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果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引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 号) ,通知提出,
“到 2020年争取培育 1 000 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开始出现。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中清晰明了的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生态环境良好、产业集聚融合、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在全国选择了96个小镇作为先行试点进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拉开帷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视,国家对健康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渐渐由治疗到预防,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对高质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正好与全面健身发展契合,它是增进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高人们运动参与、促进人们体育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重要阵地。
体育特色小镇发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咨询网、和EBSCO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查阅和收集大量国内外关于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初步掌握基本情况,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探讨,论证相关结论建议。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比较总结和分析,从中得到一些规律和启示。
体育特色小镇可以定义为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某一区域特有的文化、自然等资源为基础,以项目作为其载体,以体育为主题打造的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基地,围绕体育、健身、健康、旅游、休闲等多种产业,将各种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及激活,并将其创新转化为成果,打造出具有特色体育精神和文化的特定区域。
2.2.1 数量增加迅速 自从2014年体育小镇开始兴起至今,经历了5年多的发展时间,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体育特色小镇仅有21个;到2015年,特色小镇数量迅速增加,达到了47个;2016年底已经增长到了81个;截至2017年4月份,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50个,增长速度迅速,发展势头迅猛。
2.2.2 区域发展分布相对均衡 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与传统新兴的产业不同,其发展受限于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但就目前来看。体育小镇区域分布也呈现出分布趋于平衡。根据体育总局办公厅2017发布的“关于公布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的通知”可知全国31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中(除台湾地区),都有发展体育特色小镇项目。
2.2.3 主要开发模式明确 目前国内体育特色小镇的主要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1)政企融合(事业、产业融合):获得政府政策性扶持资金、与政府以PPP模式共建体育场馆设施。(2)产城融合:整体开发、地块扶植、房产收益。产城融合主要是整体开发,不仅投资单个体育建设项目,同时也承担城市建设的运营。(3)行业融合:体育+旅游+养生+文化。其目的是将与生态优势密切的多项产业融合发展,以体育为端口、以旅游吸引人气、以文化作为特色、以产品为盈利点,以此产生足够大的范围经济以及品牌效益。(4)产业链整合,第二、三产业联动。
2.3.1 文化传承和现实创新的视角 体育特色小镇是时代发展繁衍而出的。虽然学术界并没有对其概念和属性形成共识,但是其根植于新时代的背景和功能表明其并不是个完全行政意义上的小镇。而是具有特色产业导向,特定的文化景观,集旅游、生活和健身于一体的空间集合体。历史文化传承和现实创新是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位。体育特色小镇在其产业发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体育特色小镇的产生根植于其特定的区域文化土壤及资源之中,进而形成以运动休闲为特征的特点鲜明的体育小镇。所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避免单纯模仿。独特经济区域和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都决定了其建设必须注重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2.3.2 逆城市化视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城乡间差距也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在城市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交通的拥挤,污染、雾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们生活在城市中越来越压抑;另一方面,农村受城市发展增长及吸收效应影响,大量劳动力进城谋生,而农村只剩下老弱妇女,城市的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等各种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顺应当前逆城市化趋势,充分发挥小镇的特有的优势,并结合城市缺少的乡村体验,围绕其打造特色体育小镇,对解决逆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空巢村等问题作用效果理想,为新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3.3 健康中国视角 健康是人们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根本,也是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保障,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非医疗干预健康的重要手段。全民健身也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健身需求的呼声也日益增高,健身休闲产业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不二之选,有极大发展空间和无限能量,未来发展势头强劲。
2.4.1 无创新机制和体质 体育特色小镇的成功在于对小镇的整体规划、运筹。一些行业机构能做好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除了自身强大的整合优质产业资源能力外,与当地政府政策和思路是密不可分的。如何使体育特色小镇成为建设和发展的主题而不是沦为被招商的对象;如何使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尤其主动权,把握发展线路;如何让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发挥其最大值,并获得回报,是关键问题。
2.4.2 跟风模仿,不结合实际 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们的健康需求,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在此基础上同时带动经济发展,所以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必须根据地域特色、文化风情,发展要有理有据,既要有当地特色又要有创新,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复制。体育特色小镇的产生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所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所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突出特点、突出本质,避免跟风模仿,突出特色文化,既发展经济又达到传播健康理念的双重效果。
2.4.3 经济效益至上思维模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城市经济较农村发展迅速,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形成新的“城镇居民”。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城市仅仅停留在居住层面的功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是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各具特色不仅仅是实体建筑风格的变化,而是根据地域不同、区域不同,根据其特有的文化内涵、风土人情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差异性的体育特色小镇,这也是居民和游客所喜爱的。过去房产开发的、区域建设的固有的经济效益至上的思维,单纯追求利益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所以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绝不能仅仅停留在GDP增长上,而是要充分展示体特色小镇特有的特色。
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赋予了城镇新的主题、新的思路、新的文化内涵、新的精神内涵。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也是地域文化开发的另一种手段,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更能彰显其特色化,丰富体育特色小镇内涵,加大其竞争力。叠加好文化功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加强对其开发地区的自然生态、地域风情、人文历史、乡土气息的开发和利用,保证区域开发文化的独特性、鲜活性。体育特色小镇要在立足地方、继承历史、尊重当地风土人情、深入发掘和利用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以及优势的基础之上,并与其地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
当下,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也是体育小镇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阶段,体育部门和政府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正在引领潮流,在这种潮流的引领带动之下,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模式应运而生。所以,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中要能把这种模式运用进去,创新其发展理念,拓宽其发展渠道,增强其发展生命力。在融合过程中,把体育作为发展核心,把理念融合在发展基础之上,明确其体育特色,加强体育产业定位。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推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行,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理念要求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同时“健康中国”将成为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生病才治,而是由生病到预防的思维正在转变。同时,人们健身、健心意识不断加强,而体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正好符合当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所以特色小镇的发必须凸显健康主题,传播健康理念,符合时代潮流,符合人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