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医保研究高质量成果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01-27 06:57王东进
中国医疗保险 2019年6期
关键词:助力高质量研究

文/王东进

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健康福祉的需要,医疗保障事业也必须由高速度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时代命题,而且是一项宏阔浩繁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而且需要研究破解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不仅需要进行诸多领域和环节的联动配套改革,而且需要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务研究,为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政策和技术支持。

一、对医保研究工作的简要回顾

正确认识和估量医保研究工作(主要指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和各地医保研究(学、协)会的研究工作),是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医保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充分肯定成绩,才能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只有深刻认识存在的不足,才能激发向更高目标攀登的潜能。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及各地的医保研究(学、协)会,都是专司医保理论、政策、管理等方面研究的专业性、公益性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研究会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厚德、求真、笃行、担当的会训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奋力求医保客观规律之真,精诚务人民健康福祉之实,全力为医保改革助力发声,悉心为社会大众释疑解惑。主要做了如下八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医疗保险改革发展评估。共组织医保评估专家450多人次,100多次深入各省(市、自治区)和基层单位调研。参加评估调研座谈会的达3000多人次。共提交11份评估报告,向决策机关提出对策建议50多条,受到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共开展课题研究90多个,并将研究成果向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报送,或者向社会公开发布。不少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参考,或者成为加强和改善管理的技术支持。

三是,审时度势,适时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论坛)。除了针对医保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与相关单位联合召开研讨会(论坛)外,大都与研究会的例会套开,每年四、五次(其中包括《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的编委扩大会),共40多次。这种研讨方式,既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又扩大了参与度,还丰富和提高了例行会议的内容和效率。不啻是一种富有创意的研究形式,深受大家的欢迎。

四是,开展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研发。先后研发了医保术语等三个国家标准(以国家标准等名义发布),药品分类代码等两个行业标准(以人社部名义发布),为加强和改善医保经办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峡两岸医保研究合作交流。先后参加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会议21次,国际卫生技术评估协会(HTAI)5次,为大会提交论文或研究成果展示17篇,在大会上发言3次。与台湾健保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10次,医保管理人员研习交流活动3次,两岸共有400多人次参与,收到良好效果。

六是,打造现代传媒,为医保改革助力发声,为广大群众释疑解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预期。《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发行量,从创刊时的6000册,不断攀升,长期稳定在每年80000册以上,成为医保领域的主流媒体,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七是,持续开展医保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共开展征集评选活动12届,共征集论文1万余篇,并将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论文编辑出版。这项活动拓宽了聚贤、纳言的渠道,扩展了立说、献策的平台。被誉为研究会的一个知名的“品牌”。

八是,面向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开展医保业务培训。研究会成立之初,针对大家对医保缺乏了解的实际,便以雅培项目为载体开展三级培训,其中对参保人员的宣传培训达30万人左右。后来根据医保支付制度和方式改革的需要,先后对分管医保的医院院长和医保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0多期,参训人数3000人以上。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医保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医保主管部门领导指出:“研究会成立以来,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为医保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持和技术支撑。”这既是对研究会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站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眸我们走过的历程,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的确值得自豪,但丝毫不能自满。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既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更不够深入;应急式、急救章式、单项的研究比较多,宏观性的、整体性的、前瞻性的、战略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成果一般性发布比较多,向决策机关、管理机构提交、转化相对较少(渠道窄、办法少、工作力度不够),许多研究成果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医保研究(学、协)会的医保研究工作,总体上说,发展也不平衡,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医保研究的质量,才能充分发挥资政助治的作用。只有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医保研究成果,才能适应新时代医保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代医保研究的新特点、着力点和切入点

新时代医保改革发展的逻辑方向和战略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三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新时代医保改革的内涵、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医保研究必然有着许多不同于前20年的新特点,只有认清新特点、把握着力点、找准切入点,医保研究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取得具有时代性、针对性、适用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医保研究的新特点:

一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领医保研究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以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为基本立足点、出发点、落脚点和作为评价研究工作、研究成果高下优劣的根本标准。

二是,必须坚持对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战略性问题的深度研究。

三是,必须坚持紧扣“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医保研究。

四是,必须坚持将医保与医疗、医药等相关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深度研究。

五是,必须坚持在继续做好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体制、机制研究,技术标准研究和管理规范研究,增强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新时代医保研究的着力点:

要把解决医保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健康福祉需要,不断增强“三感”这个核心目标,作为医保研究的着力点和根本任务。要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和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度研究如何通过完善制度要素、健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等途径和举措,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保事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新时代医保研究的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关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问题。因此,新时代医保研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又要开展医保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当前要把如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医保研究的切入点,回应社会关切,纾解民困民忧。诸如:(1)如何健全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的缴费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等,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互助共济、共建共享根本原则。(2)如何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真正实现应保尽保,适时适度提高医保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充分发挥“大数法则”效应和全民医保制度功能和优势。(3)如何深化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团购者战略性购买的作用,助推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4)如何建立健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医保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询价、谈判机制和招采机制,将更多救命救急优质药品及时纳入医保,纾解群众忧困和经济负担。(5)如何加快提升医保基金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防范基金风险,确保基金安全,既充分释放制度功能,做实做好“保基本”,又实现可持续发展。(6)如何通过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强基层、建机制,普遍建立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正确管理就医地就医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7)如何加强医保基础工作,加快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量和水平。(8)如何将改革举措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医保在法治化的轨道上运行,实现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三、运用医保研究高质量成果,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疗保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支持。医保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为医保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医保决策服务;二是为管理服务;三是为社会大众服务。

国家医保局领导明确要求:“希望研究会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挥优势、明确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秉承办会宗旨,聚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术平台、联系纽带、高端智库的作用。”“积极加强联系,组织协调并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医保决策提供更专业化、更精细化、更现代化的工具和队伍。”而且还要“向世界传播中国医保的好声音,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医保重要智库和技术支持力量。”这样的定位,这样的期待,令人感到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真可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竭尽全力奋力拼搏,深研细究,力争拿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医保决策、医保管理和社会大众服务,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敢有丝毫懈怠和苟且,切不可辜负领导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

首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保研究者的初心与使命,就是求真务实,即求医保客观规律之真,务人民健康福祉之实。为医保改革发声助力、建言献策。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握正确方向,秉持家国情怀,坚持求真务实、着力深化重大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资政建言能力,就能永葆医保研究者助力医保事业的定力和恒心,就能在新时代医保改革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哲人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第二,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作为医保研究者、医保智库,虽然不在体制内,更不在“政治中心”,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甚至被某些人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角色”。古话说得好:“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 张衡《应问》),“位卑未敢忘忧国”。医保研究者应当秉持“身在兵位,心为帅谋”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应当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应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优秀共产党员杨汉军语)。

第三,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增强服务大局,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能力。时代飞速发展,新知识日新月异,虽然我们不少医保研究者都是从事医保工作多年的老医保人,在工作实践中掌握了不少医保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时移势易,我们曾经懂得的,掌握的东西已经不够用了,甚至过时了。我们不懂的、没有掌握的新知识、新本领正“强迫”我们去学习掌握。因此,每个医保研究者,首先是个学习者、思考者。只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把握客观规律,坚守中国特色,才能行稳致远,才能为医保事业发引领之声,助精准之力。否则资政建言、发声助力,就说不到点子上,也帮不到关键处,这种“研究”是不招人待见的。

四、服务大局,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要把握要领要点、讲究方式方法

作为医保智库,服务大局、助力医保高质量发展是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其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运用医保研究的成果为决策服务,为管理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了做好“三个服务”,就要把握好要领要点,讲究方式方法。

——为决策服务要把握好三“步”:

1.要超前一步。即要谋事在前,而不要当事后诸葛亮,放马后炮。这就需要在做好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有预判、预案,有政策建议储备,有理论依据、数据、典型等方面的储备,这样才能赢得为决策服务的主动权、话语权。

2.要退后一步。即对决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要进行后续研究,跟踪观察,并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向决策机关反馈。

3.要闪开一步。对决策实施和改革绩效的评估,要以独立的“第三方”站位和视角进行评鉴,这样才能避免“当局者迷”“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自我感觉良好”的“伪评估”发生。

—— 为管理服务要抓住三“块”:

1.要抓住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研发建设。要勤将那些原则性要求、指导性意见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可检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由“跟着感觉走”转变为“按照标准办”。

2.要抓住高科技手段。要运用好互联网+医保、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医保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确化、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

3.要抓住实践创新的典型经验。要注意总结推介地方尤其是基层在实践中探索创造的管理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最接地气,最有活力,也最有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

—— 为社会服务要紧扣三“点”:

1.要紧扣群众关切的“痛点”。紧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理性地予以回应,就能直抵人心,与广大群众产生心灵共鸣,收到解民忧纾民困的效果。

2.要紧扣社会舆论热点。要用辩证思维和立场方法,帮助广大群众分辨社会热点的是非真伪,正本清源,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预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医保事业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要紧扣医保“盲点”。必须正视不少人对医保尚缺乏常识,医保认知存在不少盲点、盲区的现实。应当通过恰当的方式释疑解惑,提高公众的医保素养,增强对医保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建共享的格局。这一条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医保事业才能实现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

古人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的著作《盐铁论》)。只要大家善于审时度势、与时偕行、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就能拿出更多医保研究高质量成果,在助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助力高质量研究
助力成功七件事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