老人关系处理不当的不良社会现象。
我国传统的孝道内涵丰富,既有传统优秀品德的凝结,也有旧文化不良习气的积淀。如果我们能从传统的孝文化中汲取好的精神营养,构建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孝道思想,并对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公民进行教育和引导,那么,势必会形成敬老爱老的新风尚,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进而有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的孝道文化的构建需要建立踏实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实现这一切需要深入的调研和探索。为了掌握一手的数据,作者根据现有的优势,发动来自各地的在校大学生联系亲人参与的一次以调查问卷和问答的方式进行的关于现代孝道文化和老人赡养问题的调研,从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随机对230个青壮年进行调研,数据显示:其中20-30岁的群体占83.91%,文化水平84.35%都是大专以上,婚姻年龄相对后延。60.43%的人经济上仍然从父母获取帮助,54.35%的人感觉经济上钱基本够用,70%的人认为儿子与女儿都有在经济上支持父母的责任。
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几代已经基本都长大独立了,面对着的是长辈的逐渐衰老,他们的观点影响着我们当代的孝道文化的传承和老人赡养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代人,对上是对于孝道文化和老人赡养的传承,对下是以身作则,率先引领着下一代人的传承。尤其是二胎制度的放开,已经被接受的独生子女思想如何转变和现实的践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经济水平压力大,54.35%的群体感觉钱基本够用,在帮助父母方面感觉压力很大。特别是两方都是已婚独生子女的面对的更是双方四个老人的照顾,多代人的情况下,还有上辈老人的问题,下面还有孩子的养育,无论财力还是人力都很紧张。
3.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进步,传统的封建伦理观中的三纲五常等糟粕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摒弃,年轻一代的孝道和赡养观已经倾向于更健康、更人文化和更亲情。近些年国家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道德文化建设已经收到很好的实效,其中的家庭孝道文化和赡养观已经为年轻一代所接受。
4.经济的发展,就业和生活的压力,年轻一代面临着“忠孝难以双全”的问题,一方面工作的压力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一方面老人年龄渐老需要照顾。尤其是没有兄弟姐妹分担,所有老人需要一肩挑起,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政策和社会保障的扶持。主要是精力的问题,一对多的赡养和照顾,让很多年轻人感到力不从心。调查中有已婚的青壮年表示:同时两个老人生病需要夫妻齐上,那又牵扯孩子养育问题,二胎的放开在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毕竟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实的问题是让年轻人在赡养好老人的基础上有精力养育二胎。
5.在现代社会,对于一对多的赡养问题和孤寡群体老人问题,养老院的设立,从实际中给予赡养老人存在精力困难的群体一个很好的选择。调研中发现,虽然很多年轻人表示愿意和老人一起进行赡养照顾,但40%多的年轻人已经接受了把老人送养老院或顾工看守进行赡养的方式。
同时我们也发现50%以上的年轻人抵触这种把老人送养老院或顾工看守赡养的方式。抛去经济上的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的因素,其实这也是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基于亲情的孝道文化和孩子养老的赡养观的一种体现,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养老院和顾工机构的保障能力和推广宣传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6.几千年的封建孝道文化中有着厚葬的陋习,甚至帝王将相还有用人殉葬的现象。我们新中国推行和宣传的是健康的厚养薄葬的健康理念,也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进入小康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地方又出现了丧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对于大操大办丧葬的行为调研对象都表示反对,支持国家提倡的厚养薄葬。
此次调研对于孝道文化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调研和访谈,发现我们的孝道文化传承和老人赡养在健康的发展,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我们的孝道文化传承和老人赡养问题的完善有所裨益。
1.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相对较低,经济不够发达,还不具备提供良好社会福利所需要的财力,因而主要还是依靠家庭进行养亲、敬老,就是说,抚养子女、敬养双亲,只能在家庭中进行的,而且被看成是父母和子女应尽的法律与道德义务。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养老敬老问题会更加突出。在现实生活中,不孝顺的现象绝大多数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新一代独生子女成年之后,两个年轻人需要负担四位甚至加上祖父母的更多的老人,再加上自己的一个孩子,经济压力非常大,双方如果忙于生计,很难有精力去照顾老人,各种矛盾会更加突出。所以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广泛宣传孝道,倡导孝道美德,造成敬老爱老社会舆论,矛盾会更加尖锐化。
2.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孝道观念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年轻人不但不能自觉地履行子女对父母应尽义务和责任,反而把“实用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家庭生活中。这不但破坏了家庭的友爱和睦,给父母带来经济困难,精神痛苦,也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1.传统的家庭孝道文化的传承
在历史上,家庭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继承传统孝道,建立新型的孝道观念,对于家庭和睦、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应该加大宣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树榜样,行表彰”,以促进孝道的继承和传播。
2.国家在孝道文化的推广及老人赡养问题中的作用
国家需要为孝道文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各级政府需要在社会福利体制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孝道文化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国家更需要加强社会救济和脱贫工作,减轻老年人的负担,从而形成家庭与社会的双层物质保障模式。同时,国家需要将孝道文化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来保证孝道文化的实施效果,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孝道文化的最终实现。
3.怎样建立起现代社会的新孝道?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究孝道,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孝道,除从总体上提高年青一代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之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广泛倡导尊敬和热爱父母,对既给我们生命又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永存感恩,使整个社会布满尊老爱幼的浓厚空气。
其次,在倡导热爱父母的同时,宣扬新时代孝道的含义与做法,新时代孝道发生了变化,年青一代怎样做算是尽了孝心,不同的家庭个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三,在行孝的礼仪上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时代变迁,家庭模式和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甚至社区和村镇结构也在变化,人们的生存模式随之改变,这需要采取与孝道思想相适应的礼仪规范和必要的纪念形式。所以,建立现代社会的新的孝道观念也应该重视设立必要的纪念节日,规定一些恰当的礼仪制度。
从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中青年对于孝道也有深刻的了解,孝道思想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只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孝道的解释也有了相应变化:总体上的倾向是积极的,对孝道是十分看重的,也是符合实际需要和合理的。从对老年人的访谈来看,由于物质生活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有了些微变化,精神需要有所增长,总体上看,老人们还是比较满意,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孝道继承情况。
总之,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各朝代,各民族都具有孝道观念。提倡父慈子孝,兄弟友爱,家庭和睦,都是人们乐于接受的。只是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阶级不同及民族不同,其孝道的性质、特点、标准和形式各有不同而已。因此,孝道在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仍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对培育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研究发掘并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