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阳,施 发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主要以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为主,还有不少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体育锻炼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参与高校体育社团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所以高校对于体育社团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地抓住信息化技术的机遇成为一大难题。体育社团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扩大学生的交际圈,提高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填补高校教育中对于体质健康的空缺。但是,由于互联网其自身的虚拟性,会导致成员内部的凝聚力降低,所以,互联网技术给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带来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各个高校必须给予高校体育社团建设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性,来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中硬件设备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在社团开展体育锻炼时基础设施不完善将决定一个训练或者是比赛的质量。例如,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场地的用地紧张、体育器械设施装备不完善等问题,这导致社团成员无法正常进行正规训练。还有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还是有不少的高校对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其资金短缺。而在当代现实中,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这样的发展形式也就直接限制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使体育社团组织的很多比赛和训练受到限制,最终影响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体育社团健康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体育社团资料登记和注册均由校团委负责,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立一个独立负责社团成员安全的相关部门,学校的安全部门保卫科的工作形式过于表面化,导致高校体育社团在进行体验训练时缺少向学校安全部门报备这一项工作,使高校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有不少体育活动均是以户外训练的形式,没有相关的安全措施保障,可能对高校体育社团成员的安全问题造成隐患。
目前不少高校体育社团在社团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第一,社团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学生在刚进入社团时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一致,高校体育社团在管理方面,不能根据每个成员的差异性去使用不同强度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同一种形式的训练方式,缺乏人性化,从而导致能力高学生的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素养,能力低的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程度。第二,高校体育社团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高校体育社团没有统一的监督管理措施,无法在后期的管理中规范化、合理化。例如,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负责人过分重视社团品牌的推广利益化,致使对社团成员的能力素养提高出现了偏差,负责人将大多的资金投入、重点发展目标从成员综合素养和体育项目本身转移到了社团体育活动的前期宣传上,致使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影响到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构建中,宏观构建处于一个基础位置,在其中可以采用许多构建措施。例如,在体育社团构建中要考虑社团模式的大小,要从社团的成员数量和社团规模来分配人员分工,从而实现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其次,要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模式进行评估,加强对大型活动的重视程度,形成抓大放小的管理模式。同时,对宏观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首先要加强管理体系的充分利用,注重对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时管理阶层也要将这些小的细节重视起来,实现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和高效性。也要完善宏观管理体系,首先,要从基础的成员内部分工合作及综合素质教育做起,可以聘请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构建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最后,在互联网的渗透下,要实现高科技信息化技术的模式,实现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管理模,并且为了加强社团与社会的联系,需要从孤立性逐步向社会性转变,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化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高校体育社团要将宏观构建与微观构建紧密结合起来,微观构建就是深入考虑问题的核心部分,通过一些细节的措施来使社团构建更完善。首先,要加强一个体育社团的核心凝聚力。如何更好、更紧密地完成一项集体任务,成员间的紧密沟通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保证各个成员有所专长,只有社团成员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利益最大化,实现有限人才资源的团队协作沟通。其次,创建专业的品牌也是高校体育社团长远发展的一个保障,其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社团的管理体系起到推动作用。最后,要对社团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了贯彻高校教育改革方针,要做到管理层和执行层同步提高,同时增强高校体育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在高校体育社团的实体构建过程中,当前大多数高校都是以控制为主,再加上辅助的管理,以实现社团的长远发展。但是在实际活动开展中,由于没有对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导致社团活动在开展中出现了很多临时性问题,并且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管理阶层没有对活动进行质量评估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准备,导致社团活动无法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高校体育社团的解散。首先,从管理制度而言,社团内部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出现管理人员对工作不重视、不认真的情况。而且对训练人员而言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奖罚制度,导致成员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这一大的前提背景下,各高校可以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体育社团的训练方式中去,以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新技术能力,在高校体育社团内部构建资源管理信息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能推动和谐校园的发展。虽然当前的高校体育社团构建已经基本上完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如社团的硬件设备不完善导致其自身无法实现健康发展;安全意识较薄弱,缺少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保障;社会制度不健全,等。伴随着互联网的到来,各高校需要通过宏观构建充分利用互联网迅速崛起带来的机遇,从最核心的部分实现高校体育社团的长远发展,同时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尤其是在实体构建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高新科技技术,将其融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社团成员的训练方式中去,以顺应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