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回望2019年浙江经济运行轨迹,比增速更可贵的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之变和动能转换。以稳应变、以进固稳,浙江走出了一条稳增长、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回望2019,太多事件值得铭记,太多成就值得喝彩。这是奋斗的一年,这是收获的一年,这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局面,浙江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以稳应变、以进固稳,走出了一条稳增长、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稳是大局。一年来,浙江精准破难稳增长,尽管全年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分别增长7.7%、7.1%、6.6%),但主要经济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好于预期、领跑东部。
更重要的是,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向好趋势。从产业看,始终把“稳工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工业企稳向好势头明显,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月加快2.1 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增速比前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而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3%。从投资看,全面实施投资新政产生积极效应,投资增长创近年新高。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10月提高0.1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项目投资、补短板投资大幅增长。从消费看,消费增速平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提高1.6个百分点;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比1-10月回升0.1个百分点;新型消费提速,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消费高速增长。从关键指标看,工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11月份工业用电量增长4.5%;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1-11月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7.6%。显然,浙江经济“稳”的格局依然牢固,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和韧性持续增强。
回望2019年浙江经济运行轨迹,比增速更可贵的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之变和动能转换。一年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破旧迎新”,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蹄疾步稳,产业升级动能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更加稳健。
新产业新动能增势迅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11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3.8%,高技术(13.8%)、高新技术(7.7%)、装备制造(7.4%)、战略性新兴产业(9.7%)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新动能快速增长展现出浙江经济的“新气质”。特别是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不断加强政策创新,通信电子业、人工智能产业增长均大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在制造业新版图上新兴产业正提供越来越强劲的发展新动能。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和市场竞争加剧,重大创新载体和产业项目推进加快,新技术研发加快布局,创新产出不断扩大。1-11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增长20.0%,新产品产值增长11.2%,新产品产值率为37.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保持强劲增势,而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以及城乡物流配送体系的日益完善,零售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网络消费规模扩大,消费新动能加速形成。
传统动能加速修复。1-11月,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其中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6.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19年前三季度,浙江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2016年的4.6%回升到5.7%,且自2017年以来传统制造业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累计提高25%,工业增加值率累计提高2.6个百分点,达到20.8%。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渐成潮流,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结构转型升级新意十足,正在重新定义“浙江制造”。目前,全省传统制造业领域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00多家,贡献了逾40%的产值、50%的增加值、60%的利润,传统制造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利润的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传统产业正从粗放型向注重引领未来的成长性、集约型转变,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进而推动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竞争优势。
显然,随着增长阶段转换和消费结构升级,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正呈现新特点,创新引领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业态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创新的新引擎。从产业内部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稳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从产业形态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正加快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走向深度融合。浙江经济正在书写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更为深远的故事——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结构优化。
深化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不断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释放市场主体的创新力、竞争力,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内外联动的发展动力,激活了蛰伏的发展潜能。
深化改革提振信心激发新活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2019年1月1日,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正式实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90天”,实现小型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60 天”,基本实现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全覆盖。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1项举措,民间项目投资、民间制造业投资、新设民营企业等均保持快速增长。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推动资源加快向优质企业、优势区域集中。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企业负担,预计2019年全年将为全省企业减负超过2000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已实现减负超过1600亿元,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升到75%等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创新。深入实施投资新政,坚持民资、国资、央企投资、外资和特色小镇投资“五个轮子”一起转,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45亿元,为年计划的114%,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以持续改革的确定性应对发展中的不确定,走向深入的改革持续释放着制度红利。
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主动把推进浙江高水平开放放到全国一盘棋、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面对国际市场疲软、主要市场受限,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2019年,进出口稳中有升,市场格局更加多元,1-11月,进出口总额27675 亿元,增长6.2%,其中,出口20710 亿元,增长7.2%,出口份额占全国的13.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外资稳质提量,前三季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14家、实际利用外资109.43亿美元,增长18.74%。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深化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建设中国(杭州、宁波、义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全球布局步伐,推进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义新欧”班列2019年开行数量突破500列,发送标箱超4万个,同比增长63.2%,“义新欧”货源的70%来自浙江本省。高标准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与国际惯例真正对标接轨,制度创新成果日益显现。浙江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力推区域大战略大布局释放新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重视产业升级和创新,而且要从区域发展中寻找新的动力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019年是浙江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区域发展能级稳步提升。一年来,做深做透区域协调发展文章,突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区域深度合作、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特别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杭绍甬、甬舟、嘉湖一体化提速,“都市区化、一体化”特征和趋势凸显,基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省政府先后批复设立杭州钱塘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并谋划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大平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大湾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发展壮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以高质量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成为能够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