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厌学情绪,而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情绪,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学困生”。有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占总数的5%~35%。这种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负面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其原因包括:学校方面因素、自身方面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问题。本文就“缓解中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生;厌学情绪;对策
厌学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抵触、烦恼、焦虑、抑郁等问题。其具体可以表现为:教师在授课时学生会有焦虑烦躁的情绪、考试时非常消极、对老师有一种抵触心理、有过逃学、辍学的想法等。如果家长教师长期放任不管,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学校产生抵抗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学生逃学、辍学等,这样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进行开导教育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责无旁贷。
一、 厌学情绪的影响表现及原因
(一) 厌学心理的原因及影响
导致学生厌学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原因,而外部因素又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由于某种社会不良因素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最后导致厌学甚至弃学。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些学校的制度不够完善,其次就是教师的问题,有些教师的自身素质低,不能公正公平对待“学困生”,甚至会用体罚、讽刺等极端手段,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厌学。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家庭是否和睦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内部因素就是指学生自身原因,如自我认知偏差、错误的学习方式、不良的个性倾向、意志力不坚定、注意力薄弱等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 厌学心理的表现及状态
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大致可以从情绪、行为、生理三个方面分析其状态。情绪方面主要表现在一些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缺乏思考力。行为方面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往减少,做什么事情都无法提起精神,在上课期间睡觉,一直游离在群体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生甚至会做出一些反社会行为,例如打架斗殴、偷窃、顶撞老师等行为。而生理方面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在上课期间会感觉自己头昏脑涨,夜晚难以入眠、睡眠质量差,在上学前会感到心悸或者肚子痛,但是去医院检查并没有什么问题。父母和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出现这种行为表现一定要及时进行沟通教導,防止问题严重化。
二、 矫正厌学情绪的方法及建议
(一) 家长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时要宽严相济,对待孩子不要太严格,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而是要与孩子沟通,安抚孩子的心灵,一同解决问题,让孩子主动学习。父母还需要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利用微信、家长会、家访等方法了解孩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在平时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辅导孩子学习这一方面,同时还要教导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父母以孩子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年龄、心理为根基创造引导式教育方法替换命令式教育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孩子的厌学心理。
(二) 教学方式改革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素质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程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叫做‘活”。这是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的一句话,非常适用于现代教育模式中。学生要想真正地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么教师必须要舍弃那种单调、死板的传统教育方式。而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从自身开始改变,要做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公平,要有服务于学生的意识,要把抓在手中“怎么学”的权利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学习选择权。在适当的时候多鼓励学生,给予肯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消除厌学心理。
(三) 从社会因素方面营造良好气氛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过早地进入学生们的眼中,而且在学校周边存在大量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并且对未成年人开放,学校方面应与有关部门积极反应并进行严厉打击,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绿色的环境下专心学习。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自己开设绿色网吧,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也迅速增加,很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会有一部手机,由于它的多功能性,导致很多学生都沉迷于手机中无法自拔。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要用合理的手段减少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并且告诫学生手机的危害,让学生从电子产品的吸引下脱离出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稳固学习心态。
三、 结束语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着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的这句话准确描述了我们这个“学习型”的社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要对这过程中处于初始阶段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关怀、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尊重。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学生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成长路程上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赵树发.浅谈学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应对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8).
[2]谭东玲.用心灵去感悟,让学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时代教育,2018(8).
[3]位涛.中小学生厌学情绪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9):26-28.
[4]冯乾龙.克服小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7(13).
作者简介:
张世礼,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