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雷
(中共灌南县委党校,江苏 灌南 222500)
社会主义500 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世界社会主义往何处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探索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国正在思考的问题。中国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经过反复实践验证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障,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持“四个自信”,一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承担的时代担当。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在于这条道路是否合乎自己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二战后,除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仿照西方模式进行的。苏东巨变后,社会主义国家到底走什么道路,往哪里去,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成长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路径依赖的现代化道路。中国道路的制度前提和指导思想和西方完全不同,它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制定和实施的,充分发挥其长处,尽量躲避其短板。中国道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仅拥有一个“大政府”,而且拥有一个“好政府”。再加上中国的一些好政策,如:出口导向型政策、高储蓄率和投资率、高效的行政手段、重视教育和人才、亲诚惠容的外交政策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道路的主要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方面的独特性,既不走依附于他国的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全球化经济相结合,既体现了战略眼光、又展示了战略定力和原则坚守。中国道路向世界昭示,每个国家都应当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强有力的政府、混合经济、宏观调控,同样可以成为现代化的成功元素。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起步初期,通过更好的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借鉴现代化的成熟经验,再加上开放市场和人口红利,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后发劣势”会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一是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确立的,在现代化道路上,西方国家不可能给予后起国家公平竞争的机会,当前以美国为首掀起的中美贸易战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不公平的世界秩序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实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二是各种发展要素约束加大,如:资源、环境、人口红利等。随着土地等资源的日益匮乏、重视环保力度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越来越困难。三是缺少资金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中普遍缺少资金,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全球资本流向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国内动荡,无法安稳的发展经济,导致国家财力不足。中国道路是最有效打破这三大“后发劣势”的现实选择。
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100 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前进。”中国致力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交往规则,可以说中国发展的越好,发展中国家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机会就越大。其次,中国道路能够有效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更有利于打破发展瓶颈,当前的“三大攻坚战”,中国志在必得。最后,中国人重视储蓄和强大的国家财力,能够有效的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的难题。当前“一带一路”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其本意正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去福利,办成其他国家很难办成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一是“发展”与“稳定”的难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政治动荡,特别一些阿拉伯国家,频频遭遇宗教冲突、社会动荡,严重影响其现代化进程。二是“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难题。对外开放是双刃剑,开放的代价,往往会伴随着国家的独立自主的丧失,但不开放经济又得不到快速发展。三是“助推”与“攫取”的两难。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助推经济尽快发展起来。但是,在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快速增加起来的过程中,政府这只曾经的“助推之手”有时会导致成为伸向财富领域的一只“掠夺之手”。一旦出现这种局面,经济发展就会遭到重大挫折,从而导致发展难以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同时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政治稳定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其抓手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统一的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便于达成最广泛的全民共识。二是强大的国有经济和宏观调控能力,能够保持政治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时代主题,着眼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主线,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以及国际变化大势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客观的反映了我国的现实情况,要时刻警惕“四大危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两个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更好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的发展大局。
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大肆宣扬“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和“西方中心论”等错误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蛊惑了一大批追随者,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误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直接或间接回应了这些问题,并且是对这些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为解决人类的思想混乱提供了新的方法。
1.宣告“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冷战结束以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福山看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即使在西方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社会发展道路是不是只有福山总结的一条路。美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也给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致命一击:党派政治愈加严重,政治极端化倾向明显加强。乃至于福山在后来的另一篇文章中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美国的民主正在衰败。当前,我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而且还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说:“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中国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2.对“西方中心论”的突破。不少西方政要和学者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才是最完美最理想的,是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社会演进的唯一途径,他们企图把这一理念向全世界推广。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之春”就是典型的代表。事实证明,这些国家选择西方道路不仅没有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反而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中。与此相反,中国道路的成功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表达了一种与“西方中心论”截然不同的态度。
3.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文明是一种文化的统一体,文明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种族或民族,而是宗教。世界将由七八种主要文明相互作用而形成,它们包括西方、儒教、日本、伊斯兰、印度、南斯拉夫—东正教、拉美及非洲文明。未来的冲突将在把这些文明分隔开的文明交界处爆发。”“文明冲突论”带有明显的以美国为中心的色彩,和现在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美国优先”战略不谋而合。这种封闭的文明和中国历来提倡的世界各种文明兼容并蓄、互相包容的精神相悖。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这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直接回应,是对这一错误理论的超越。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在一个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彻底解决自己养活自己的历史难题考验着中国共产党。40 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194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 1.1 亿吨,1978年为 3 亿吨,2015年则为6.5 亿吨,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真正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与此相反,采用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大都无法解决好民生这一问题,“世界上仍然有约30 亿人饱受战乱、赤贫、饥饿、基本生活品匮乏的煎熬。”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世界脱贫贡献率达到70%以上,这一伟大成就所取得的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2020年,中国要全面脱贫,未来会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制度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借助于这一套完整、系统的党的领导制度,将政治权威的领导贯彻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并使这一领导方式制度化、长期化、稳定化,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全国一盘棋、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的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民族平等与区域自治的民族自治制度和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等,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执行性,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2008年,美国加州打算建高铁,而中国也刚刚开通了第一条连接北京和天津的120 公里高铁线路。但是十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拥有2.5 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比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都要长,美国加州的高铁连影子都没见到。
近几年来,“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曾经的经济全球化“推手”美国,不仅反对多边贸易体系,而且主张以“美国主义”替代“全球主义”;曾经的区域一体化“标杆”欧盟,不仅遭遇了英国“硬脱欧”,而且其他几个老牌发达国家也持续上演“投票箱大戏”,经济全球化一时间陷入困境。与此相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同各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向人类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实质上是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促进了建立全球治理新秩序。当前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变得越来越真实,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
一个国家没有独立的民族精神,在世界上是站不住脚的。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感召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品格,源自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继承。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其中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想,不仅跨越时空和国界,而且具有当代价值。以人民为中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背后都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相适应、相协调,推动其创新性发展。
文化自信的关键是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中国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和而不同”,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可以融多样于一体。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国文化也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复兴时期,这种繁荣和复兴的深度、广度也只有一个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的中国才可以做到。过去40 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不但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反而促成了中国人的新的文化自觉。并且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唱响中国好声音,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受世界人民的欢迎和青睐,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的讲话中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这些思想理念就是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观念、“协和万邦”思想的当代体现。而且这一理念既充分彰显了中华礼乐文明的独特魅力,又超越了西方文明,超越“西方—非西方”“华夏—夷狄”的二元对立,为世界秩序的建构提供另一种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