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鹏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项体育奠基工程。小学时期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养成运动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活动逐渐沦为形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设施不配套,体育课更是不能长期有效开展。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实施,焦作市将太极拳列入中招体育加试项目,这对农村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和太极拳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研究太极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太极拳具有多种优势,它不受时间、地点或器械的限制,锻炼者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修身养性,它要求用意不用力,身心放松,而且动作缓慢柔和。在小学开设太极拳项目,不仅能使学生强身健体、缓解学习压力、改变浮躁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将太极拳文化发扬光大。
以太极拳在乡镇小学校园中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库搜索有关乡镇小学体育活动、太极拳教学等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1.2.2 行动研究法 通过1+1体育大课间活动(长跑+太极拳)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修改和总结。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态度,及时把握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归纳、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心和讨论,得出有关结论和建议。
2.1.1 太极拳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 太极拳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创新太极拳活动的组织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太极拳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高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和活动目的。(1)学校体育课。学校体育课是开展太极拳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是对全校学生进行太极拳技能与文化传授的主要阵地。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先通过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太极文化与知识的理论讲解,消除学生对太极拳是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认知偏差,引导学生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然后通过活动课进行太极拳的技能传授。(2)大课间“1+1”体育活动。大课间是学校体育活动重要补充,学校根据《沁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1+1”体育活动的意见》,在大课间开展“长跑+太极拳”的课间活动。大课间开始后,各班先进行跑步。在跑步结束后,有各班主任带队,利用空闲场地,集体打太极拳。将跑步与太极拳结合起来,既能起到热身的作用,在打完太极后,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校以班为单位,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评比,以此巩固“1+1”体育活动成果,促进太极拳活动的开展。(3)太极拳社团。学校开办了太极拳社团,聘请校外专业太极拳教练,对参加太极拳社团的学生进行提高练习,并从中选拔优秀太极拳学员进行训练,相继参加了“少年宫汇报演出”“迎新春活动展演”等大型活动。太极拳社团为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的重要力量。
2.1.2 开展太极拳活动的内容 太极拳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是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有着区别于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此在开展太极拳活动中,不仅仅要重视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还有加强对太极文化的宣传。学校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太极文化内涵讲解中,采用的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动画图示进行讲解,将太极拳的发展与变化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对太极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技术动作教授中,将难度较大的陈氏老架太极拳一路简化为十九式太极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产生抵制心理。
2.1.3 开展太极拳活动取得的成果 (1)成立了教师太极拳队伍。太极拳是一项男女老少都能够开展的运动项目,自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以来,学校教师们也积极参与到了其中,学校专门组织体育教师在早读期间对老师们进行太极拳的传授,并挑选部分习练优秀的教师组建了一支教师太极拳队伍,将这些教师分配到各班,负责组织各班的太极拳活动,形成了体育教师带动其他学科教师,教师带动学生练习太极拳的氛围。教师太极拳队伍的成立,不仅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局面,也为学校的太极拳发展奠定了基础,塑造了良好的太极拳学习环境。(2)编写了十九式太极拳的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开展太极拳活动,学校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选择了简化后的十九式太极拳,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编写了十九式太极拳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编写丰富了开展太极拳活动的经验,也方便了其他学校的学习和交流。(3)营造了良好的太极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营造良好的太极文化氛围,学校利用操场四周的围墙建立了“太极拳文化墙”,举办了太极文化月活动,并通过学校运动会和“六一”太极拳比赛活动来建立太极文化氛围,逐步使太极拳成为学生热爱的一种活动项目,让学生把太极拳看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
2.2.1 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太极拳活动的开展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太极拳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太极拳活动的总体计划,制定学校太极拳长期连贯的发展规划,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太极拳活动中,保障学校的太极拳活动有组织、有秩序、有效果的长效开展。
2.2.2 营造太极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通过学校围墙、教室墙壁等悬挂太极文化图片,创建太极文化走廊等形式,将太极文化深入到学校建设中的各个方面,并组织举办太极文化周、太极文化月、太极拳文化展、“我月太极”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营造浓厚的太极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太极拳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2.2.3 成立教师太极拳队伍,缓解师资压力 农村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大阻力是体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而太极拳活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通过对学校老师们进行太极拳培训,从中选择一批优秀的太极拳习练教师,成立一支由学校其他学科教师组成的太极拳队伍。教师太极拳队伍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校园的体育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习练太极拳创建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学习太极拳有着很大的存进作用。
2.2.4 选取试点班级,逐步全面开展 在开展太极拳活动中,先选择对全体教师和部分高年级学生进行试点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后,再逐步地在全校进行推广教学,并采用先理论引导后技术教学的教学策略,做到循序渐进。
2.2.5 建立太极拳优秀学员的选拔与培养途径 选拔一批优秀的太极拳学生,既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学校赢得荣誉,又能够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榜样作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太极拳比赛、教师推荐等方式选拔一批学生,利用学校社团活动,聘请校外太极拳师,对选拔出来的这批学生进行提高性练习。
2.2.6 建立反馈渠道,改善教学措施与方法 在太极拳活动开展中,通过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定期开展教研会议,探究太极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活动方案,积极改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行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便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乡镇小学开展太极拳活动,很好地解决了乡镇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体育器材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太极拳活动开展中,要不断地通过活动效果进行反馈,完善活动方案和计划,通过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太极拳文化氛围,为学校太极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学校太极拳可持续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