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 胡胜蓉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5G商用通过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的深度融合,开启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通路。在我国率先抢占5G竞争高地的背景下,“5G+”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产业发展议题。然而,尽管资本追捧下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5G+”究竟该如何赋能产业,尤其是如何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缺少完整清晰的逻辑与架构。
“5G+”赋能制造业,不应只是网络环境和商业模式上的升级或扩展,而应该充分利用5G“大联接、高带宽、低时延、高稳定”的特征,构建起符合“未来制造”趋势的完整生态。首先,起到生态承接和集成作用的,应当是一个资源、流程、场景的整合系统。“5G+工业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集成体系,5G帮助工业互联网跨越在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存在的各个赋能障碍,并正由厂区监控、安防、物流等生产外围场景的应用,向设计仿真、生产控制、质量监测等深层次环节融合延伸。涵盖面广、功能立体、能够实现海量接入的“5G+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制造业“赋能者”的骨架。
工业互联网的“骨架”要灵活运作起来,缺少不了“5G+工业大数据”作为“血液”、“5G+人工智能”作为“大脑”。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基于数据的自动分析、预测与学习提供基础,而5G让海量数据的汇集、挖掘与交互更为动态与高效,打开了工业大数据更为广阔的价值空间。而随着“5G+人工智能”的不断演进,制造现场的工况感知、工艺改进、生产执行、装备组织都将实现自学习、自组织、自进化的功能,从而不仅能从数据中获得了敏捷的智慧,还实时能反向引导数据的流动。因此,“5G+工业大数据”“5G+人工智能”将成为制造业“赋能者”的两个重要内核。
与此同时,“赋能者”需要“四肢”和工具。其中,“5G+虚拟现实”就是重要的赋能之手。虚拟现实融合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和人工智能等众多技术,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而5G条件下的虚拟现实应用将更是突破想象的,尤其在5G和8K的融合过程中,生产制造现场、产品交付现场和消费服务体验必将被颠覆。“5G+区块链”则让“赋能者”的步伐变得更为稳健。5G 有效减少延时产生的分叉,提升区块链网络的可靠性,从而在网络协同制造的环境中,让多方用户导流、数据透明可信、记录易于追踪等区块链特性更易发挥。随着5G与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赋能者”将会伸展出更多、更神奇的触手。
当“骨架”、“血液”、“大脑”和“四肢”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架构和生态,“5G+”这一被寄予厚望的“赋能者”才能“活起来”。浙江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抢抓5G 发展机遇,启动实施“5G+”行动。而在接下来推动“5G+”赋能制造业的过程中,更应当将5G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同步推进新型制造场景中的网络、平台、数据、应用、安全升级。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导致系统的高效性大打折扣,尤其需要注意“5G+”各个层面的相互联接和相互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边缘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相之间都具有各种相辅相成的联系,因此在通过5G技术升级这些技术的应用框架和模式时,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新技术彼此交互的界面与机制。最后,工业知识与数字技术、互联网体系的融合,依旧是推动“5G+”赋能制造业的关键要务。只有在框架、内核、要件和延伸的各个层面都考虑到赋能对象的特征,才能真正做到“强筋健骨、活血醒脑”,打造出在5G时代发挥更大作用的“未来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