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慧 任旭泽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412000)
审美价值尺度是包装社会价值的其中之一,是判断审美的标准。这一标准是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后获得美的感受,通过使用产品产品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的心理。美的设计能使不同的消费群众满足情感需求,并且在使用中寻找与自我价值观一致的感受。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需要能够满足人类在各个领域中的情感需求的包装设计。设计师在在满足包装的基本功能的需求后,还要融入以人的情感需求为主的视觉传达要素的组合、信息的传达和启示与情感体验,从而与产品之间产生互动从而感到愉悦。根据以上对审美尺度的论述,现代设计审美尺度的评价要素分为:愉悦性、生动性、可读性和启示性。这四个要素相互融合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生动性可以使好的商品在丰富多样的选择中眼前一亮,这是消费者直接了解商品的首要条件,也是产品设计能够直接的、生动的把商品有效信息直观传达给消费者的方式。这要求设计师能够运用生动的视觉传达形式和丰富的设计元素进行组合,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有效的调动消费者情绪,促进他们的购买欲望。
儿童糖果的包装设计,包装上运用生动活泼的图形设计有效地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目的。儿童的内心丰富多彩,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主要图形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而卡通造型使包装更加生动,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在可以传达产品信息的同时,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让儿童感到生动与乐趣,正好迎合了儿童的心理。
可读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获取信息的感观过程,也是建立产品品牌形象的主要方式。商品信息是通过包装的图片、文字、色彩等元素进行组合转化成视觉语言实现信息交流。儿童的食品包装设计更要增加辨识度,突出理念与产品的特性才能博得家长和儿童的青睐。成功的儿童食品包装要具备可读性与外观的视觉效果,在选购产品第一时间用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传达到消费者,实现产品情感的说服力。
欧美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往往侧重的是强力的视觉强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包装中往往使用原材料的形象,写实性的手法使消费者更直观的了解食品中包含了那些成分,从而更加清晰地认清产品。给家长带来健康的印象,增加了辨识度。
日本在大部分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上加入了知觉感受的精神层面设计,让更个包装设计更具亲和力。包装虽然简洁,但整个设计看上去淳朴、自然,镂空的纸盒让产品看上去色彩饱满、充满食欲,使消费者可以直观饮品中的色泽、果肉等。通过对原材料的展示,增加了购买欲望。
启示性是指设计除了具有说服力和添加商品附加值的能力之外还有说服教育的能力,不影响其他语言要素和基础原则上产生情感的愉快启示作用的设计行为。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常见的启示性设计有寓言故事、拼图、棋盘等。
在一些儿童食品包装中可以看到包装通过设计来传达信息和某种启示,主要以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的插画形式,而插画中并未出现说明性的文字,可以使儿童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去发现不一样的效果和故事情节。不仅帮助儿童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迎合了儿童审美下的情感需求,得到了儿童的喜爱,也起到了艺术情感教育的作用,获得了家长的认可。
愉悦性是一种情绪状态,在设计中体现为以人的情感需求为主,在设计中融入令人感到愉悦的设计元素,设计出令人感到快乐、难以忘记的作品,给人以与众不同的印象。并且时间持续越久,消费者情绪越稳定和积极。
儿童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的食品,因为他们往往都会跟着自己的感性知觉走。这样的包装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惊喜和愉快,增加儿童的喜爱程度,从而提升购买欲望。这时候儿童购买的并不是食物本身,二是这个包装附加价值带给他们的愉悦感,而且拥有这样的包装外形使儿童的愉悦感会持续到他们吃完这包食品。
随着现在儿童食品的市场不断扩大,儿童食品包装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儿童作为占消费者群众比例较大的一部分,情感需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升级。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更多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又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起到启示教育作用的作品。我们通过了解了审美尺度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传达后,对我们将来设计出如何取得家长们良好的印象、赢得孩子们的喜爱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