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

2019-01-27 15:10
中国合作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险保险产品现代农业

农业保险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

本刊记者高瑞霞

近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公布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保障措施等。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199亿元,为1.95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3.46万亿元,补贴资金放大174倍。目前,我国已建成基层农业保险服务网点40万个,拥有基层服务人员近50万人,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95%以上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农业保险在金融服务“三农”中居领先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与服务“三农”的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加强烈。传统的农业保险主要着眼于高度分散化的小农经营,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单一、没有差异化,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多层次的风险管理需求。传统保险产品的保险金额较低,甚至难以覆盖种植业的物化成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高成本、高投入的生产特点。同时,保障范围较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需求。

实际上,2016年、2017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提出明确要求。不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实践需求,农业保险转型升级都刻不容缓。目前,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指导意见》也指出,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引领,发挥好保险机构在农业保险经营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首先,细分市场,开发针对性的专属产品。农业保险要适应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方式变革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开发满足其需求特点的专属性产品。针对市场风险,尝试开办目标价格保险;针对气候变化的灾害事件,开办天气指数保险;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开办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立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保障,试点农产品收入保险。

其次,跨界融合,探索开展综合险。探索建立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模式,积极提供风险管理、生产资料融资、农业设施融资、市场信息方面的保险增值服务。《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一揽子综合险,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民短期意外险等一并纳入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满足农户多元化的风险保障需求。农业保险不能再就保险论保险,而要和农业产业链加速融合,如“农险+融资”“农险+农资供应”“农险+销售”“农险+农业科技”等,跨界融合将是未来的方向。

最后,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保险机构与灾害预报、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农业保险赔付资金与政府救灾资金的协同运用。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直强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并不是忽略分散小农,农业保险还需不断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有效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创新开发保险品种,做到既聚焦规模经营主体,又兼顾分散小农利益。只有农业部门、保险企业以及众多的农业生产者,多个经营主体要齐头并进,深耕细作,才能更好地开发新的险种,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猜你喜欢
农险保险产品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国元农险IPO申请被受理:6年漫漫上市路,“蔡程配”梦想成真?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银保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
农户农险认知、信任程度与购买意愿
——基于河南省2497户农户的调研数据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
太平洋“e农险”受到河南省财政厅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