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哲 (西北大学文学院 710127)
顾恺之被称为画圣,所在年代久远,已无真迹传世,有少量摹本存世。通过文献,可知其绘画活动的盛况及精彩诗赋。唐代《历代名画记》中顾恺之的绘画尚有44幅,可领略其丰富。他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艺文类聚》等文献中尚能发现他的赋有七篇,序、赞、记各有两篇,诗、表、笺、传、祭文各有一篇。
顾恺之是名士、画家、理论家,最早的有关他的文献均出自《世说新语》,后世有关顾恺之的文献,基本上是引用《世说新语》或依据该书加工而成。《世说新语》中关于顾恺之的记载有四类。一是显赫的家世。他出身于名门望族,该时代实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士族的九品中正制官吏制治。顾恺之在少年时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成年后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历任散骑常侍等职务并进入和活动于上流社会。二是仕履和交往活动。《世说新语·排调》记载顾恺之时任荆州刺史的府佐,在玄学氛围中与高等官员们侃侃而谈。魏晋士人均有胸襟怀抱,没有顾忌只有潇洒的风度。三是其名士风采。《世说新语·排调》记载顾恺之倒吃甘蔗和拒作老婢音的故事。反映了其主体个性,不随波逐流。他人喜欢先吃甘蔗最甜的根部,无甜味的尾部直接舍弃。顾恺之倒吃甘蔗是特立独行的,旨在“渐至佳境”,后发展为成语。拒作老婢音是时人争相效仿有鼻炎的谢安的口音,顾恺之拒绝模仿这种流行音并将其贬为老婢音,其风采能见一斑。四是其文艺风采。《世说新语》有八则记载从多个角度反映了顾恺之的文艺风采: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精彩的描述;对自己的作品《筝赋》的自信和说话方式的巧妙;顾恺之“黠”,按其逻辑,不说其《筝赋》好,就是欣赏水平欠佳;谢安对顾恺之绘画高度评价;两则记载顾恺之处理人物画像时,根据具体的人物性格巧妙的设计和使用不同的手法将人物的独到之处表现出来;最后两则记载顾恺之认为眼睛的描绘是最关键,绘画要超越有限而达到无限。
梁朝《古画品录》中顾恺之的地位明显下降。该书中谢赫品评了三国至梁的27位画家。将这些画家分为六品,每一品按照作品的优劣排序。顾恺之排在第三品中的第二位,而且评语是“格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迨意,声过其实。”1顾恺之的排名和评价既与时代审美风气转变有关,又与谢赫的立场有关。东晋被刘宋王朝取代,门阀士族开始衰落,刘宋以及后来数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均是寒门出身,庶族地主崛起。新兴的统治者放弃玄学,转而尊儒崇佛,同时极力享受奢华生活。这样齐梁时期文艺风气大幅度转变,文学领域产生了永明体和宫体,前者清丽,后者艳丽。绘画和书法领域也产生这样转变,谢赫便是一位宫体画家。
晚于谢赫几十年的《续画品录》中姚最评价谢赫“貌写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归操笔。点刷研精,意在切似。目想毫发皆无遗失。丽服靓妆,随时变数。直眉曲鬓,与世事新。别体细微,多自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类效颦。至于气韵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壮雅之怀。然中兴以后,象人莫及。”2我们能够得知做为宫体画家的谢赫其技艺是精湛的,审美追求不再是玄学意味的玄远,而且与宫体审美相适应的形体酷似和丽服靓妆,另外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推出新版本。因此谢赫给予玄学味甚浓的顾恺之较低的排名。
南朝陈《续画品录》中顾恺之地位得到回升“至如长康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3姚最如此高的评价顾恺之,一是宫体绘画的高潮期已经过去,二是姚最喜爱玄学。此后,历经审美风尚不断演变及不同画科的兴衰变化,都没影响顾恺之在文献中的地位,其地位极高且巩固。唐代文献记载“顾公运思精微,襟灵莫测。虽寄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4宋代文献记载“凯之博学有才气,丹青亦造其妙,而俗传谓之三绝:画绝、痴绝、才绝。方时为谢安知名,以谓自生民以来未之有也。”5
宋代以后几乎见不到顾恺之真迹了,但是其传说代代相传,逐渐由绘画符号变成了文化符号。元代文献记载“顾、陆之迹,世不多见;唐名手至多,吴道子画家至圣也,至宋李公麟伯时一出,遂可与古作者并驱争先。得伯时画三纸可敌吴生画一二纸,得吴生画二纸可易顾、陆一纸,其为轻重相悬类若此。”6明代文献记载“画家以顾、陆、张、吴为四祖,顾长康、陆探微、张僧繇、吴道玄也。余以为失评矣,当以顾、陆、张、展为四祖。展,展子虔也。画家之顾、陆、张、展,如诗家至曹、刘、沈、谢。”7清代文献记载“虎头妙笔绝今古,点染陈思作赋才。神似武梁祠画壁,老莲蓝本此中来。”8
注释:
1.潘运生编注.《中国历代画论选》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2.杨成寅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
3.杨成寅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先秦汉魏南北朝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85页.
4.潘运生编注.《中国历代画论选》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57页.
5.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页.6.潘运生编注.《中国历代画论选》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7.呈至的编著.《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明代卷》,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83页.
8.俞剑华等编著.《顾恺之研究资料》,人们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