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娟
摘 要:基于对话教学,构建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能使师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探讨基于对话教学的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进而构建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话教学;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3-0031-01
一、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社会学中的“共同体”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中引入。伴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共同体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在共同体内涵的表述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其主导思想一致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合作和探究学习模式,能实现教育对象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共同学习目标是共同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在公共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互相认同,学习过程便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课堂教学涉及的成员自主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共享,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形成共生学习模式,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二、基于对话教学的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1.对话教学与共同体教学模式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对话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实施共同体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学双方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通过沟通交流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师生共进。为实现理想的沟通和交流效果,师生之间需要秉持民主平等的态度,鼓励双方能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以对话为依托,构建语文课堂轻松开放的教学氛围。
2.对话教学与共同体教学模式存在紧密联系
从某种程度而言,语文学习也是汉语语言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能不断积累语言,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过程,共同体教学模式需要不断确定和更新教学目标,实现参与成员的共同成长。语文融入对话教学,教师可以在对话中沟通和交流教学目标,讨论教学方法,因而对话教学可以视作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沟通和交流途径。
三、基于对话教学的语文课堂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话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课堂共同体学习模式是优化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课程学习的共同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开展与学生的沟通和对话,在讨论和思想碰撞中形成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而实现双方共同成长的学习目标。
1.共同协商确定学习目标
由于双方需要以共同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形成共进式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根本需求,与学生共同协商教学任务,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与教师的协商过程也是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主观学习诉求,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建立课堂学习规则,保证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教師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空间,可以使学生处于高度轻松的学习状态。但过于轻松的学习环境容易导致教学进度和节奏混乱,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建立基本的课堂学习规则,如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学习用品、有个人意见需要举手发言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约束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保证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尊重,又能保证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值得注意的是,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不是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学生的反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求异思维都应当得到尊重,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
3.创设对话情境,形成动态共同体教学模式
伴随学习过程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思想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持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创设对话情境,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通过沟通的信息反馈情况,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形成动态的共同体教学模式。例如,《金蝉脱壳》一课对金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描述,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每个自然段之后开启对话模式,与学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阐述什么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勾勒出“金蝉脱壳”的完成过程,在持续性的对话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新课改赋予语文课程全新的教学任务,通过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形成师生共进的学习模式。而对话教学能使师生针对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和讨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探究的学习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2]江卫华.增进课堂协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