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学平
“将‘坚持马克思主义’说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在我国是个已成定式的表述。但若再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什么?又该如何坚持?人们的回答就不一样了。虽然长期讨论,迄今仍无共识。”[1](P434)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立场有基本立场与具体立场之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应该始终如一,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立场则随着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应该而且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历史性产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之谜的解答,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新贡献。
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是什么?又该如何坚持?”的韩东屏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说:“我们知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或人民大众的立场,或全人类的立场。”[1](P435)显然是将无产阶级的立场、人民大众的立场与全人类的立场同日而语。
无产阶级的立场是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大众的立场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全人类的立场是人类在向共产主义阶段迈进过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混淆三者的区别就会造成理论混乱,为损害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左”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右提供可乘之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立场与观点不可分割。无产阶级的立场与阶级斗争的观点相对应,人民大众的立场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相对应,全人类的立场与消灭阶级、国家消亡的观点相对应。否则,就存在将解答历史之谜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历史之谜的危险。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不科学,原因就在于在资产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时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首先设法解放无产阶级,而是试图凭借着所谓的“理性”去直接解放全人类。同样,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应该立即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与时俱进为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虽然还是一个可能含有阶级性的政治概念,但在一般情况下,内涵大于单纯的一个阶级。1949年6月28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P1475)这就是说,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要全心全意地为工人阶级服务,也要全心全意地为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服务,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级消灭为止。现在,我国“人民”的概念,应该包括一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首先应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地坚持那个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既不能刻舟求剑,也不应该好高骛远。换言之,任何在马克思主义立场问题上跨越阶段的刻舟求剑和好高骛远都是错误的: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坚持“全人类的立场”,不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只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问题上,“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3](P37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到改革开放前的22年间,造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甚至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立场问题上的“左”: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后,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本来应该是人民的立场,却刻舟求剑地抱着无产阶级的立场不放,教训极其惨痛。
习近平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高瞻远瞩,多次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P15)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周年。回顾70年的历史,“左”是影响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最大挑战、最大风险、最大阻力和最大“矛盾”。因此,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之谜,从而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永远不再受“左”的困扰,应该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最好庆祝和纪念。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具体立场及其相互关系。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高放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的观点。他在《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的呼唤》一文中,详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的徘徊与反复。2000年前后,国内不少学者首先从哲学的角度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人的解放关系问题。杨适的《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孙正聿的《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5]《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6]华翊的《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访谈录》,[7]陈学明等的《走近马克思——苏东剧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轨迹》,杨魁森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等文章和著作都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探索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业内专家学者,确认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边立新认为,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8]吴育林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9]屈炳祥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尽管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其核心主题就是一个,这就是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10]谢霄男、王让新、乔丹丹认为,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诉求。[11]郭相杰认为,人的解放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一条逻辑主线;[12]乔翔认为,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宗旨,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13]翟庆飞、陈国富认为,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科学学说体系中具有统领意义的核心思想。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学教授本·阿格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解放哲学。”[14]“如果对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更宽泛的理解,它就是解放理论。”[15]马克思恩格斯的毕生追求与实践,为后世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具体立场的科学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首先通过科学研究,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然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符合他们生活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立场。这就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早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不同原因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研究人的解放的代表作,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基本立场内涵丰富,至少包含人从自然压迫或者说束缚下解放出来、从社会压迫或者说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自我压迫或者说束缚下解放出来三个方面,我们这里将它们简称为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我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发起和领导的无产阶级解放,属于社会解放中的政治解放,这由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所决定。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压迫或者说束缚中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什么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任务不但没有完结,而且内容更加丰富,不但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从自然束缚下解放出来,而且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从自我束缚下解放出来。当然,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代表的政治解放,只是社会解放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内容还包括除政治解放之外的其他社会解放内容,这都要通过社会改革来完成。
人的解放道路漫长而曲折。“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人猿的最初分化是从大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以前的腊玛古猿开始”。[16](P24)人的解放,最初就从自然解放开始。人猿分离是自然解放,人猿分离后最长1400万年、最短800万年的原始人类史,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人类如何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应该仍然是当时人类的首要问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奴隶制度的形成,既说明人类在自然解放中取得重大成就,更证明人的解放正道是沧桑:自然解放刚刚取得一定进展,社会压迫(特别是政治压迫)又接踵而来。别的暂且不论,仅社会压迫中的政治压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周而复始:奴隶制后是封建制,封建制后是资本主义。尽管如此,人的解放却总是呈加速度的趋势一路向前。原始社会人人匍匐在自然“压迫”之下;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与奴隶之比,奴隶主的人数占绝对的少数;封建社会土地拥有者的人数,无论是绝对数还是与无地者的占比,都应该高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人数和奴隶主与奴隶之比。封建社会的绝大多数被压迫者的压迫程度,低于奴隶社会被压迫者的压迫程度;今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生存状况,好于欧洲中世纪的平民。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解放“效率”。“不仅德国国王们登基不逢其时……,而且市民社会每个领域也是未等庆祝胜利,就遭到了失败,未等克服面前的障碍,就有了自己的障碍,未等表现出自己的宽宏大度的本质,就表现了自己心胸狭隘的本质,以致连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机遇,也是未等它到手往往就失之交臂,以致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斗争。因此,当诸侯同君王斗争,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已经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中间阶级还不敢按自己的观点来表达解放的思想,而社会形势的发展以及政治理论的进步说明这种观点本身陈旧过时了,或者至少是成问题了。”[17](P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允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7](P274)当然,资产阶级或者说资本主义对人类解放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前,人类的解放在黑暗中徘徊。中国的无数次农民起义,虽然在腥风血雨中推翻了旧的皇帝,却又浓墨重彩地迎来了新的皇帝;欧洲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并肩战争,推翻了贵族,资产阶级却翻脸变成了无产阶级的“贵族”。马克思主义就这样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突破口,探索和寻找人的解放光明之路、科学之路。
科学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主要成功之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准确把握当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提出一系列推翻资产阶级、解放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主张,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及其后来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解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准确把握当时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及时转换,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史上真正的以暴力手段推翻压迫者、解放被压迫者的人间奇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由于毛泽东等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反复与失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事业在中国走了一段为期10多年的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再次科学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3亿人民40年走过了欧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200多年的“自然解放”之路。
那么,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呢?答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基本立场与客观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最好方法和最佳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坚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错误附加,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客观实际科学、完善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P11)的科学判断,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立场历史之谜的解答作出了新的历史性贡献。
(一)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如一。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不久,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8](P5)此后,他又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8](P8)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而是造福全体人民。[18](PP8-9)
从前的“国家梦”,只能成就少数人。阶级社会的国家,只是统治者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统治者的“梦想”,多为自己骄奢淫逸精打细算,不顾社会大多数民众的水深火热。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略输文采的成吉思汗,再加上“康乾盛世”的2位或者3位主人公,不过10人。即使这些人,他们的“梦想”也常常建立在不计其数劳苦大众的灾难之上。以秦皇为例,灭六国战死了多少无辜将士和平民百姓,毁灭了多少古文明,暂且不算。仅他死后给无数人带来的灭顶之灾,就罄竹难书:“据《秦始皇本纪》,始皇的骊山陵是七十多万人费了十年以上的工夫所掘成的。里面有宫殿百馆,充满了奇器珍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规模的宏大可以想见。秦二世令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从死,‘死者甚众’,虽然没有举出数目,但决不会下于‘后宫佳丽三千人’。因为在‘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美人充之’,请想想,这些‘美人’会有多么大的一个数目?而且秦二世怕工匠泄漏了墓内宝藏机关的秘密,又把墓里做工的工匠们都活埋在里面了——‘工匠藏者无复出者!’”[19](PP87-88)
习近平“中国梦”思想内含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基本立场。在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国家消亡前,国家永远只能实现统治阶级的梦想,不可能让被统治阶级的梦想实现,因为被统治阶级的梦想很可能就是推翻统治阶级。只有阶级和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政治职能完全消亡后的利益共同体国家,才能“放飞”每个人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在这艘巨轮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勇前进。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份力量。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18](PP9-10)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直言不讳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20]
(二)习近平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立场与时俱进。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就通过中外记者向全党、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1](P424)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人民”包含三重规定。一是量的规定。虽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民的界定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涵盖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现阶段,我国人民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二是质的规定。人民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主体构成的规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会发生变化,但构成人民主体的始终是劳动者。发展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发展为了什么,靠什么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发展政策如何制定,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将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思想,其科学内涵鲜明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二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三是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四是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始终围绕人民。[22]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3](P401)
以往的“人民”总是同“阶级”联系在一起。过去讲到“人民”,论述“敌人”的篇幅或者说文字数量和份量总是不同程度地超过“人民”。当然,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所决定。除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外,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论及“人民”时,主要内容论及的还是“敌人”。习近平人民中心理念的最大特点,就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有关人民的论述最多,除了“以人民为中心”外,还有“人民立场”“民心”等等,其中尤以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哲学社会科学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代表。一句话,党的各项工作皆以人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方法密不可分。只要立场科学准确,观点和方法就会海阔天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措施、新战略不断涌现,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解决了许多以往想解决而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以往许多想办还没有能够办成的大事。原因或者说答案就在这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三)习近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与具体立场恰如其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20]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现时)立场与基本立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人民的解放,维护人民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具体(现时)立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无产阶级解放、人民解放、人的解放,从此不但再无任何半点“矛盾”,而且既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立场前后相继的“三步曲”,更可以看作是人的解放一脉相承的“同一首歌”。
“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具体与基本立场完美结合的生动实践。如果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都是主要解决中国一国之内人民从自然束缚、社会束缚、自身束缚下解放的问题,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既有利于中国人民继续从自然束缚、社会束缚、自身束缚下解放出来,也有利于沿线其他国家人民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身解放。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有不同的范围之分。两人以上的互动关系,就具有了社会因素。一个单位、部门或者村(社)、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国家是一个大社会;全人类同样是一个更大的社会。社会解放不能仅仅局限在一国之内,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就是当今人类社会解放的重要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全人类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自身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表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地渗透了马克思主义具体立场与基本立场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PP10-11)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以贯之的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基本立场在中国的实现。“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更多范围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基本立场的已有贡献和应有贡献。
人的解放永无止境,或者说与人类历史共始终。只要人类存在,就一定存在人的解放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有时甚至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就已经产生。以人的解放为基本立场的马克思主义,将永远是人类前行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历史之谜”解答,而且就是这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