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霞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可贵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他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就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总结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沂蒙精神是集齐鲁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先进文化于一体的复合文化,沂蒙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所以沂蒙精神不仅是党和国家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背景下,沂蒙精神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性原则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沂蒙精神之所以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的历史积淀,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复合文化。这些因素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文化,沂蒙山特殊地域养成的沂蒙人特有的性格基因或者是特有的地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红色文化,建国以后的和平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时代文化等。其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红色文化是沂蒙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催化剂,并且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在沂蒙精神形成的多种影响因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少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高级将领在这里工作战斗过,比如刘少奇、罗荣桓、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起主导作用,而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党从建党伊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共产主义是一种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了,人民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在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下,我们确立了人类解放的这个高远目标。总之,自1921年建党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百年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通往百年目标的道路上充满了矛盾、挑战,我们还要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要做到:首先,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其次,要做到毫不动摇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问题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只有做到四个自信,才能真正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后,要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这就是坚定做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沂蒙老区视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沂蒙精神党政军民鱼水关系的“秘密”:党要一心为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之所以牺牲小家利益,把最后一粒粮食留给红军、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心甘情愿跟党走,主要是党制定了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制定了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严明的政治纪律。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党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事业上来,人民为何能跟党走,那就是需要我们党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整个阶级的利益和国家民族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的私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牺牲小我,紧跟党走,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了执政地位。可以说没有人民的支持,革命不会胜利,没有人民支持改革也同样不会最终成功,两个一百年目标也不会实现。党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的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在三者关系中,人民民主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政治目标和根本目的。党的领导是根本的政治前提,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政治手段、政治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统一在制度上表现为党的领导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在现实中要正确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一府两院、人大、监察委员会都要接受党的领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一府两院、监察委员会产生于人大并向人大负责。在政治实践以及具体的政治制度设计中,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都要通过人大才能实现,这也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保证,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实现当家做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的政治渠道,是实现人民意志的根本制度。从根本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在具体政治实践中,真正做到三者统一,协调党与人大的关系就是党实现人民根本政治利益的政治保障。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主体的构成包括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组织群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人民军队。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扬沂蒙精神中的人民性,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劲往一处使,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沂蒙精神所体现的党政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才会继续发扬。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的实践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来源于革命实践又推进年代革命实践,最终实现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红色文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沂蒙精神的坚定基石,沂蒙精神之所以在革命、建设中取得胜利就在于其体现了坚定的党性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依然是我们党面临的重要任务。
沂蒙精神是多种因素融合、积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是各种因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没有党的领导就不会形成沂蒙精神。超越沂蒙山区这个微观地域,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寻找政治道路的历史过程。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后,各个阶级阶层就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农民起义到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毋庸置疑,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政治前提、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抗战时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党政军民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是党的领导实现的关键作用。沂蒙精神就是军民一体血溶于水的体现。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坚持党的领导依然是最根本的政治前提。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本世纪中叶的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
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是并不代表党的执政地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代表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代表永远拥有。在当前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面临严峻的风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所以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系是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的头脑。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提到过,老祖宗不能丢,我们姓马不姓资。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能泛泛地学,必须学深弄透坐实。其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好的作风可以凝聚党心、民心、军心,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党的政治认同性。反之不好的作风会破坏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公信力。尽管十八大以来,反四风成效很大,党的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是作风建设要常抓不懈,让作风建设常态化。同时,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